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是位多产作家。他的散文比起他的小说,更能表现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沈从文的散文精品当数《湘行散记》、《湘西》两本书。栩栩如生的人物、真实的历史感受、幽妙舒放的意境、深沉隽永的探讨,犹如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湘西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后来的湘籍和非湘籍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沈从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有自着自觉的化意识和独特的化选择的作家,本主要通过对沈从生活时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化环境以及沈从个人的独特化背景--湘西来分析其化选择的成因,并概括沈从化选择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沈从是名的多产作家。他笔下的湘西小说是一幅幅清淡的山水画,是一曲曲悠远的牧歌,浸润了作的化理想。分析沈从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小说,我们可以观照他化选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月下小景》是沈从先生的一部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民间故事的理性复制,神秘传奇的悲剧色彩,慧心匠运的散画意及醉人浪漫的异域情调,构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沈从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然而,在沈从的全部创作中占有突出位置和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描写湘西独特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态,展示了湘西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形式,及其在时代的大力挤压下的扭曲与变形,讴歌了湘西底层人民身上朴素的人性美和道德光辉。  相似文献   

6.
静谧·和缓·永恒--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时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作家在本叙事中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层面,解读沈从的叙事时间的特色,我们可发现,他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整体性的回忆,来展示湘西地带的一种人性美、人情美的永恒,并运用减缓与停顿手法,来展现他的湘西叙事中的静谧、和缓的特色,强调他的田园诗般的叙事视角。但这种叙事时间的取向正反映了沈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回顾文坛百年风云,多少人多少事如白驹过隙。大浪淘沙,存留的是不朽的经典。沈从文这颗璀璨闪耀的星,光辉闪烁至今。沈从原名沈岳焕,出生在湘西一个名叫凤凰的古城。湘西地处偏远边境,尚未被现代文明所彻底熏染和同化,这片土地用它原初的纯朴、厚实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儿女。从小在这里生活的沈从文,被湘西浓厚的民俗风情,本土文化所浸染。以至他后来走出湘西到大都市后,依然对故乡魂牵梦绕。他的大多数作品里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湘西情结。沈从文的创作以小说和散文著名,在《沈从文文集》里收录了他一生主要的作品。其中散文如《湘西》、《湘行散…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创作中的超人意识与实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不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他在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以叔本华、尼采的超人意识和孔德的实证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学创作,醉心于被历史凝固化了的湘西化,推拒都市化,精心营造审美的两极形态,目的是企图重建健全的人类生命史,以燃起年代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如果站在客观的、历史的、辩正唯物的角度来审视沈从的创作,则能发现其作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心目中,沈从天生就是一个咏唱抒情牧歌的诗人,他的重要创作总是离不开爱与美、弥漫着梦幻般的神秘情调,也许把沈从称为浪漫派作家并不为过。沈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但湘西世界并不是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现代“桃花源”,那是一个原始民族遗风与封建宗法关系并存的社会,而30年代都市“现代明”的侵入,推动了湘西社会朝现代化的演进。《萧萧》是沈从最富有写实意味的作品之一,但它分明让我们产生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高中第四册课本中选登了沈从的《边城》节选部分,同学们得以从中了解沈先生笔下的湘西,品味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的寂寞》是汪曾祺所写,作为沈从的学生,他更加熟悉沈先生的作品和人格,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加深对课的理解,拓展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1.
沈从的散以湘西苗族风情这一新鲜内容做题材,写了苗区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情感和作的人生感悟,带给我们以全新的感受,他的散因此而具有新颖生动的特色,是中国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2.
沈从以故乡湘西风土人情和社会历史人生为题材的作品,执着追寻和自己与民族的精神家园,虔诚探索和挖掘健康生命形式,重视展现和批判湘西乡风民俗,具有丰富的深厚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湘西小说《边城》,《长河》中人物性格变化和社会历史环境变化的分析,寻找沈从文笔下理想人生形式和现实之间矛盾的原因,从而使沈从文的文化批判的意义和成因得以凸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沈从文传记有三本,一本是他的自传,另外两本是金介甫和凌宇写的《沈从文传》,这三本著作既有共同的史料运用的特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笔者选取了1981年12月人民出版社的《从文自传》,1994年7月时事出版社的金介甫的《沈从文传》,2003年北京十月出版社出版的凌宇的《沈从文传》,浅论这三本传记史料使用的相似点:都记述湘西的大量史实,都写了沈从文前二十年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三本书运用史料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沈从的湘西小说所张扬的生命美学,在中国现代学园林中大放异彩。他所描绘的苗民的“人生形式”,有着非常丰富而独特的内蕴。同时,他启发人们将目光投向民间,用原始族群化品格来救治古老民族扭曲、懦弱、保守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16.
读了沈从文的《边城》,湘西秀美的自然风景和淳朴、善良的湘西人像印在了脑海中,久久地感动着自己。后来又读了凌宇的《沈从文传》,体会到沈从文对湘西文化反思之后所产生的对民族遭遇的悲悯之情和对重塑民族品格的热切希望。受此启发,笔者从《沈从文传》中选录了一些资料加以评析,以帮助读者欣赏《边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湘西小说《边城》、《长河》中人物性格变化和社会历史环境变化的分析 ,寻找沈从文笔下理想人生形式和现实之间矛盾的原因 ,从而使沈从文的文化批判的意义和成因得以凸现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是一位独特的主观型作家,他塑造的女性形象融入了自己的理想和观念,以此试图对他的湘西世界进行完美解释。本文从分析入手,以沈从文笔下有代表性的湘西女性为范例,寻找他的主观女性书写给其创作在题材、人物性格以及文本等方面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沈从从湘西社会20世纪初叶到抗战时期的历史演变里,提取了原始自由、自在蒙昧、自主自为三种基本的生命形态。笔试从分析中感悟沈从在小说中体现出的对“生命形式”的思考及其在对湘西审美情态中对生命的追问。  相似文献   

20.
沈从,一位中国近百年来不可多得的苗族作家,其不同寻常的带有湘西情调的笔名如懋琳、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已给当时的读带来了惊异。尤其是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体作家”。他的散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