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个作家的写作生涯,也像小溪似的,沿着流水向上游走,走啊,走啊,就会发现他也写过作文。我上小学时,就没少写作文。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写的是联句,比如老师写个“我”字,我就接着写“要吃糖”或“要买糖儿”。上改良私塾(私塾是私人教书,一般是学古文。“改良私塾”是学课本),学三、四年级课程时,我们基本上学写的是日记。我写的日记是豆腐账,从早晨起床一直写到晚上睡觉,能写一两千字。老师也不批评,还表扬我写得多。那时,老师也偶尔出一些作文题目让我们写。小学五年级后,我对作文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记叙文、描写文。哪…  相似文献   

2.
学期末,按照惯例,总要给学生写评语。写着写着,突然之间,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让学生给我写评语呢?这样我不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了。晨会上,我用亲切、自然的语气对学生说:“老师特别想和大家成为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朋友有优点应该铭记在心,朋友的不足应及时指出。所以今天我请大家以朋友的身份给我写评语。”为了活跃气氛,我特别强调:“请大家替我保密,把你们的评语亲自交给我。”第二天,孩子们陆陆续续把写好的评语交给了我,一看个个都写得还挺认真呢。我一口气读完,不禁…  相似文献   

3.
朱红霞 《师道》2005,(1):29-30
学生在写作文,巡视了一圈后我觉得简直拿他们没办法:在写之前我已经教了这次作文应该怎样写,如何布局谋篇,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等等。可他们仍然写得那么简单、枯燥,毫无美感可言。无奈和失望一起涌上心头,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是否有能力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我没有心情再去一一指导,  相似文献   

4.
见字如晤     
木木  任长秀 《当代电大》2006,(11):38-38
我从来不相信上帝,我没有想过给他写信。我曾经给爸爸妈妈写信,我写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给我亲爱的朋友写信,但我从来不写亲爱的,我写叉叉叉,我昨天出去野餐被蚊子咬了。我给我爱的人写信,我写叉叉叉,我昨天出去摔了一跤,你呢,你最近摔跤了吗?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6,(7):88-90
我的烦恼 我害怕写观察日记怎么办 暑假到了,老师布置我们一周写一篇观察日记,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平时最害怕写作,一拿起笔来,头就发蒙,大脑一片空白。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写观察日记。放假了,让我们好好地玩一下不好吗?我想游泳,我想到少年体校打乒乓球,我想跟妈妈到外地旅游,可妈妈规定我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才带我出去。我一听说要写观察日记,吓得不敢吱声了。我也想练习写观察日记,可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6.
我的想法     
星君同学评了我的课,下面我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写声音、写音乐的文字在课本中常见,通常是赏析的重点,但声音不是实体,难于捉摸,描写也自不易。学生练写作,要会写人写事写景物,也应会写声音。  相似文献   

7.
雨曰 《教书育人》2006,(11):57-57
今天,校长让我写几个字“热烈欢迎上级领导莅临指导”。唉,这些字,我都数不清自己写了多少遍了,心里总有点疙瘩。同事小李看我在写“热烈欢迎”,便脱口而出,哪些领导又要来?我说,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关工委、治安办、校董会、督导组、法制副校长都有可能。今天,究竟是哪个领导要来,我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8.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读书人的缘故,我对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有着一份比其他作品都更为特殊的感情。我知道对《孔乙己》的评析文章已有许多,我对此也读过一些,但总感到未能写出我读《孔乙己》时的复杂感受。我也曾多次试图写一写自己阅读《孔乙己》的感受,但每每一试图落笔,就苦于不知从何说起,而且觉得怎么写也写不出、写不清楚我的感受,由此,我算是真真体会到什么是“言不尽意”了。  相似文献   

9.
萧萍 《家庭教育》2014,(10):12-13
沐阳讲述 我妈在写一篇文章,我问她写什么,老妈没吭声。 等我再问的时候,她说我在写导读。  相似文献   

10.
方军 《神州学人》2001,(2):45-46
(一) 在日本的中国人记者段跃中先生在北京秋高气爽的季节中来访,他借着秋天明媚的阳光一再邀请我写点什么,理由是很多留学生已经写了什么,给人一个“收获季节必须要搞点什么”的印象。 尽管很多留学生踌躇满志地写了自己,而我却一点儿也不想写我自己。如果非要我写的话,我只能写几个单词:洗盘子、拆房子、背石头、送外卖加上一个受欺负。这几个单词,就是在日本国留学生涯中留给我的印象。 我一点儿不想回忆在日本的生活。 我一点儿不适合在日本生存下去。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影北海道的寒冷、孤独和无奈。交完学费,我已买不起灯油…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无奈     
答应给《河北教育》写一篇谈教育的文章,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却迟迟不能命笔:不是因为手懒,也不是因为人忙,而实在是觉得谈教育太难。我不写应景的东西,我不写我不信的东西。谈教育不是应景,肯定该写:我信“因材施教”我信“有教无类”,可是孔夫子几千年就已写过。我信爱的教育,西方教育也在几百年前写过。想来想去,没什么可写。这么大一个问题,你都写不来2500字,岂不是太没  相似文献   

12.
罗琼珍 《现代语文》2004,(11):27-2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不善写作的学生,高考要求的800字是一个难题,要想写够字数,就得总结一些方法,从高一开始就不断地加强指导训练。从句、段入手,让学生不断地写多、写长,最后达到写好、写精的目的。为此,我总结了如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     
陈彤 《大中专文苑》2011,(19):68-69
从小到大,我写过无数作文,其中很多成为范文,就是被老师当堂朗读的那种,但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我的母亲。每次命题作文,只要是《我的母亲》,我就恳请老师给我换一个题目——我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是被外婆带大的,我要写《我的外婆》。  相似文献   

15.
“我爱写作,一提笔总觉得有写不完的话,还珠格格的刁蛮,孙悟空的勇敢,奥特轻的神武……我都爱写,但我不爱写老师布置的作,更不爱写试卷上的作,因为那些作必须按要求去写,否则,休想得高分,我真害怕写这样的作,因为每次写时我都要编造‘美丽的谎言’,让老师开心,但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6.
和团员同志们谈谈心于首都师范大学团委出版《团内通讯》,约我题写刊头,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我同意了。还要我写几句话,我也答应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与共青团有特殊的感情。我写的一些话李燕杰老师看到了。约我给《教育艺术》写几句话,推辞未允。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团...  相似文献   

17.
作文赛场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刚开始学写作文。恰逢学期举行作文竞赛。老师看了我写的一篇《春天到了》的短文,觉得不错,又见我作文能力挺不错的,便选了我去参赛。比赛那天上午,老师带我和几位高年级选手去赛场——中心小学。比赛时间到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自信地走进三年级赛场区。监考老师边发试卷边说:“同学们,先把名字、学校写上去,然后认真看题目,先想一想你要写什么,怎么写,想好了再写。”我摊开纸,看了提示,要求,原来要写发生不久的那次大台风。我可收集了不少材料、信息。拿起笔,“沙沙”地写了起来……突然听监考老师…  相似文献   

18.
陈加娟 《语文天地》2012,(12):57-59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19.
职烨 《新读写》2013,(3):6-6
10年来我写了多少字呢?没有统计过。10年前我断然想不到我会是一个每周都要写那么多字的人,我写了那么久,而且估计还要写很久,我也很难讲明白这种被埋在文字里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还是个话痨。满脑子的幻想、满肚子的废话无处倾泻,于是,我就写出了《难过》。第一次被编辑要求写短篇的时候,我足足憋了一个月。不是因为写不出,而是因为,毫无经验的我,还不太懂,怎么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浓缩成短短的八千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