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方寸之地     
1.徐庶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深得刘备的信赖。 2.—次,徐庶识破“八门金锁阵”,打败曹操手下大将曹仁。曹操说:“刘备必有能人为他策划!” 3.曹操打听到刘备的军师是徐庶,便想把他骗到自己身边来。他们摹仿徐庶母亲的笔迹写信给他。 4.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扣押,挥泪告别刘备。他说:“现在失去母亲,我方寸已乱,没法再帮助您。恳请与您告别!”  相似文献   

2.
话说徐庶收到那封号称是他母亲写的亲笔信之后,并未慌张,只是想:母亲生性刚烈,岂会如此不顾大局,命我弃玄德公而去,反入孟德之陷阱?此中必有诈也!于是,徐庶仍待在新野,日夜与刘备操练兵马,谈论天下时政。  相似文献   

3.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人们所熟悉的,但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是怎样为刘备所识?这举荐人才的第一功,应该归于“回马荐诸葛”的徐庶。故后人有诗赞曰:“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诸葛素有大志,在卧龙冈结草为庐,耕读待时,“每自比管仲、乐毅”,常怀用世之心,可惜“时人未之许也”。当时,徐庶被曹操伪造的家书骗去许昌。临行,刘备一送再送,徐庶已去远,刘备仍凝泪而望。忽然,徐庶拍马而回,只为了一件事———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他说:“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刘备将信将疑,问徐庶:“此人比先生…  相似文献   

4.
最后一道菜     
那天,是我母亲逝世后的第一个生日。我和父亲都感觉到了空气里的抑郁和紧张。整整一天了,我们谁都没有开口说第一句话,母亲逝世的悲伤彻底地统治了我们。父亲从早晨开始就忙碌起,到了晚上,他在饭桌上摆了一桌的菜肴。我看着他把一盒硕大的生日蛋糕拿到了桌子中央,等到他在它上面插上44根鲜红的蜡烛时,我擦着了火柴——点点的烛光呈现着美丽的光晕,墙上飘飘忽忽地摇曳着好多个我与父亲的影子,这情景使我觉得母亲再一次回到了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5.
弟弟的冰糖     
因为生活拮据,弟弟八岁那年就被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寄养了。那天母亲把弟弟洗漱得干干净净,给他穿上刚缝好的新衣裳,帮他系好衣扣,戴上帽子。弟弟把新衣裳看了一遍又一遍,单纯地笑着。缝衣用的布料是我们兄弟几个人从野外捡骨头,用卖骨头的钱换来的。母亲跟  相似文献   

6.
弟弟的冰糖     
1因为生活拮据,弟弟八岁那年被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让人寄养。那天母亲把弟弟洗漱得干干净净,给他穿上刚缝好的新衣裳,帮他系好衣扣,戴上帽子。弟弟把新衣裳看了一遍又一遍,单纯地笑着。缝衣用的布料是母亲将我们兄弟几个人从野外捡来的骨头卖到供销社的钱换来的。  相似文献   

7.
学校里刚贴了一张海报,名为“感恩的心”:一双手护着一粒烛光。烛光如豆却漾开了满掌的光晕,在这微光中我分明看到了母亲的脸,在我的记忆中跳跃……  相似文献   

8.
《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的作者柏杨先生最近在大陆出了一本小书,书名是《柏杨家书》。柏杨先生因政治原因于1968年入狱,当时女儿佳佳只有8岁。四年后佳佳12岁,开始与狱中的柏杨通信,直到1977年柏杨出狱。《柏杨家书》就是这一时期书信的结集。天下作父母的无不对儿女寄予深切的期望,狱中的柏杨对年幼的女儿也是一样。他除了对女儿的学业倍加关注外,对女儿的品行更是谆谆教导:“今吾儿长大,所能为吾儿做的,只有在信上谈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凡爸爸做不到的事,绝不板起面孔训诫吾儿去做;凡要吾儿做的,都是爸爸做得到的。人生千变万化,看起来难…  相似文献   

9.
他从小就好强,什么事都要争做最好,可却受能力制约着。一次,市里有一个重要的演出在各个小学物色人选,他第一个报了名,可第一轮选拔他就被淘汰了。他深受打击后病倒了,一遍又一遍地问母亲,自己是不是最笨的孩子。母亲决定好好劝导他。  相似文献   

10.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地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连结在一起。”这是国际知名的中国钢琴家傅聪的母亲朱梅馥女士,在写给他的家书中一段情深意切的话语。真是一语说中了父母的心事。傅聪在1955年到1966年离开家乡的期间,一共收到母亲朱梅馥与父亲傅雷(著名翻译家)寄给他的信件一百多封。傅雷夫妇不但把思念写入信中,更借着家书,一再提供自己的人生智慧,激发、勉励着儿子,希望他在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对母亲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这一莫名其妙的喜好是由什么魔力造成的呢?张晓风在作品《那夜的烛光》中为读者作了诠释:台风之夜,因停电而点燃了蜡烛,小女孩秉烛走在烛光里。母亲在不经意问说了一句称许的话,说她在烛光里走来走去的情形“看起来像小天使”。在那个夜晚,母亲“制造了一个天使”。于是,小女孩便“喜欢自己在烛光中像天使的那份感觉”,“竟附带也喜  相似文献   

12.
弟弟的冰糖     
因为生活拮据,弟弟八岁那年就被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寄养了。那天母亲把弟弟洗漱得干干净净,给他穿上刚缝好的新衣裳,帮他系好衣扣,戴上帽子。弟弟把新衣裳看了一遍又一遍,单纯地笑着。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家书》曾对中国近代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1879年至1949年的七十年间,《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是读书人必读的书。毛泽东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家书》包含了仰事父母、下教子弟、治军为政之道等方面的真实思想.而其训导子弟之法尤为学人所仰慕和效法。在《曾国藩家书》中,无论是与祖父、父、叔父书,与弟书,还是与妻、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账单》是一个极简单的故事。小彼得是个商人的儿子。由于他聪明过人,爸爸经常把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交他经办,他每次都办得很好。他渐渐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商人。有一次,他突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一张账单给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这一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边放着一张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帮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小彼得的母亲收到账单后,仔细看了一遍,什么也没有说。晚上,彼得在餐桌上找到了他要的60芬尼。正当小彼…  相似文献   

15.
从13岁到21岁,法拉第在伦敦的一家书店里当装订学徒,每天收工后,他就在微弱的烛光下拼命地读书。书里讲的那些电的现象和化学实验,将法拉第深深地迷住了。他渴望把书上讲的那些实验能做一遍,可是一个穷学徒哪来的钱买仪器和药品呢,他就到药房里去拣别人扔掉的瓶子,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赛曼刚进入莱顿大学读书时 ,不求上进 ,成天嬉戏游乐 ,期末考试时物理亮了“红灯”。母亲拿着成绩单百感交集地对他说 :‘早知你是这样一个平庸无知之辈 ,我当初就不该在波涛中拼命地挣扎!’接着 ,母亲把他出生后的艰难以及一些古训讲了一遍。母亲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赛曼的心 ,他默默地吻着母亲苍老的手 ,暗自下定了悔改的决心。可是不久 ,母亲一病不起 ,与他永别了。为了铭记慈母的教诲 ,他把母亲的遗像嵌在一个很小的镜框内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 ,也不管干什么事 ,都把它珍藏在胸前。有一次 ,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讲…  相似文献   

17.
求富与从好     
捧着《论语》感悟着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读到他一句话,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立刻,心头一颤,似有一点光在心渊处突明,倏然亮遍胸膛。《论语》中,只此一句,便足以显示出孔子对“富”——金钱的豁达和无奈。富可求时,可以手执鞭子做赶车人。虽然地位卑微,但可以拥有金钱。如不可求,则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他喜欢干什么事呢?自然是建立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一文中谈及自己的母亲时,引述了他乳母的一段回忆,“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一叩一问,再现了慈母关爱儿女的情状,生动刻画出一位对儿女怜爱有加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廉教子的“廉母”,最为著名的,当数战国时齐国相国田稷的母亲了。田稷曹将属吏所送的价值黄金百镒(二千四百两)的礼物献给母亲,母亲问他:你为相三年,俸禄收入并没有这么多,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田稷无奈,只得承认是属吏所送。母亲告诫他说:“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刊,不入于家;不义之财,非吾  相似文献   

20.
正《三字经》里说:"首孝悌,次见闻"。这是说,做人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其次才是读书认知。母亲,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我们从小吸母亲的乳汁长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母亲的人。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知道母亲病危的家信,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宋庆龄孝心至城,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脚。无论一个人走得有多远,他身后总有母亲抹不掉的印迹;无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