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触摸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的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州电视台的《论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走进本栏目。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嘉宾主持的身份走进贵州电视台演播厅,掀开大型高端对话节目——《论道》的序幕。龙永图先生在本次《论道》节目中全方位解读博鳌亚洲论坛,贵州电视台《论道》栏目分两期播出,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从而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博鳌亚洲论坛打开了一扇窗……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触摸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的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州电视台的《论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走进本栏目。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嘉宾主持的身份走进贵州电视台演播厅,掀开大型高端对话节目——《论道》的序幕。龙永图在本次《论道》中对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李稻葵师从于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教授,中国新一代海归学者,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炼相关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为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出谋划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在这次对话中,两位高端人士以独特的视角,揭开了"诺贝尔奖"——国人学术界心中百年梦想背后的故事及中国学术界如何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最强音。贵州电视台《论道》栏目分两期播出,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触摸时代脉膊,关注全球的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族电视台的《论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走进本栏目。 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期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一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周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中国的粮食市场会不会受到冲击?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否存在隐患?近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就这些问题独家采访了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失先生。专家的深刻解读,为中国人消除了疑虑。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触摸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州电视台的《论道》和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走进本栏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灾害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在灾害中,中国媒体也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两个月后的今天,冷静回望这场灾难,一些曾经遗失的美好在这次地震中被我们重新拾获。白岩松,一位站在中国舆论最前沿舞台的表达者,一位参与中国重大新闻事件直播最多的主持人,这次地震带给他什么样的心灵震撼?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对话白岩松,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迪和思索。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16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嘉宾主持的身份走进贵州电视台演播厅,掀开大型高端对话节目——《论道》的序幕,5月30日,《论道》节目邀请联合国驻华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马和励参与节目。26年前,马和励和龙永图都在联合国工作,还都在联合国纽约的总部——亚洲太平洋局,并且两个办公室离得很近。对他们的访谈是从联合国开始的,从而为我们了解联合国打开了一扇窗…… 触摸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的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我们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敬请大家关注此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境外媒体关注北京奥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不足600天的日子里,国际媒体越来越聚焦北京奥运。海外媒体如何看中国举办2008奥运会,他们在报道中国筹办奥运的过程中又采取了怎样的视角,他们如何理解2008北京奥运,这些正是中国媒体非常想了解的。本刊现开办《奥运·媒体》栏目,通过编译海外媒体上一个月对2008北京奥运的相关报道,呈现他们所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报道的视角,以供外宣工作者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不足600天的日子里,国际媒体越来越聚焦北京奥运。海外媒体如何看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他们在报道中国筹办奥运的过程中又采取了怎样的视角,他们如何理解2008年北京奥运,这些正是中国媒体非常想了解的。本刊现开办《奥运·媒体》栏目,通过编译海外媒体上一个月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相关报道,呈现他们所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报道的视角,以供外宣工作者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制造?从2007年11月3日起,“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活动在欧美和亚洲的经济中心城市展开,这个活动由中国贸促会主办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合办,历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和经济年度人物的资深评委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讲坛,向世界宣讲中国制造,力挺中国制造,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进行了跟踪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刚刚闭幕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向我们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大会开幕式上说:"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奥运会这场全球文化盛宴中,当然也少不了语言服务作为沟通、对话的纽带。本届奥运会的注册和非注册记者共四万余人,他们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操着多种语言,为的是让全世界受众分享北京奥运会的光荣与梦想。16天的奥运会闭幕了,这些奥运信息使者对北京奥组委提供的语言服务是否满意·这些语言的小小渡船是否将他们渡到沟通的彼岸·服务奥运的语言工作者们又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他们在服务与沟通之中有哪些独到的体会·就在我们寻找答案的时候,一个"80后"女孩、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语言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走到了我们面前,她的名字叫潘兰兮。通过她的讲述,语言工作者16个日夜勤勉热诚的工作情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0.
就在前不久,一个曾在荷兰留学六载的海归人士告诉我们,汉城奥运会召开时,明知中国与巴西的足球比赛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但他们都在早上6点钟起床,守在电视机旁就是为了听一听中国的国歌,看看中国国旗在奥运赛场升起的时刻,北京奥运会,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对中国人而言,也期待着奥运之后中国能达到更大更快的发展。那么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奥运会之后的中国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状况?著名财经评论家及专栏作家水皮先生在与编辑部的连线中,从奥运会将促进城市化进程角度阐述了其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七套《乡土》栏目,台湾三立电视台《在中国的故事》栏目等新闻媒体,特地来到百岛之地洞头,拍摄“海洋民俗八大巧”,并各以40分钟的专题予以播发,播出后反响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回国后,中川健造先生追忆奥运,先后接受了《读卖新闻》及日本多家媒体采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日本主流媒体传递给日本民众。其中,日本《读卖新闻》从8月28日起连续3天,以上、中、下的形式刊登了中川先生的文章《文化金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历记》。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块文化金牌"为主题,详细描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文章说,开幕式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邀请中川健造夫妇来华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取得的外宣效果是明显的。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文化人在日本主流媒体上所作的客观介绍,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真实而生动的中国,让那些没能亲临开幕式现场或者不了解中国的普通日本民众加深了对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的了解。这是我们外宣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外文局领导周密部署、相关接待单位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这种让外国人亲历亲为、顺其自然、"眼见为实"的方法,对于今后利用外力的工作不无借鉴。现将日本《读卖新闻》连载的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译载如下,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个日本友人笔下的奥运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12月4日.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栏目邀请参与该条约的谈判和缔结过程的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就中日关系的发展展开对话.本刊选登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5.
奥运将要来临之际,五洲传播中心(CICC)与美国PBS公共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3集合拍片《北京,你准备好了吗?》,与美国探索频道联合制作T4集合拍片《非凡奥运》,世界170多个国家的观众将在奥运会之前收看到这此节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接受凤凰卫视中文台《小莉看世界》栏目专访时,阐述了自己在奥运开幕式上将要体现的整体理念。他说,"表演只有短短的五十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呈现什么是中国元素,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6日,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栏目邀请前驻印度大使周刚夫妇就中印关系的发展以及印度人对中国的看法等问题展开对谈,本刊选载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我们准备好了!"这是媒体在迎接奥运的传播中常见的一句话。但是,果真没有需要审视和改进的了吗?美国《基督教箴言报》1月7日发表彼德·福特的文章《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一个自豪的时刻,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业界信息     
新华网奥运媒体大战一触即发国外媒体更关注非赛事新闻除了奥运赛事,国外媒体关注什么?新华社的一个调查给出了部分答案。新华社对外部所属的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  相似文献   

20.
奥运期间,外国记者的提问大多得到了回答,有关空气质量的炒作早已经"烟消云散"。奥运虽已落幕,但其余韵缭绕,新闻大战的硝烟似乎仍未散尽。外国记者继续关注奥运会后的北京和中国。概括起来,外国记者对奥运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