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资讯     
教育部等出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教育部:高校资助工作评估…  相似文献   

2.
简讯     
教育部:重点高校必须配备海外人才和学术大师据北京日报报道教育部日前公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该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计划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这项计划将惠及中央部、委、局、办所管理的“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北京奥组委选拔优秀大学生新华网消息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人才规划》,北京将研究制定短期成建制借调工作人员的计划方案,在市属单位中选拔骨干人员充实到奥组…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06,(11):41-41
教育部日前发布消息说,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启动一年来取得良好效果,第一年已批准建设26个基地,今年对基地的评审也正在进行中。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国家外专局最近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8年度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薛达元教授主持的“民族生物学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项目”喜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8年度项目的立项。该项目的成功立项,不仅能直接获得国家外专局90万元及学校按比例配套的项目经费的支持,而且充分表明了中央民族大学理工类专业研究水平的大力提升,在一些领域已经赶超国内理工类强校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谢焕忠在3月28日于重庆闭幕的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称,高校通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进的国外优质智力资源,已经成为助推高校培养优秀创新团队、强化学科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可持续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探讨了依托"111计划"基地建设对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提升举措,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部委信息     
《教育与职业》2006,(28):101-102
教育部等出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高校资助工作评估要看“绿色通道”;教育部在清华进行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教育部:高校保送研究生按应届本科生15%确定;教育部热线开通八天咨询资助政策电话超五成;教育部拟取消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认证。  相似文献   

8.
6月17日教育部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提高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部将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该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计划按照支持对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第二个层次是“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三个层次是“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主要在于培养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合作启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第4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如何?今后如何更好的实施这一计划?为此,我们就上述问题以及高校如何通过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吸引、引进人才,造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等问题,采访了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黄达人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于延揽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的高等学校建设,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若干年内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以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0.
焦玉 《神州学人》2001,(4):46-46
计划宗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配合“211工程”建设,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加速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主要宗旨在于通过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实施,延揽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带动这些重点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若干年内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以大大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同时,通过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人才单位所有制、职务终身制…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教育部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配合“211工程”建设,加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及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吸引和遴选中青年杰出人才,培养和造就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带动一批重点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于是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及其领导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入专项资金,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包括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实施必将极大地…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全称“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是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相配合,与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相衔接的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也是目前各类人才支持项目中特别强调教学科研并重,鼓励科研创新,体现教学导向的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其宗旨是立足国内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具有“德才兼备,教研并重,奖助结合,鼓励创新”的特点。教育部“…  相似文献   

13.
申仁 《神州学人》2004,(8):18-20
日前,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启动,教育部有关人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问: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通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努力实现以下总体目标: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紧密衔接、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积极探索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形成一…  相似文献   

14.
金胜 《职教通讯》2012,(6):33-36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和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高等农业院校教育学科具有人才培养特色化、科学研究本土化、社会服务高效化的特征。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实行学科机制创新计划、学科团队培育计划、学科联盟引智计划、学科成果凝聚计划、学科质量提升计划等探索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是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关键是要整合现有人才计划,推动人力资源的有效结合,以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基地为依托,以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群体,成为科技创新的突击队和排头兵。北京大学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一直以来都在认真组织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高等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高校创新团队计划”为重点,大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抓住吸引、培养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78-178
“长江学者和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又称“教育部创新团队”,2004年6月启动,是专门面向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计划,旨在加快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跨学科合作,形成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学科领域分为21组,其中第4组资源环境组包括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2011年“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源环境领域入选团队名单为: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驱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转变创新理念和模式,加快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知识、技术集成与转化,加快创新力量与资源的整合、重组,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开拓了全新境界。从创新理论的历史演进中发掘协同创新的时代内涵,结合地方高等学校实施“2011计划”的初步实践,为高等学校建构协同创新的实施策略在当下显得卓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学科群中,“高等学校教育学”即“高等教育学”处于中坚地位,换句话说,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学科群中的骨干学科。它既不是应用技术学科,也不是基础理论学科,而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亦即应用基础理论。高等教育学的范畴应是高等学校“教育职能”中的“教育”,即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明确这点是必要的:一是可防止把高等学校中的种种问题均引入高等教育学中,以免使这门学科变成“高等学校学”;二是范畴明确、集中,才能深入揭示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深层次的问题及其本质联系,防止使这门学科变成“高等学校教育工作概论…  相似文献   

19.
黄英 《教师》2012,(20):33-34
学科组织文化是学科发展的软实力,积极的学科组织文化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2011计划”)中不可被其他学科组织复制或同样拥有的能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建立共同愿景、建立研究所制度、遵循双元原则,是在2011计划中要创立的协同创新中心中构建积极学科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世界教育信息》2005,(3):F002-F002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在学术带头人于遵宏所长的带领下,长期致力于气流床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得到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863”计划、“973”规划、国爱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上海市启明星计划筹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