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上一个独具个性的作家。发表的主要散文集有《我与地坛》、《自言自语》、《好运设计》、《史铁生作品集》、《答自己问》等。他的散文境界阔大,触及到了人本的困境和人类生存的命脉。与精神境界的阔大相适应,他的散文在艺术形式上也颇为大气,多有创新,不雕琢不矫情,自由灵动游刃有余,给读者留下了相当大的思考想像空间。有人对英文单词“LOVE”(爱)的意义作如下解释:L代表listen(聆听),O代表obligate(感恩),V代表value(尊重),E代表excuse(宽容),我认为这同样可以概括史铁生的散文特征。L聆听史铁生曾说过:“写作就是大…  相似文献   

2.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教了好几遍了,但是始终感觉一般,学生的反响一般,史铁生的文章很早就有了解,记得以前上大学时就读过《我那遥远的清平湾》。他是一位双腿瘫痪却意志坚强的作家,他的散文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非常独特的一个作家,他的创作一向以富于深邃的哲性内涵而备受关注。史铁生虽然以小说驰名文坛,但他的散文也常常因睿智、思辨和真诚的底色而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在史铁生的散文中,他往往以一颗悲悯的心和一种庄严宁静的姿态来体察这个世界。残缺的生命体表和宽厚而博大的心灵空间,使他能够站在思想的高处,对生命、爱情、信仰和死亡进行不断的追问、思索和自我超越。正是由于这种顽强面对现实生存困境的自觉意识和勇气,使他的散文获得了独特而深厚的意蕴和魅力。从艺术上看,史铁生的散文特别喜欢采用自言自语的心灵独白模式或独特的谈话方式来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急切的追问、忏悔式的自省、理性的思辨,这些因素既增加了散文表达的深度和宽度,也清晰勾勒出作家从生命绝境突围时沉重的心路历程。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很多,如《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等。本期我们所选史铁生的散文《消逝的钟声》,这篇文章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的回忆之中,表达出的却是一种宗教一样的平静。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生》2012,(22):52-53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散文随笔。其中长篇散文《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是史铁生独一无二的港湾,是他的世界、他的国度。在那似乎等待了他四百多年、与他宿命相连的地坛,满载着他的思考和他母亲宁静而厚重的爱。那个有着独特气息的古园,似乎还留有他轮椅的印痕;史铁生坚强的生命气息,似乎还弥散在古园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5.
沈中 《语文知识》2015,(5):53-55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提到他与地坛的缘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在教学散文《我与地坛》时,课前要做哪些预备工作,课上、课后要生成些什么结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大散文,内容丰富、深刻,好多老师对它是既喜爱又害怕。喜的是有东西可讲,怕的是讲不了。于是乎认认真真搜罗资料,踏踏实实写好教案,然后兢兢业业教授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主  相似文献   

6.
沉重的句号     
他无法行走,却会飞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逝世,走完了他人生的58个春秋。史铁生对于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作家,更是励志符号。他早年饱受瘫痪折磨,随着岁月的流逝,更是引发了多种病症,连他自己也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病隙碎笔》,其中散文《我与地坛》被节选入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7.
【阅读引言】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史铁生代表作品:散文《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他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史铁生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生命似铁,顽强的抵抗疾病的折磨,顽强的写作。1967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相似文献   

8.
韦清 《教育文汇》2014,(6):36-37
《我与地坛》收录了史铁生三十余篇散文,其中很多篇章非常耐读。我最喜欢的《我与地坛》和《想念地坛》,堪称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的散文,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质朴隽永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名篇《合欢树》就是这样的佳作。 古往今来,写母爱的文章太多了,如何独辟蹊径,写出自己独特的视角,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是较难的事。史铁生的这篇散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写出了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独具个性的鲜活的母亲形象。在母亲身上体现的不止是对儿子的爱,还有对生活的爱,甚至是她身上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正>在詹丹的《文本解读与散文教学》中,特别强调散文教学要"回到语言",他举了史铁生《合欢树》里的一句话"我心里一阵抖",问为什么不用"我心里一阵颤抖",由此分析史铁生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时表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双音节的词或者套话表述时,基本上关系是比较疏远的;而那些直接贴近他内心的表达,往往用单音节词,口语化的词比较多。他还举了  相似文献   

11.
史铁生是一位独特的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在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从一个残疾人的特殊视角去鸟瞰人生、社会和宇宙,影响广泛,可以说是当代散文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中文自修》2008,(3):49-50
史铁生这个作家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不少版本的教材都收了他的作品。但史铁生的文章并不好懂,因为他总是在疏淡的文字下蕴涵着对生命意义的拷问。《故乡的胡同》是史铁生写作于1993年的散文名篇,同样,他用细腻而沉重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与追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快地走近史铁生、理解他的文章呢?嘉定区第二中学的孟琰玲老师为我们指点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中国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又字渊明,也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小时候家境贫困,但他努力研讨儒家经典,29岁起担任江州祭酒,后辞官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今留有诗歌120多首,辞赋散文10多篇。他的诗歌基本上可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表现他对现实社会政治黑暗的不满和抨击,田园诗则歌颂劳动,赞美农村生活,同时也反映农民的疾苦,他的诗作中有代表性的有《杂诗》、《咏贫士》、《归园田居》、《移居》等。陶渊明的散文和诗赋也很有名。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一、案例背景《合欢树》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散文部分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现代散文的小与大",一粒沙里见世界。《合欢树》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情,以小见大的文章。"合欢树"是母亲种的一棵树,它象征着史铁生的命运,对母亲而言合欢树寄寓着她对儿子的希望,对儿子来说合欢树凝聚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并且《合欢树》是史铁生  相似文献   

15.
对死亡和生存命题的哲思构成了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的参悟历程。文中两处对月光的动态描写分别对应了史铁生参悟死亡和生存命题的不同历程。抓住“月光”这一意象,体会“亮起”和“浮起”的语义差异,可以更好地深入文本语词世界,感受史铁生参悟历程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许多《大学语文》课本中都节选了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前三节。这确实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散文,它以一个残疾人对生命的思考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的最后一天,在轮椅上与病魔抗争多年的史铁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将一笔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那就是他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值得我们珍视的是堪称20世纪中国最好的散文之一——《我与地坛》。  相似文献   

18.
《合欢树》是史铁生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品,但史铁生在写法上的独特考虑和处理,又让这篇散文超越了一般记事怀人散文纯粹通过记事和写人的方式表达对所怀之人的怀念之情的范畴,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一、淡化情感与突出时间节点的用意这篇散文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就是在回忆母亲活着的前半部分中,作者淡化了情感的抒发,但却大量描述时间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带着泪水读完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真有一种挥不去而又抹不掉的缕缕情愫涌上心头,真想与作者同喜、同哀而又同乐。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1951年出生,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来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其中《我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史铁生的生活颇为坎坷。他20岁时双腿残疾,生活非常艰难。但他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并且走上文学之路。他的小说和散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功力,成为当代有影响的作家。本文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