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生A被传唤进办公室,原因是他总执迷不悟地认为“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名句中的“大约”和“的确”相互矛盾,有语病嫌疑。老师说:“我再告诉你一遍:并不矛盾。‘大约’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一是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的‘大约’表估计,表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A掏出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2.
<正>从前有个老实人,不懂得丈人说客套话的意思。有一天,他向一位秀才请教:"‘令尊’二字是啥意思?"秀才看他没什么学问,便耍他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人家儿子的。"说完,秀才暗暗得意,掩嘴而笑。老实人信以为真,便回问秀才:"你有几个令尊?"秀才闻听此言,非常生  相似文献   

3.
摘引郭苑芳观点《对一句名言的质疑》一文作者郭苑芳认为:“‘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就是‘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他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就是‘他不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虚度年华’、‘过去的碌碌无为’是既成事实,可‘他’不因为这一事实而悔恨而羞耻,那‘他’还有什么进取心?”‘节照这一逻辑,那么一个人只要虚度年华却不感到悔恨、碌碌无为却不感到羞耻,那‘他’在临死时就可以自豪地说,目已整个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自由解放而斗争了。”作者认为这个观点很荒谬,而…  相似文献   

4.
灰兔的嘴巴     
^侠乐的,,’灰兔纠小漠过喝水≯影子倒映在水里,他发现自己的嘴”巴是.三瓣的。j 2.小灰兔很难 过:小羊、小鹿的嘴,都是两瓣的,惟独、自己的嘴是三瓣∥的,这多难看啊!。3.小灰兔愁得吃不下饭、睡不一 ‘;着觉≯更怕看到自己的三瓣嘴。他d再也不到“、溪边去喝水了。 ,5小羊、小  相似文献   

5.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妈妈说说笑笑,边走边聊。走着走着,我们三个人排成了一队:高大的爸爸是排头兵,娇小的妈妈是第二名,我这个小不点当然落在了最后。爸爸回过头来.冲着跟在他身后的妈妈和我说:“哈哈,快看,我有了两条‘尾巴’啦!”妈妈听了,冲着跟在她身后的我说:“哦。太好了,我也有一条小‘尾巴’呢!”我扭身一看,瘪着;嘴说:“哼,不好玩!我没有‘尾巴’!”爸爸妈妈得意地笑着继续;往前走。我灵机一动,趁着他俩不注意,快速跑到了最前面。  相似文献   

6.
儿子7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他忽然表情凝重地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心不在焉地"哦"了一声。他奇怪地问我:"妈妈,你怎么不说‘好可怜哦’?"  相似文献   

7.
不要因为王星探有各种办法探得明星的行踪就崇拜他,其实他也有老土的时候。话说那天吧,他看到西米哥哥稿子中的“Q聊”两个字,大惑不解,他问:“想像象,西米哥哥是不是把‘口聊’整成‘Q聊’了吧?大家大笑,他不服:“聊天就是用嘴嘛,嘴嘛就是口嘛,肯定是‘口聊’。”哈哈哈,大家更是笑翻了。  相似文献   

8.
“在那都市里面高楼里面有一群‘司马他’,他们聪明又努力,他们勤奋又上进,他们忙忙碌碌奔波在那职场生活里,他们睿智勇敢永不退避。哦,聪明的‘司马他’。”这首以“蓝精灵”为曲调重新填词的网络歌曲,唱的正是职场新名词:“司马他”。  相似文献   

9.
未来尿炕了     
木木 《小读者》2010,(7):62-62
女儿放学回家了,问爸爸:"什么是‘同志’?"爸爸说:"我就是‘同志’。""那什么又是‘政府’?""嗨,你妈妈不就是咱们家的‘政府’嘛!""哦,那什么又是‘未来’呢?""咱家你小弟弟就是‘未来’啊!""哦。"  相似文献   

10.
刘岩 《初中生之友》2011,(17):48-49
<正>在他的唠叨中,我的确变得成熟了也,坚强了。我家的老爸特爱唠叨,就差一张嘴成天挂在我身上了,背地里我叫他"唠叨老爸"。他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长得挺像我,哦,不对,是我长得挺像他。但是有一样我不像他,那就是他有一张特厉害特爱唠叨的嘴,说起话来就没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要开始了。消息灵通的“大喇叭”班长早就扯开嗓门播报开了:“新华社消息,我班新数学老师是全校闻名的‘白倡’精’!”“难道是嫉隆?”有同学惊呼。“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白’——年纪不大,却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一目一——既是市里的教学骨干,更是瘦骨嶙峋;‘精’——精明得吓人,听说谁要是在他的课上玩‘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把戏,他一眼就能识破,更别说不懂装懂,蒙混过关了!”  相似文献   

12.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一直记得高尔基对他的儿子说的那句话——“‘给’总比‘拿’愉快。”每每读到这句话,我总是想到自己的语文课堂,想到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对于幼小的孩子们来说,自己主动的“拿”,的确要比教师“好心”的“给”愉快得多,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13.
上初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姓李,极豪爽,极幽默,总能出些极有趣的题目激发大家学语文的兴趣。那些题目也的确让人拍案叫绝,我至约已得其中的四个。一次,他曾在课堂上问我们:“你们能否写一句话,把三个‘而’字连在一起用?”大家思考久久,没能做到。于是他笑了笑,在黑板上写了一句:“不当而而而。”见我们一时没看懂,他立刻解释道:“这是文盲,只要翻译成白话就听懂了,翻成白话就是——不应当用‘而’时却用了‘而”’我们立刻笑了。他也挺灿烂地笑笑,然后出了第二道题:“你们能否想想办法,再写一句话,让五个‘和’字连在一…  相似文献   

14.
儿子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表情凝重地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心不在焉地"哦"了一声。他奇怪地问我:"妈妈,你怎么不说‘好可怜哦’?"  相似文献   

15.
学生正在初读《丑小鸭》一课。一位学生忽然停住了,惊奇地说:"老师,作者写错了!""哦?哪儿写错了?""你看——‘他的毛灰灰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丑小鸭是动物,应该用‘它’呀!"我不禁笑了,刚想解释,忽然想到,何不以此引导一下学生的探究意识?"嗯,你的怀疑有道理。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全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13,(1):6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学生认出是他,抢着替他提皮箱。皮箱的确太破旧了。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说:"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  相似文献   

17.
上课铃刚响,老师就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一竖,问:“这是什么?”啊?大家全愣住了,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最后还是曾怡新打破了沉闷:“这不是‘丨’吗?一年级小朋友也知道呀!”“对!”看到全班同学一脸迷惑,老师笑着点点头,“这的确可以说是‘丨’。你们再想一想,‘|’还会是什么呢?一支毛笔,一根笔芯,一片刀片……鸟儿没有翅膀,就不能在天空中飞翔,文章没有想像,就失去了魅力。这节课,就请你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的天地里去翱翔吧!”哦!原来是想像擂台赛,同学们恍然大悟。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立刻分成四组,各自围成圈儿。同学…  相似文献   

18.
——“‘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有,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19.
人与箱名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小学生认出是他,抢着替他提皮箱。皮箱的确太破旧了。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  相似文献   

20.
何艳 《成才之路》2012,(32):8-9
第五章筑巴比伦塔23.赤诚的情怀(下)三这是一位个性十足到——顶风十里令你有预感,接触瞬间让你终身不忘的人。激情迸发火气,快语裹带利言,耿直无视场合,严厉不讲交情。洪宗礼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似乎从来不看别人的脸色,而是用自己的嘴说自己心里的话,用自己的腿走自己要走的路。自以为是时倔犟异常,自以为非时又退守乖巧。他是省人大代表。在小组讨论会上,省人大主任问他:"报告中提出‘发展大苏北’你以为如何?"他当即直言:"一个项目没有落户苏北,充其量这是空话!"噎得那位大领导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