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兴国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地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战略地位、丰富内容,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工程。因此,要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首先抓好教育。这是各国在建设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我国,长期以来不太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又没有认真落实合理的科技和知识分子政策,导致我国科技和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十分不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联系现代科技和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必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了当前一项迫切需要抓好的任务。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对发展教育事业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977年他恢复工作后,就自告奋勇抓教育,在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基础在教育。“教育要狠狠地抓  相似文献   

3.
90年代是世纪之交的年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4.
试论邓小平关于教育与科技相互关系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考虑教育与科技问题,将其列为“战略重点”,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而且,他还深刻地分析和阐述了教育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教...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个现代化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实现。高等院校是我国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科研与经济建设及市场经济的关系进行考察,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高校科研的发展,或搞好科研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都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四化建设,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经济、科技和教育之间关系的科学概括。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整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末,我国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 期。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实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四个现代 化,其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要发展科技又必须同时发展教育,因而时代向我国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使之成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育长期处在封闭落后的状况,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新时期我国教育应当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在这重要时刻,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9月8日为北京景山学校作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十分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进步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完整的科技思想。他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腾飞的决定因素,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教兴国”是实现现代化的制胜法宝。邓小平同志的科教兴润思想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指出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  相似文献   

9.
高核科研面向经济建设势在必行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这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根据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确决策。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才能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迅速地改变我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把我国建成四个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0.
适应新形势 发展农业高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新形势发展农业高职教育陈戈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一系列重大技术的突破及其广泛应用。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农业和...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宝立邓小平同志一直关心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倡导人们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教育三者的有机联系来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教育工作提高到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的...  相似文献   

12.
深化物理教学改革,强化科技意识教育浙江松阳师范泮隆昌一、为什么要强化科技意识教育(一)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就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素质和造就大量...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党的十六大在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在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战略、实践经验和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要求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最近,在南巡时又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的用步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从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教师观等方面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加以论述。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小平同志在探索、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阐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态势的深刻分析,进…  相似文献   

16.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面临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使我们伟大祖国以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任务。这就对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培  相似文献   

17.
一、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向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最近的五年内,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推进物质文明当然要靠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立足于当代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深刻地阐释了他的科技发展时代观、科教兴国战略观、科技体制改革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等主要思想观点 ,从而形成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思想理论体系 ,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实现 ,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走过了二十年历程。在这二十年间,高校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讲讲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共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教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也就是教育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问题。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就要发展教育。我国原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原有的经济落后,教育也很落后,解放后经过十七年的努力,国民经济上去了,教育也上去了,与世界先进国家比,差距是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