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学生获取知识更加主动化和个性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很容易超越教师,学生的人格塑造面临更多的难题。由此,教师必须重新定位,确立新的规范要求:在学生学业上要协作和指导并重,在学生人格塑造上要起主导作用,在师生交往中要更加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关心帮助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健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健康人格的内涵包括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度的创新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实践和协调能力等。塑造教师的健康人格,不仅要创设适宜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潜移默化。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人格,需要人格的塑造。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更新教师的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兴趣爱好广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以…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内在素质的表现。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算作教书匠。教师应当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这便是能师、人师与教书匠的根本区别。素质教育召唤着能师和人师。匠师———灌输型教师教书匠的特点是,比学生先懂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记问之学。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从学生接受信息的角度来说,教师传授的知识可分为无效知识和有效知识。教师传授无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教育偏重知识,20世纪的教育偏重技能,而当今世界教育重心已由"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21世纪的教育是人格教育。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任务。爱因斯坦曾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的多方面配合、共同努力,其中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刻意义。虽然人们对教师人格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应具有强烈的道德意义,更注意追求真、善、美,更富有科学精神的自制力,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威望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素明 《教学与管理》2001,(1):36-36,44
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的能力、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人格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是以自身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因此说教师的人格应是完美的、健康的。具体而言,教师可贵的人格素养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和一个社会群体,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以培养人、造就人作为自己的职业意向,当然要致力于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影响、陶冶、教育学生,所以,教师应该首先具有全面、完善的人格修养,在政治、思想、心理、道德、知识经验等方面塑造自己,这样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9.
“让人成为更完整的人”是对“为什么要当大学教师”的最佳回答.作为大学教师使命的这一最佳答案,它意味着要通过大学教师“教授知识并赋予学生知识理智、启蒙学生并引导学生获得德性、教导学生热爱生活并成为深入生活的人、塑造学生人格让学生成为有公民人格的人、影响学生并通过学生影响未来”五个方面的具体使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薛军 《考试周刊》2009,(14):21-22
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像教师那样.更强调教师自身人格的作用,他在工作时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与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心灵接触。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专业文化素质及与之相关的教学能力上。人格的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能达到的.它是教师用心灵、人格情操和丰富的知识潜移默化塑造的结果.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教师人格魅力与知识的结合才能既影响知识又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