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奇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春”、“夏”、“秋”、“冬”的取材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亲情。传神的对话,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姥姥勤劳朴实,对“我”疼爱有加;“我”天真可爱,念念不忘与姥姥相伴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3.
话“四季”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所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如《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说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实际上现在也还有人在仿古用春秋表年。后来历法日渐详密,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因为这秋冬是由春夏分出来的,所以有些古书排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礼记》“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就是这样。春夏秋冬四季,按夏历,一月至三月为春,四月至六月为夏,七月至九月为秋,十月至十二月为冬。每季的第一、二、三月份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即一至十二月依次叫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  相似文献   

4.
春、夏、秋、冬是五颜六色的,自然也是美丽的。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好象在和春姐姐打招呼;小河弟弟把雪白的棉被掀开,哗哗地笑着,闹着;还有几只可爱的小鹿跑到了小河边照镜子,好象在说:“过了一个冬天我又长漂亮了吗?”春天像是一支万物演奏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5.
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当春来到时,就有“桃之天天”的景致;当夏来到时,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当冬走近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大自然因春、夏、秋、冬的变换而有四季之分的话,那么,我认为,一个人的四种心理感受就可称之为“心灵四季”了。  相似文献   

7.
春、夏、秋、冬四季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一对应的词汇,但是无论字典中的释义还是文学作品中,汉语中“春”、“秋”的使用频率要比“冬”、“夏”高,而在英语中,则是“冬”、“夏”占了优势。这一现象与汉英两种语言的发源地及其文化异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爱的脚步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哗哗哗”,夏抚摸了流水;秋的脚步是又重又实的,你听,“咚咚咚”,秋摘下了果实;冬的脚步呢?冬的脚步像是水波扩散,无声无息。而妈妈的脚步,似春,似夏,似秋,又似冬。  相似文献   

9.
汪华杰 《红领巾》2009,(9):I0005-I0005
春、夏、秋、冬是四季的女儿。冬妹妹很任性,让人们冷得发抖。夏、秋两位姐姐怎么劝她,她都不听,还说:“烦兄了!烦死了!你们最好别靠近我。”  相似文献   

10.
爱的感悟     
春、夏、冬和秋,将世界卷入时光之流,周而复始,无止无休,万物皆有春、夏、冬和秋所以我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相似文献   

11.
    
我是最爱冬的,不知为什么,也许是被“他”独特的性格所吸引罢。浅笑的春,悸动的夏,成熟的秋.都各有人爱。而冬,冬是什么呢?冷漠?残酷?暮气沉沉?连文人都不常咏叹冬。  相似文献   

12.
冬的断想     
有人喜欢春, 是因为春的温暖。 有人喜欢夏, 是因为夏的葱笼。 有人喜欢秋, 是因为秋的宜人。 而喜欢冬的人却不多, 那是因为冬的寒冷。 冬呀,一屯灸 }尔冻死了害虫, 你孕育了山花, 你考验了山岗上的青松。 你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歌, 你是我心中最伟大的神。 指导教师林荣  相似文献   

13.
刘漫凝 《山东教育》2005,(13):27-28
春,生机盎然;夏,热情奔放;秋,硕果累累;冬,孕育希望。让我们走过四季,在实践中沉思,在沉思中收获……  相似文献   

14.
冬的个性     
冬,乘着秋风而来,它没有春的姹紫嫣红;没有夏的丰富美丽;更没有秋的硕果累累。一提起冬,不少人立刻想起它的寒冷萧条,枯木残草。其实不然,冬的个性就在于此。冬,是圣洁的象征。斗转星移,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跨进冬天的门槛时,整个世界变得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身似玉洁。如果没有冬天,怎么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佳句。古人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形容心地纯洁。冬是圣洁的,它的个性就在于此。冬是一位可敬的严师。它默默地炼就了多少人坚强不屈的性格。正所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  相似文献   

15.
问仁义礼智体用之别。曰:自阴阳上看下来,仁礼属阳,义智属阴;仁礼是用,义智是体。春夏是阳,秋冬是阴。只将仁义说,则“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若将仁义礼智说,则春,仁也;夏,礼也;秋,义也;冬,智也。仁礼是敷施出来的,义是肃杀果断的,智便是收藏的。如人肚藏有许多事,如何见得。其智愈大,其藏愈深。正如《易》中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相似文献   

16.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季节,有人喜欢温柔妩媚的春,有人喜欢热情奔故的夏,也有人喜欢成熟浪漫的秋,而我,则喜欢冷静安详的冬。冬,没有春的骚动,没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灿烂,只有从头到尾的朴素和源自内心的安详。而在这样的冬季里,最让我心动的还是冬天的夜。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写景抒情就是自我心灵与山水自然之间的互化,当你现照大自然时,你就是在寻找和发现着自我。这篇文章里就是把四季之景和幸福感联系起来。春的温暖清新,夏的热烈喧嚣,秋的晴朗凝重,冬的阴郁沉思,四季变换带给人的幸福感有一个总的主题,那就是对“生命力”的讴歌。文章层次分明,融情于景,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相似文献   

18.
夏夜     
春、夏、秋、冬不停地更替着。春,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生机勃勃;秋,领来了“落叶舞蹈团”,果实累累;冬,为大地编织了一件件银装,素雅大方;而夏呢?虽然热,却给人们带来了梦一般的夜景。夜晚,天空被调皮的孩子打翻的墨水染黑了。渐渐地,几颗  相似文献   

19.
我们学习过的许多课都表达着、表现着作对“美好”的“感受”。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纯洁;白杨的力争上游,紫藤的万花灿烂,鹤群的团队精神,斑羚的飞渡壮举;三峡的奇丽,石潭的清幽,西湖的朝烟夕岚,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为高小程度的孩子和高小毕业生创办了一种综合性的知识丛刊,每季各出一期,名字叫做“春”“夏”“秋”“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