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试验是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本文对陶行知先生关于教育的实验研究思想、理论与方法及其教育创新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对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探讨了解决中国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陶行知先生生活在国家多难民族危机的时代,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同人民大众休戚与共。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奋斗,为中华民族谋求解放,为中国教育探求新路,为整个民族的利益造就人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作出了永远值得纪念的贡献,堪称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人。陶行知先生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从中国国情出发,勇于改革实验,勇于开拓创新,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纪念陶行知,研究陶行知,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学习研究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刊第4期、第5期分别开辟我省研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论文的专页,供读者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生活教育理论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德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德育中,构建现代德育思想体系,赋予德育实践特色和创新精神,可以拓展德育空间,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文章简单分析了生活教育理论的意义,就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德育思想和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对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寻求曙光,为中国教育探索生路",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都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卓越贡献。让我们通过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比喻、一首小诗、几个小故事来品读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面包与水仙花的比喻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有关教育思想理论,谈谈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以及本人运用其有关教育理论进行初中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有关教育思想理论,谈谈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以及本人运用其有关教育理论进行初中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的确,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相融合,实现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在其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不仅就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立足点、原则等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理论见解,而且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剧本、童话故事等,进行了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对陶行知的艺术教育思想却少有涉及。我们认为,研究陶行知的艺术教育思想不仅可以更为全面完整地认识其教育理论体系,而且可以为当前各级学校的艺术教育提供历史的借鉴与参考。一陶行知的艺术教育思想是在对旧教育的批判和新教育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最终形成了艺术教育思想,并成为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917年夏,陶行知离开美国回国,为了探索一条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考察,剖析了旧教育的种种弊端。陶行知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9.
深受世人尊敬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终生以教育为业,为改革中国的旧教育奋斗了一生,在民众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长期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中,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儿童创造力教育的问题,对此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提出了一些独创的见解和...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结合我国国情开展教育工作研究,创新提出了三大教育理念,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合一。这三大教育理念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主要依据和观点,对我国现代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主要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种教育观念的贯彻都需要一种支持体系。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功能。本文从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的主体、内容、方法和对象出发,思考和论述了高校创新能力教育的支持系统,并就怎样建立创新能力教育的这种支持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建  李怡 《中国轻工教育》2013,(4):15-16,32
本文通过阐述创新人格培养和艺术教育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教育培养创新人格的有效途径,为完善艺术教育创新人格培养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In an era when novel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re constantly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place, often accompanied by hyperbolic claims that these ground-breaking innovations will transform the educational landscape, decision makers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eed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for examining the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employs a framework based on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 short discussion of 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is followed by a present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concept and a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strategic impact of a novel technology on an organisation’s business model.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presented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organisations in general, and tha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phenomenon in particular. Decision-makers and researchers of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use this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framework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potential strategic value of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a particul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高等数学教育都被认为是最枯燥乏味的教学科目之一。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很多教学工作者也在探索关于高等数学教育的创新模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让学生重新认识高等数学的教育内涵。本文从高等数学的现状说起,深入剖析了进行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并提供一套可行的创新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Enhanced capabilities of modern smartphones offer the potential to design tools that support new form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creased access to mobile‐networked environments and geospatial systems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new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hat support a geospatial approach to science, fostering new ways of thinking about science. However, designing effective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obile applications remains a challenge. Applications need to be accessible to teachers that are not tech‐savvy as well as those that are, foster active learning pedagogies, enable flexible and creative use, as well as fit within the curriculum.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developed together with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designed to be customisable by teachers while supporting a geospatial approach to science educatio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rial illustrate application use, how it supports a geospatial approach to science education and raises issues around mobile technologies, teacher pedagogies and adoption.  相似文献   

16.
卓越工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要保持高速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这对我国工程创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天津大学在借鉴国外工程专业认证机构的标准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细化培养标准,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  相似文献   

17.
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儒家教育思想发展史即是儒家教育思想为适应不同时代需要的转换生成的历史。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的建构、教育方法等方面均有启发。如今,儒家教育思想的外部社会制度性制约环境已不复存在,人们对它的批判理性也日益增强,但儒家教育思想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应试教育模式的消除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不仅有来自内部的问题,更有来自经济社会外部的问题。文章从当前高职教育的"应然"与"实然"的问题,论述了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中因力量不平衡而引起的矛盾与冲突,从内生性和外源性分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多重张力,提出从夯实基础能力、强化服务能力、培育开发能力、提高吸引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完善保障能力等方面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多元共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内涵进行简单分析,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构建递进化、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地方应用型大学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科特征、产业发展现状等,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这是应用型大学教育改革的科学方向,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未来产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内容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创新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及丰富培养路径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与传统的接受式教育、应试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它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主体性、全面性、创新性等特点。创新教育的推广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创新教育的形式化等等,为此,必须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才能更好地加快创新教育的发展。进而达到全面提高新一代国民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