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曾经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则是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多重需求,我认为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动一动"那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壮族乐器啵咧是壮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并传承的一种特色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高校是知识传播和学习的殿堂,如何将具有文化性和重要音乐价值的特色民间乐器啵咧引进地方高校音乐课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壮族乐器啵咧的产生及构造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啵咧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壮族乐器啵咧纳入地方高校课程的意义及策略,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壮族乐器啵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世界发明》2006,(5):64-69
王月天,由五个大男孩组成的亚洲超人气乐队,如果你要同他们谈音乐,讲乐器并不是件什么难事,但是你是否知道五月天最近还有一项副业——担当数码产品的代言人,他们同其他年轻人一样,除了音乐外他们对于数码产品也十分在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音乐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要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还需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使之保持,并进一步再激发,将兴趣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王玲 《科教文汇》2009,(14):221-221
加德纳提出音乐智能由三种音乐能力构成。一是音乐的感知能力.二是音乐的创作能力.三是音乐的反思能力。这三种音乐能力的提出为幼儿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音乐智能理论恰当地运用到学前音乐教学中呢?音乐教学不是简单在说乐谱的东西,而是要注意通过一些音乐手段对幼儿进行不同智力的开发,比如:在进行演唱或者感受音乐时要合着音乐打出不同强弱、不同节奏的伴奏。只要幼儿教师拥有足够的意识是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智能理论来进行音乐教学的。下面本文将从音乐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出发,分别阐述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智能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中,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高中音乐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和选择教学模式,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为提高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教学方法的优劣关系到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有时,在一节音乐课中,可能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给人类以更多的共鸣和沟通。美妙的音乐常常让我们如醉如痴,神魂颠倒。因此,总有人把音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在江苏徐州,就有一个这样的特殊群体——它不是官办的音乐协会,也不是民间发起的音乐沙龙,而是普普通通的一姓之家。它就是被当地人称作“家庭乐队”的冯氏家族。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01-I0002
该音乐阶梯可发出包括小提琴、二胡在内的120多种乐器声。据悉,有关部门将根据音乐阶梯建成后市民的反应,在半年后决定是否在杭州其他地方也安装同类音乐阶梯。  相似文献   

9.
华苗芳 《知识窗》2011,(5X):29-29
<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歌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它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育素材;另一方面,学生不用带任何乐器,只要用固有的声带嗓音来演唱就可以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下面  相似文献   

10.
王亮 《知识窗》2012,(7X):24-25
<正>在高一学期的湘教版的《音乐鉴赏》第四单元中,有一节是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这是一件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的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的国宝级古代乐器。在介绍的时候,老师们往往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它的神奇魅力:这件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乐器可以和现代的乐器合奏,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  相似文献   

11.
卿泽 《内江科技》2006,27(9):159-159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就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本文通过对音乐教学中的三个要素“听”、“感”、“动”的分析,提出了实施音乐情感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改革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在小学音乐新课程中设立了乐器学习的内容,把口风琴、竖笛、电子琴规定为小学生的课堂乐器,分别在小学不同阶段进行教学。通过竖笛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生动直观地体验学习乐器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当你漫步在美国某些大学校园时,或许会有一阵阵轻柔、宁静、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随着微风飘来,使人如置身于极乐的仙境一般。它既不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也不是震耳欲聋、刺激感官的摇滚乐,而是一种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由形态各异的金属敲击乐器演奏出来的合奏音乐,这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南洋群岛的这种古典艺术是如何传到西方世界,又为何会对几代西方音乐家,乃至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在美国百老汇举行了一场音乐晚会,但是,奇怪的是,舞台上空空荡荡,不见一件乐器。首先登台表演的是一名看起来没有多少艺术气质的彪形大汉,只见他做了个威猛的亮相后,就开始脱掉外衣,裸露出他那身浑厚而又刚健的肌肉,并开始将身体剧烈地抖动起来,随着那一块块健美肌肉的凸现跳动,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多声音乐思维的形成对于建立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多声音乐思维的训练与养成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像乐器学习一样应该从小做起,建立良好的训练体系,通过多种音乐途径进行多声音乐思维的养成教学。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表达创作者的感情和创作者对美好事物描述的一种手段,—假音乐中往往包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因此—段好的音乐中往往也会给人一种优雅的美感,引起听众的内心的共鸣。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同—段音乐都会有相同的认识,因此这就提出了音乐审美的概念。提出这个概念后,自然要对审美评价的标准做出相关的说明,本文即对该标准做了相应的解析.  相似文献   

17.
羡涛 《科教文汇》2008,(28):282-282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化生活、活跃生活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音乐与科技紧密结合后,使音乐更具魅力,更具表现力。那么——科技对音乐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其实自古以来音乐和科技就密不可分。从远古时期的乐器制造到青铜时代旷世绝响的随州编钟,到工业革命后期各种精良乐器的发明制造,直到20世纪音乐声学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介入,科技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现在几乎在一切音乐活动中,从声音的产生到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产品的宣传等活动都深深留下了科技的烙印。科技手段的运用让我们今天的音乐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在当前社会,要寻找一张完全没有科技痕迹的音乐唱片或CD几乎是不可能了。在音乐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环节都体现着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万雯婷 《知识窗》2014,(18):62-62
古代"六艺"是指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乐"排在第二位,足见音乐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各种乐器的经典曲目,通过口头传唱的形式把音乐知识自然地灌输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翁莹 《科教文汇》2014,(14):185-186
"莫扎特效应"是将音乐运用到教育中来扩展学生思维,升华感情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只是过去的历史人物事件的识记认知,而是需要经过教师精心地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思考历史的过程。将音乐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可以赋予课堂一定的情感和历史的氛围,使得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来启发学生情感的体验。音乐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成为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音乐在戏剧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或娱乐,而是竖立角色、推动剧情、加强冲突的重要因素,没有这些音乐,这些剧目将大为失色,甚至无法理解。对观众而言,当音乐与戏剧角色或戏剧情景相结合,感受到的不仅是角色外部的动作和语言,而是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状态,音乐在一个层面上的效果远胜于语言对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