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术活动为幼儿表现认识、抒发情感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对提高教育效果有着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在美术活动中实施“双爱”教育。在绘画作业中,我们有意识、有步骤地安排了画天安门、国旗、长城等内容,教育幼儿热爱首都,尊敬国旗。通过画熊猫,让幼儿知道那是我们的国宝;画少数民族小朋友的服饰,使幼儿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又带孩子去写生,在画家乡鳞次栉比的新住宅、美丽的雨山湖、秀丽的佳山过程中,孩子们身临家乡的美景之中,描绘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老师们设法找来中国名画让幼儿欣赏,例如:齐白石笔下那“活蹦乱跳”的虾;徐悲鸿笔下那千姿百态的马以及韩  相似文献   

2.
在吹画活动中,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拿着木偶猴子,利用故事《小猴画画》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在画画大赛中,小猴不用笔,只用颜料就画出了漂亮的画。你们知道它是怎么画的吗?”孩子们充分发挥想像发表自己的想法,茜茜说:“把颜料倒在纸上。”小雨说:“它是吹出来的。”接着,我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试试看。  相似文献   

3.
一、自画头像激发幼儿对写生活动的兴趣 对于中班刚接触写生的幼儿来说.我让每个幼儿带一面镜子.自我观察,自由观察自己的样子并和同伴自由交流。幼儿在观察时都觉得很有趣.一边看一边聊着:“你看我是双眼皮”.“我这儿长了一颗痣”.“我的头发像小剌猬”.  相似文献   

4.
午饭后,岚岚小朋友趴在窗上往外看。突然,他高兴地喊:“啊,玻璃上能画画呀!”原来,他的手指无意间滑过玻璃,在上面留下了痕迹,极像一条小蛇。共他小朋友被他吸引了过去,兴高采烈地画了起来,在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中,我们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玻璃上是什么呀?”明明小朋友说:  相似文献   

5.
小语五册《基础训练4》第六题,要求学生观察图画,把画错的地方找出来,有顺序地说一说。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和表达的: 第一步,激发观察兴趣,创设“发现”情境。我这样导入新课。“有个小朋友,可会画画啦!画什么,象什么。大家夸他是个小画家。”接着出示教学挂图,说:“这就  相似文献   

6.
<正>《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小班幼儿喜爱画画,但是由于绘画能力的限制,很多孩子往往说得出却画不出,想画却不敢画。一到画画就会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绘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主动、快乐地创作,也使作品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我尝试将游戏性教学融入到小班美术活动中,使游戏与美术活动自然地结合,从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创意贴画     
本学期,大一班美术课由我上,这个班的孩子们喜欢画画,而且有的孩子还真画得不错,不过每次美术活动过后,总有绘画练习纸被扔到垃圾筐里,我看着被孩子们扔掉的画,真有点心疼。几天前我不经意地翻看幼儿的练习画,灵机一动,何不变废为宝用废画进行创作呢?于是我挑了几幅画剪下上面的各种图案,重新组合粘贴起来。美术课上,我拿出粘贴好的作品让幼儿看看这幅画是谁画的,大家都说“:这不是画的。“”那是怎么来的呢?”孩子们有的说剪的,有的说是拼的,还有一个孩子说:“这是粘贴画。”嗬,还真有明白人呢!“好看吗?”我问“,好看!这些都是从哪里剪来…  相似文献   

8.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怎样才能实现教育行为的转变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关注幼儿,满足需要。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幼儿之所以对活动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够造成的。有位小朋友每次画画都迟迟不肯下笔,即使画了,也是画不了几笔就对老师说画完了。有一次,我选了这位小朋友的画,很认真地进行了装饰并贴在班上的“欣赏角”里。这是这位小朋友的作品第一次受到关注。令人感慨的是,自此以后,这位小朋友爱上了画画,且每天都要画一幅画送给我。教师对幼儿的一个赞赏和鼓励,会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9.
那天,小朋友在画画,内容是蚂蚁的家。蚂蚁洞在地下,并有许多通道相连,四通八达。幼儿画时有些难度,需有一定的空间表现能力。但小朋友普遍画得不错,许多幼儿对自己设计的迷宫般的蚂蚁的家很是得意。我也被孩子们的画所吸引。突然,一个夹杂着哭腔的焦急声音传到了我耳内:“王老师,你看我怎么办呢?”我急忙走过去,了解了卞子君着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最爱画画,只要一拿到笔,他们就画个不停,而且喜欢边画边自言自语。绘画是幼儿的形象语言,是幼儿表现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布置活动室时,我们设置了一个美术角。在美术角里,有各种纸张、图形、彩笔、剪刀、橡皮泥、浆糊等。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经验,大胆地创作,并绘声绘色地讲述。刘晓星小朋友画了一幅《我为妈妈捶背》讲给大家听:“晚上吃完了饭,我和妈妈看电视。妈妈说她腰痛、背痛,我给妈妈捶背。你看我使劲捶,妈妈的背就不痛了。”赵爽小朋友画了  相似文献   

11.
绘画是大多数幼儿喜爱的一项活动,但也有部分幼儿对这种活动兴趣不大,或缺乏自信心,学绘画也许只是其父母的意愿.我认为,对这些幼儿,表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及时适度的表扬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对画画的兴趣,尽管他画得不好,我也会找出一点点优点来表扬他,比如说他有进步,有想象力,很大胆等.正面的引导,会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班上有个小朋友,每次上课都坐着,还不时地去干扰其他的小朋友,让他画画,他说不会画.班主任常批评他,我也拿他没办法.心里想,这样下去不行,总得想出一个好的法子来“征服”这个小家伙.有一天上课,我不小心把磁铁弄到地上,这小家伙居然迅速地跑去捡起来.当时我很高兴,在班上郑重地表扬了他,最后我还摸着他的头说:“如果你能认真画画,等一会老师还会表扬你的.”这一招果然有效,这节课他还真的不错,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下课时我还是表扬了他.至今,这孩子已经有很大进步,他受到的表扬不再是我刻意的,而是很自然的了.班主任老师说:“想不到一句表扬的话真管用.”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 ,我班开展“漂亮的幼儿园”的主题活动 ,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幼儿园的建筑设施 ,花草树木 ,并进行了“漂亮的幼儿园”的谈话活动。在让孩子们画“漂亮的幼儿园”时 ,我采取和以往不同的做法 :没有示范 ,也没有范画 ,只是给了孩子们纸和笔 ,就让孩子们自己画“漂亮的幼儿园”。我没有在室内走动 ,怕干扰了孩子们作画。孩子们画好以后 ,我就让孩子们说“画” ,这是我第一次让孩子们说他们自己的“画” ,他们非常踊跃 ,就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孩子都争着想说。郑清艺小朋友历来画画都不认真 ,今天的画还是老样子 ,画面乱七八糟 ,颜色也…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关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加以及时引导,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重点谈谈如何帮助幼儿学会克服困难、正确面对失败。   1.多肯定、鼓励幼儿。有一次,我让我们班小朋友自由画画,紫君 (化名 )小朋友是个懒惰、不爱动脑筋的女孩,她没动笔就说:“老师,我不会,老师 ,我不行,您能不能帮我 ?”这时我对她说:“你先试试拿起笔画一画,你一定行的,老师站在旁边看着你。”她看看我,然后拿起笔轻轻地画了一横,又说:“我真的不行。”我马上说:“你看你画了一…  相似文献   

14.
3~4岁幼儿正处于涂鸦阶段末期,象征阶段初期,刚刚开始尝试从无目的涂鸦进入有目的涂鸦,在本阶段教师如何“艺术”地激励幼儿画画的关趣;“艺术”地激发幼儿的形象力“艺术”地引导幼儿实践,感知世界的美丽,让幼儿从“老师让我画”过渡到“我自己要画”,体验绘画过程中的自主感与成功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真正成为画画的主人.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逐步递增难度.其次是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习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一部分家长常常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一次,有个幼儿照家长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画完后,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幼儿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我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幼儿看看范画,再看看家长严肃的脸,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小朋友的影子”涂抹掉了。  相似文献   

16.
上美术课时,我教小朋友画大象。我先在黑板上示范。画完后,有些小朋友提醒我,还有象牙没画呢!可是,象牙长在哪里,它的确切位置应画在哪里,说实在话,我自己也不清楚。备课时,我只按教材备了课,那上面是没有画象牙的。我想现在就从孩子们中间获得这一知识吧。我说,看谁最聪明,知道大象的牙齿长在哪里?“长在嘴里”“长在鼻子那儿”,孩子们议论开了。可我按小朋友所说一一画了,看来看去,却又不像。顿时,孩子们嘀咕起来,说老师都不会画,说得我的  相似文献   

17.
实践告诉我,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教儿歌,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在教《粗心的小画家》时,我按儿歌内容,画了这样几幅画:(见下图。)课上,我请小朋友认一认这是些什么动物?观察了一会儿,小朋友都嚷起来了:“老师,画错了!画错了!”小朋友一一指正后,我就告诉他们:“这都是丁丁小朋友画的。他对别人把口夸,说他什么东西都会画。可是,八条腿的螃蟹他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从“像不像,美不美”的完美主义中解放出来,重视幼儿的情感表现,感受幼儿的童心、童稚。我记得有一次在美术活动中画“太阳”,有一个叫陈浩的幼儿一次在纸上画了6个太阳。作品展示时,小朋友都说他画得不好,理由是天上只有  相似文献   

19.
1·先让幼儿尝试,再指导或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让幼儿得到正确的知识、经验,避免让幼儿出现错误。其实,先让幼儿尝试,不管成功与否,教师再指导或参与,会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愿望。在“六·一”前夕,我让孩子们画一幅“全世界小朋友庆六·一”的命题合作画。结果孩子们第一次失败了。因为,当我把一张大纸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画笔画开了。当我把他们画好的画展示出来时,问题出现了:画纸的中间一片空白,小朋友的画全在画纸的四周,要看清楚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则需把画纸转过来,转过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经过…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孩子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吵得一塌糊涂,为了使大家安静下来,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不想听?”我料想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大喊“想听”,谁知李君等几个小朋友却说:“不听,不听,我要画画!”在一旁的周老师火了,她大声呵斥道:“老师让干啥就得干啥!都给我老老实实听故事,看谁敢再说‘不’!”我知道周老师这样做,是出于好心,为了使我不致在孩子们面前丢面子,但我觉得不必勉强孩子,让他们怀着满肚子的委屈听故事,于是我说:“那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