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当前阅读课堂提倡标新立异的教改浪潮中,"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实现动态生成的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话题。一、营造民主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看来,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  相似文献   

4.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特别强调提倡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这是因为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阅读——阅读价值的丰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近年来笔者致力于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7.
范美娟 《语文天地》2008,(11):44-4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阅读教学,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阅读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生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目标清楚地指向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命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1.
邓玉娟 《中国教师》2010,(Z1):311-312
<正>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教无定法",对某一套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孤立地说它对与不对,只要这套教学方法适合当时的社会,适合施教者与受教者双方,都可认为是好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式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语文个性化教学是实践语文教学目的和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关键是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更新观念。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认为要从"接受"的阅读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方式,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营造阅读氛围,唤起学生自主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唤起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转变"教师让我读"的消极阅读心态。  相似文献   

17.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强烈地意识到"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现代阅读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所以,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在表现自我,获得成功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的提出,点明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开展高年级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标准》又进一步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新方向——阅读教学不但要转换视角,更新理念,而且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读者思考感悟的过程,也是彰显个性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成为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