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由己”“恃己”的自立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并使这一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好内容。本文概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几个主要方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载物”的仁爱原则;见利思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吉林省委副书记张岳琦一、必须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悠久历史上逐步形成的优秀的道德规范、崇高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已所不欲...  相似文献   

4.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由己”“恃己”的自立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并使这一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弘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民族的自强精神,表现在人生态度上,就是中华民族提倡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这种人生态度在儒家、墨家有突出的反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勇于进取、奋发向上,而  相似文献   

5.
<正>主题内涵“自强”是指自己努力向上,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对个人而言,自强是自我成长的必然途径,是克服困难的必备条件;对集体而言,只有自强才能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探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易经》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语,清华大学还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培养一代代学子成长成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秉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出现了失衡现象 ,认为原因之一是缺乏传统美德教育 ,为此对他们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十分必要 ,其主要内容为 :强调整体精神 ;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推崇“仁爱”教育 ;注重人伦价值和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中,蕴藏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几千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勤勉奋发、不屈不挠地去生活和斗争,它是中国人民创造出璀灿的民族文化,并使之奇迹般地世代相传、连绵不断的精神动力。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最早明确地提出“君子自强不息”(以下简称“自强不息”)这一命题,并赋予它以丰富内涵的,是《周易》。本文拟就《周易》“自强不息”说的立论依据、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略予分析和叙述。  相似文献   

8.
王涛 《中国德育》2006,1(12):58-58
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证明: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带好班、育好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如何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中,我们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紧密结合班级实际,使班级文化建设收到了良好实效。1.培养“自强”精神,强化学生自立意识。“自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强就是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当前学生普遍存在自立意识弱、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很强。为了强化学生的“自强”观念,我们除了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班训,还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寄语:数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凭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诸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宽容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这些宝贵精神遗产,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复兴,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与义务。江泽民同志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专门题词:“传承中华美德  相似文献   

11.
“自强不息”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人们常常将它与“厚德载物”并提,认为这二者正好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自强不息”讲的是进取精神,而“厚德载物”则讲的是包容精神。“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对乾卦卦义的解释,其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所说的“天行”,指的就是“天道运行”,“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意义,“天行健”,是说天道运转而不停息,从而表现出刚健的品性。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常常是借天道来譬喻社会人事的,“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是借天道昼夜运行不息的现象,譬喻人们要像天道那样,有一种…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智慧。其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意蕴体现为“忧以天下”的历史责任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而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革故鼎新”的革新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现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出现了失衡现象,认为原因之一是缺乏传统美德教育,为此对他们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十分必要,其主要内容为:强调整体精神;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推崇“仁爱”教育;注重人伦价值和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4.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传家宝。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历代先人就把艰苦奋斗作为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操守。“精卫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实验研究□栾传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本着“古代存在,现实需要”的原则,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确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孝敬父母教育、尊师敬长教育、团结友爱教育、立志勤学教育、自强不息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失误的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教育的两个“断裂”。继承民族传统,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继续发扬民族传统的动力效应;一是摒弃民族传统的惰力效应。这就是“取其精华,除其糟粕”的意思。近几年来,重大的教训之一,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发生了两个“断裂”。第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内容是: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见义勇为、尽忠祖国、孝敬父母、威武不  相似文献   

17.
吴敏华 《湖南教育》2003,(24):37-37
创新教育内容。创新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就是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传统美德的内涵实际上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它同样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传统美德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尊老爱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可有些东西就不一定与今天这个时代合拍,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竞争精神,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谦和思想就不相适应。其次就是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说“诚信…  相似文献   

18.
一、“感动中国”的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在首届“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中评选出的2002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事迹,着着实实让我们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尽管他们岗位有别,职业不同,身份迥异,但他们身上都透露着一股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打破蓝田神话”的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是这样;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这样;中国勇闯NBA的小巨人姚明是这样;自愿充当预防艾滋病宣传员的濮存昕是这样……尤其是“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打官司”的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更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是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的学者广为关注的重要学术课题,也是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理论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五前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十六届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崇拜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崇尚智慧的文化心理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完美的体现者,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典范。诸葛亮形象的形成是多种文艺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