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另一种巅峰     
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这位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攀登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  相似文献   

2.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希拉里与藏族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登上珠峰,这时希拉里只要向前跨出几步,就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但希拉里停下来,对丹增说:“这是你的家乡, 你先上去吧!”希拉里毫不犹豫地  相似文献   

3.
王晖 《教书育人》2007,(8):69-69
有这样一则故事,给我很深的震撼:1953年5月29日,勇敢的攀登者希拉里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让无数世人梦想的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人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回过头来对一直紧随其后的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这位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走了几步,顺利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4.
另一个高度     
历经千辛万苦,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终于来到了距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两米的地方。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只要向前走几步,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这时,攀登者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攀登者随后跟上,两人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攀登者名叫希拉里,向导名叫丹增,他们冲顶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日。希…  相似文献   

5.
1953年5月29日,来自新西兰的攀登者希拉里和向导增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距顶峰只有两米多的地方.这是人类第一次向珠穆朗玛峰冲顶,只要再向前跨几步,就可到达顶峰,谱写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世界之巅的辉煌篇章.但就在  相似文献   

6.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希拉里与 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登上珠峰,这时只要 向前跨出几步,就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 峰的人。但希拉里停下来,说:“这是你的家乡, 你先上去吧!”希拉里毫不犹豫地让到一边,从 此,这个最美丽的动作便定格在了世界人们的 心中。“让”,只是希拉里经过心灵的斗争后而 选择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可这个小动作却蕴藏 着人性的伟大与美丽。现实生活中,生命也常 常因为一个小小的“让”而熠熠生光。  相似文献   

7.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经历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是易如反掌。此时这位从新西兰来  相似文献   

8.
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这时,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相似文献   

9.
好诗都是有特色的诗。有的诗构思巧妙,让人再三回味;有的诗有警句,让人击节赞叹。而这首《征服者》,则是以思想深刻见长。 初读,知道这首诗也就是叙述了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事实,写了三种人,就是半路死了的登山者、登上峰顶的人、脚夫夏尔巴人。再读,就感觉有味道了。标题是《征服者》,谁是征服者呢?登上峰顶挥舞着旗帜的登山人,  相似文献   

10.
好诗都是有特色的诗。有的诗构思巧妙,让人回味再三;有的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而这首《征服者》,则以其思想深刻,让人击节赞叹。初读,知道这首诗也就是叙述了攀登珠峰的事,直接写到三种人,即死于征途的登山者,登上峰顶的人,脚夫夏尔巴人。再读,就感觉有味道了。  相似文献   

11.
[题目设计]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攀登到离世界之颠--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希拉里战胜了自己的欲望,把在世界之颠留下人类第一个脚印的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丹增,使我们看到了人性最善良、最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一根绳子     
一位一心一意想要登上世界第一峰的登山者,在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之后,开始了他的征程。但是,他希望完全由他自己获得全部的荣耀,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独自出发。他历经跋涉终于来到了世界第一峰,开始向上爬攀,但是天色已经有些晚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两个登山者,让人温暖而心动。一个叫野口健,是个日本小伙子。他在16岁时,就登上了勃朗峰的顶峰,17岁时攀登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19岁时又征服了大洋洲的科休斯科山、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山、北美洲的麦金利山。  相似文献   

14.
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有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材料的“理想化”,一是话题的“主观化”。这两个倾向,既包含了合理的、有积极价值的内容,也暴露了一些弊端。此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个遭遇到生死考验的登山者救助了一个快要冻僵的人,结果是,登山者既救活了别人,自己也得救了。由此,也就顺理成章地肯定了导致这种结果的登山者在救自己与救他人之间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英国登山者大卫·夏普在第三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上暴风雪,氧气耗尽,生命垂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大约有40名登山者从他身边经过,但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这40多个人中,其中有一位是新西兰的无腿登山者,他在登上珠峰之颠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上了天"!然而,同时许多人指责他的人道和品格是"下了地狱"。此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究竟是人的生命重要,还是征服这座全世界所有登山爱好者心中的女神、素有"死亡之峰"之称的珠穆朗玛峰更重要?也许所有不曾登过珠峰的人都不配给这些勇于挑战生命极限的勇士们简单地作是非对错的判定,因为正如女登山爱好者杰妮·阿罗德所说:"在世界最高峰附近,人道和勇气的含义绝不同于地面。在那里,生命最顽强,也最脆弱,却最灿烂,最自然;无论生还者,还是死去的人,他们的理想都同世界顶峰相伴。所以,才有不断的登山者,迈过死亡,冲向顶峰。"在对勇于向"死亡地带"进发的登山勇士表示钦佩的同时,让我们也对本文的主人公——一位立志要向逝去的同伴归还尊严的登山者——献上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邓大林 《初中生》2007,(4):11-14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攀登到离世界之颠——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希拉里战胜了自己的欲望,把在世界之颠留下人类第一个脚印的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丹增,使我们看到了人性最善良、最灿烂的光辉。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一根绳子     
一位一心一意想要登上世界第一峰的登山者,在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之后,开始了他的征程。但是,他希望完全由他自己获得全部的荣耀,所以他毅然而然地决定独自出发。他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世界第一峰,开始向上爬攀。当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然而他非但没有停下来准备他露营的帐篷,反而忙不迭地继续向上攀登,直到四周变得非常昏暗。当时月亮和星星又刚好被云层遮住了,到处都是黑鸦鸦的一片,这位登山者犹如睁眼瞎般什么也看不见。即使如此,他依然继续不停地向上攀登着,就在离山顶仅剩下十多米的地方,他滑倒了,并且犹如离弦的箭般高速地跌了下去。…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有一个人在冰窖里生活了一年,出来的时候依然气定神闲,看上去精神很好。此事在当时的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后他创造的纪录很快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不知道生活在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会怎么想,他们一辈子生活在冰窖里,气温长年都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我当时就想,他们会不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上不了吉尼斯纪录。1856年,新西兰人希拉里从珠穆朗玛峰南坡登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成为征服世界最高峰的第一人。但是,我们忘了另外一个人,一个长年生活在高海拔的夏尔巴人。他叫丹增,是希拉里的向导。他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在官方的…  相似文献   

19.
<正>征服者姚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半路死了好几个幸存的,登上了峰顶他们面对镜头,挥舞着旗帜让全世界都看到他们征服了世界第一峰只有被镜头省略的夏尔巴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他们是脚夫,算不上征服者只要付给两千美金他们可以帮助任何征服者征服珠穆朗玛峰好诗都是有特色的诗。有的诗构思巧妙,让人再三回味;有的诗有警句,让人击节赞叹。而这首《征服者》,则是以思想深刻见长。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七、(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