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回眸如歌     
正透过那些已经逝去的青春时光,回忆40年摄影生涯里走过的往事和那些几近沧桑的面庞,在我年过七旬的时候,再次翻阅那些年轻时拍摄的珍贵照片,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掀起了层层波澜。大理,我自小成长到老都没有离开的地方,我深深地热爱和眷恋着这片土地,我为能生长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而感到无限荣耀。  相似文献   

2.
冻结     
我在冰雪中徒劳地寻找寻找她留下的痕迹她曾挽着我在这儿,走过一片绿地我愿亲吻这片冻土用热泪融化冰雪直至露出土地哪儿有我们曾看过的花朵哪儿是我们走过的草地所有的花都已死亡所有的草都已逝去难道不曾留下纪念好伴我离去假如我的心停止伤痛谁能告诉她这个消息?我的心已死亡她的娇容冻结在那里也许解冻的时候我才能把她忘记■冻结!(德)@威廉·缪勒 @陈鹤~~  相似文献   

3.
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司法题材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只是一个小镇上的律师,也是密西西比州立法机构的一名成员。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写一部小说,内容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律师卷入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故事。格里森姆说:"我花了三年时间写这部名为《杀戮时刻》的小说,大多数时候我都以为我永远不会完成它。最终小说完成并且出版了,以精装版的形式印刷了5000本,这使我非常兴  相似文献   

4.
<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晚年的时候,一次在河边,看见河水川流迅速,未尝止息,因而慨叹人生在世,年逝不停。人们总想天老爷能假我岁月,但流逝的时光总不回来。人们困惑,为什么只有逝去,而不回来?若能拉回年轮,该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抽空读了一位有名的英国人写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描写的勒普塔人的“飞岛”使我大吃一惊。下面是格利佛船长的第三次旅行中的一段: “我看见天空有一个巨大的、足以遮住太阳的不透明的扁圆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我用袖珍望远镜很清楚地看到它上面有许多人,他们正顺着几根粗绳降到地面上来。飞岛可以借助于磁铁的吸引上升或下降,还可以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移动。当磁铁保持垂直,而且它有引力的一端直指地面的时候,飞岛便下降,但当它有拒力的一端指向下时,飞岛便一直上升。当磁铁的位置倾斜时,飞岛的移动方向也保持倾斜。”这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要知道,这部小说写于1726年,那时地球上的所有运输装置只是靠体力和风力挪动的。当时怎么竟能产生关于“飞岛”这样的思想呢?“飞岛”上的居民怎么能借助于极  相似文献   

6.
<正>我个人认为,张正明先生在楚学研究方面所作的开拓有三个标志。第一,张先生写了第一本《楚文化史》,这部书如果仅按出版时间来说是大陆的第一部,但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国内外的第一部。说它是大陆的第一部是因为台湾的学者文崇一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写了一部《楚文化史》,但是由于那个时候海峡两岸音讯不通,文崇一的《楚文化史》并没有在大陆得到传播。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先生的《楚文化史》,从  相似文献   

7.
《中国思想学说史》的撰述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整整六年。在我写序的时候,全部稿件已整理、修改完毕。朋友们曾建议我写一篇长序,叙述本书对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理解以及研究方法。也有朋友不赞成这样做,因为在一部书里的思路、方法是不能脱离具体内容的,没有必要单独提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只黄鹂捧在手中,犹如捧住了千年时光。瞬间,我看见它在唐诗里啭鸣飞翔的身影。这是第一只撞网的鸟。时间是二0一一年阴历八月三十日晚八点三十分。我用左手捏住它的时候,它拼命挣扎着。我怕捏痛了它,又不能不捏紧它。因为,我的右手,正在疏解着绊住它身体的网丝。这只鸟被我展现在帐篷的灯光下,引发了一片惊奇的欢呼声,为着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9.
边地书     
泉溪 《大理文化》2015,(3):38-43
怀念一只小小鸟狂风暴雨在不知不觉中停歇,时间在嘀哒嘀哒的房檐水的滴落声中流逝。快到零点了,我记得先是看了一会儿书,又在稿纸上写了一篇小文章。我起身在小屋内转悠的时候,突然从窗户上扑棱棱地坠下一个小黑点,我定睛一看,是一只小鸟,小小的惹人喜爱的鸟,是我在乡间常见的那种鸟,不知它在鸟群里的学名怎么称呼,我们乡间通常叫"碎米雀"。由于它的光临,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鲜活起来,我酸涩  相似文献   

10.
赵珩 《世界文化》2011,(3):25-27
大约是在十二岁的时候,有位邻居是旗人名宦后裔,我偶然一次到他家中,看到人家在瓷青折扇上写金字,工整的写经小楷,按照每行回二的格式书写,是那样的清隽潇洒。那金粉是用白芨调过的,与瓷青扇面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心灵的轨迹     
第一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不会写"大理"。那时候村里来了个小炉匠,他说他是大理的。他补锅、茶壶、铁桶。收钱,也收粮食。那是个什么都需要修补的年代,每家都能拿出几样破锅烂桶来。伴随着小炉匠的风箱、不断四溅的火星、小铁锤的锻打声,"大理"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第二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过大理。那时候我在读小学五年  相似文献   

12.
漫话家猫     
晚上,我在书桌后面坐下,打开灯,家猫布西蓦地钻了出来。它悄无声息地蹦到窗台上,又从窗台上一步迈到书桌上,在台灯下卧下来,把爪子舒舒服服地蜷在身子底下。布西瞟了我一眼,又移开视线,陷入沉思。它好象在说:写吧,我不打搅你。它摆出这么一副模样,好象清楚地知道我在写什么似的。不过,我写的东西它并不喜欢。你只要一伸手——它就会温顺地任你抚摸。这种毛茸茸的小动物身上,哪来的这么多的自  相似文献   

13.
美人痣     
阑珊 《世界文化》2006,(5):40-40
我那6岁的小孙女凯特·拉恩德在她的左上臂发现了一个小雀斑,并试图擦掉它。当我问她正在做什么的时候,她一下子就大哭起来:“我胳膊上有一个东西,我无法把它去掉。”“噢,甜心,”我一边回答,一边将她抱在怀中。“那是一颗美人痣。不要用指尖去刮它。你把你的皮肤都弄红了,那会  相似文献   

14.
总站琐忆     
彭怀仁 《大理文化》2014,(12):87-94
正退休的生活,相对安逸,时间也充裕了,静下来的时候,仔细想想,下关总站61年的岁月,我对它,真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能写的人和事很多。只要闭上眼睛,脑海里,便会弹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媒体演变1952年6月1日,"国营西南运输公司下关保养场"在下关成立。1954年9月更名为"云南省交通厅下关汽车运输总站"。之后,总站逐年发展壮大。但是,那时职工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狂风暴雨在不知不觉中停歇了,时间就在嘀嗒嘀嗒的房檐水的滴落声中流逝.快到零点了,我记得先是看了一会儿书,又在稿纸上写了一篇小文章.我起身在小屋内转悠的时候,突然从窗户上扑楞楞地坠下一个小黑点,我定睛一看是一只小鸟,小小的惹人喜爱的小鸟,是我在乡间常见到的那种鸟,不知它在动物学里的学名是怎么称呼,我们乡间通常把它唤作"小碎米雀".时间已经走到零点时刻了,这只鸟儿怎么会想到来造访我的小屋,这寂寞而朴素、属于边缘地带的客居的小屋.  相似文献   

16.
桃李天下     
一 应该刚写上不久,因为空气中还有油漆味.我用手指轻轻点了一下,红色的油漆果然就沾到了手上.声控灯也被弄坏了,一闪一闪的,明的时候,这些字像血盆大口,灭的时候,它们和我一起归于过道的寂静和黑暗.我掏出钥匙开门,打不开,又换了一把,还是打不开.才离家两天,我居然想不起家里的钥匙长什么模样了."哐啷"一声,门开了,小饵的脸慢慢从门缝里浮出来,洁白得像一朵雪莲.她把食指往嘴前一竖,眼光还没有在我脸上落稳,又慌着去扫空荡荡的楼道,然后,一把把我拉进屋.  相似文献   

17.
熄了灯,睡下.我听见虫子在鸣叫,离我不远,就在我窗下的草丛里,是蟋蟀,声音如金属摩擦,"吱哩、吱哩、吱哩……"此时已是子夜时分,是蟋蟀和另一些虫子出来活动的时候.夜里的乡下,猪睡了,其实这家伙本来就贪睡,它没有闲功夫用它的长嘴去拱蟋蟀的窝;鸡也睡了,它也没有精神去用爪子搜虫子来填肚子;人更是睡了,犯不着半夜三更去和几只小小的虫子过不去.  相似文献   

18.
扬铎老先生(1893-1967年)写的与武汉有关的27篇文章,即将以《武汉沿革考》作为书名结集出版。其哲嗣宗珙同志特地把它送来,嘱我审稿并且写序。在扬老面前,我是晚辈,于齿于德于学,我都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但是,为了向宗珙同志交待,只好谈一些读后的感想。  相似文献   

19.
从我打开小学一年级课本的时候,父亲就用他又大又温暖的手拍拍我的头说:“孩子,一定要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大学虽然不是走进社会的唯一道路,但它是最好的道路。”就这样怀着求知的欲望,多年后我来到了美丽的中国大理。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便爱上了美术,也不知是什么使我陷入了艺术这一美妙的世界里.那是十年前秋日里的一个晚上(时间虽长了,可还记得很清晰).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老师经常布置写小楷.一天,我爸拿出了我的小楷本开始翻阅,我看见他眼里闪现出惊奇的目光,脸上露出平时很难看到的微笑,并开始左一句右一句的夸奖我,说我的字写得特别好,叫我以后好好练字.我兴奋得叫起来,用比他响亮的声音说:"昨天,我们上美术课,我画得最好,得了最高分呢!"爸好像比我还要兴奋,亲切地对我说:"儿子,我为你感到自豪.画画是一种艺术,但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