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属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2万澳元(合人民币12万元左右)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不吃大亏。“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一位西人邻居见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棉花团”时所说的话。事实的确如此,就是在最冷的七月(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也很少见哪一位西人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只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一套深蓝色的绒线衣,便无事人一般地行进在一早一晚的嗖嗖寒风之中。而一俟太阳出来,便又将绒线衣除去只穿短…  相似文献   

2.
刘晓君 《母婴世界》2012,(3):146-147
微软董事长比尔一盖茨曾说过:“再富也不能富小孩。”因为他认为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只会让他们一事无成!他们非但不会以“富家子弟”而感到为荣,相反他见证过不少纨垮子弟,最终做了金钱奴隶,必须依靠家族的遗产才能生存.唯有透过家族的金钱.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正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对“财富”看法的最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调查,问每一位学生:你的家庭月收入或年收入约有多少。全班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回答不出来,再问,回答是“我只知道父母每月给我多少钱,他们有多少收入我真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告诉过我。”我们的部分孩子就这样大手大脚地花着父母的辛苦钱,“反正不会少我的。”他们什么心都不用操,于是也就什么责任心也没有,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没有懂得,怎会珍惜?也常听说外国的教育跟我们迥然不同,他们似乎不愿“默默奉献”,父子之间也是账目清晰,令我们很是费解!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位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年不少地方注意改善教学条件,提出“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口号。这是卓识远见。而从另一方面看,家庭生活富裕了,人们提出了“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的口号,应当说也是远见卓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或暴富了起来。可是,这些人往往两眼盯着钱财,却放松了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们误以为现在钱多了,不光自己要好生受用一番,而且也  相似文献   

5.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学生的差异拉平,而是尽可能地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案例中“逗号”老师的困惑正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是班级授课制与生俱来的问题。课堂上让一部分孩子吃“饱”了,就必定有另一部分孩子会挨“饿”,特别是数学学科,学生的“贫”“富”悬殊很大,到了毕业总复习阶段,有些“穷”孩子可谓是一贫如洗,他们会把所有知识内容混为一谈。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使我们既关注“…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把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也就是英文的“NO”(不)当作“维生素N”来看待。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非常不利的。专家建议家长要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不过“维生素”补得过多,补得方法过于生硬同样对孩子不利。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家长是如何合理地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的吧。1、不要过度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就是“不”这个词。西方家长会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会这样“圆滑”地拒绝孩子:“你知道我想让你这样做,但这次不行,因…  相似文献   

7.
一缕飘香 《家长》2013,(8):26-28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喜欢孩子的人,他们会说:“小孩都很讨厌,让人心烦!”我发现,这像是一种预言,他们和孩子打交道,总能印证这种判断,因此也就愈发觉得孩子讨厌了。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报参考》2005,(8):63-63
澳大利亚属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年收入2万澳元(合人民币12万元左右),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要吃亏。  相似文献   

9.
俞国娣 《家庭教育》2008,(11):14-15
“穷养儿,富养女”,这个传统的育儿经今天拿来讨论。很有现实意义。 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具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无论“养”还是“教”,都不能一概而论。其实,教养孩子不仅仅在于性别差异,他们成长的环境和遗传等都各不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太信一种论调、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相似文献   

10.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我们党也提出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请就“富”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要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雨辰 《教育与职业》2004,(16):45-45
有 位实业家,在当地很有名气。 之所以有名,一是他家大业大,二是 他教子独特。他那读小学的独子生活 俭朴得令人咋舌:衣着穿戴、零食花 费远不及一般工薪阶层人家的孩子, 上学放学步行往返,数九寒天,孩子 床上电热毯也不给用。有人不解地 说:“你这是何苦,不谈高人一等,也 不能委屈了孩子啊!”他笑笑说:“千 金难买幼时贫,孩子还是粗茶淡饭 好。我们钱再多,与他没关系,他的 未来还得靠自己奋斗。” 这 位大款“富门寒教”的思想非 常值得称道。然而,现实生活中重视 “寒教”的父母实在不多。不少…  相似文献   

12.
前阵子播出了一部电视剧,叫<穷妈妈富妈妈>,看过之后,让人几度落泪,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部片子值得很多中国父母去看、去理解、去深思;也值得很多孩子去看,去感受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13.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14.
“妈妈,我爱你。”“我也爱你,孩子。”凡是看过译制片的人,一听就知道这是西方影视中的对白。是的,西方人的特点是善于表达,心中有爱就说出来,而我们中国人内心有爱却不习惯用语言直接说出来,尤其是在亲朋之间,往往是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有时“含蓄”得让人觉得有些冷漠、疏远,甚至会产生误会。仅仅有爱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有传达、实施、表现这些爱的途径或方式方法。这就是会不会爱的问题,即爱的能力问题。爱也有能力高低之分吗?许多人很可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毫不怀疑地认为,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有爱就够了,用不着  相似文献   

15.
前些年,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少地方也确实是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学校建了当地最好的房屋作校舍,添了较好的教学设施。仅此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各级政府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及对孩子的期望。但说到单个的家庭教育,说到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法,我则十分欣赏“再富也得穷孩子”这一提法。我以为这话非常尖锐、深刻地指出了目前我们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一天午饭后,晨晨得意洋洋地唱道:“我们彼此都保存着那份爱……”一边的伟伟不甘示弱地大喊:“你总是心太软……”围观的孩子有的跟着唱,有的哄笑,有的羡慕。我看了觉得很不是滋味。喜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一段熟悉的旋律,几个简单的音符,都会令孩子兴奋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2007,(6):52-52
澳大利亚属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两万澳元(合人民币120000元左右),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不吃大亏。  相似文献   

18.
你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别人请客,让父母把孩子也一同带去。有的父母生怕“吃亏”,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多吃点儿,不吃可白不吃,反正不是咱们掏钱。”这对于大人来说有时像句玩笑话,但对孩子这么说就很不合适,这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印象,吃自己不花钱的东西就得多吃,否则就亏了。贪图小便宜的念头就会在不经意中产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总是无法摆正“心”的位置,以至于走入了四大“心”的误区。平常心变补偿心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专家指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让孩子好好地做一个平常人,这才是父母应该具有的平常心。正常心变反常心一些孩子的举动明明很正常,但按父母设计的模式却变得不正常了。一位孩子贪玩,父亲就认为他得了多动症,带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很正常,可是父亲…  相似文献   

20.
一日,班主任为我们念了一篇文章——《再富也要“穷”孩子》。乍一听这题目。便使我想起流行过的一句话:“再穷也不要穷孩子。”这句话是针对边远山区经济教育的落后而说的。但到现在原意被歪曲了,变成了“无论穷富都要一味地满足、溺爱孩子”这种可怕的思想。而这位华裔作者在文中写他亲眼看到的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