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探索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作者于2010年3月前往加拿大走访了阿萨巴斯卡大学等10所在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处于领先地位的著名大学以及教育机构。本文主要通过对加拿大远程教育的成功经验的分析,得出我国建设开放大学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基础.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在开展远程教育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进而在建设发展学习中心提升教学支持服务、拓展办学业务、强化资源库建设和完善网络平台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学习中心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打造以"教育就在身边"为理念的远程教育学习体系的终端,具有教育超市及学习两大功能。本文旨在根据其功能定位探索构建示范学习中心的重要要素,以两个示范点的建设为个案,对学习中心的品牌形象、服务理念、管理机制、运营模式、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并从受众需求分析、资源共享共融、引入市场机制以及学习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习中心承担着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与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关系密切。文章以广西14所市级电大学习中心和相关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各地学习中心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从打造多元化学习中心、构建学习中心运行机制、提升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优化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学习中心示范点建设等方面提出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如何深化发展,使之满足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同时,如何有效地使我们前期用于新技术的投入更好地发挥效益。这是最近在我国召开的两个远程教育会议上主要涉及的内容。本文在介绍两个会议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就部分主题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描述,包括对数字化学习港建设方面、远程高等教育扩展过程中开放教育的角色、开放远程教育中新技术的使用、新技术和开放与远程教育成本结构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乡镇型典型应用示范学习中心之一北京平谷区镇罗营数字化示范学习中心为个案,对镇罗营产业、劳动力情况、学习中心信息设施建设、培训状况、农民培训资源需求、学习形式和模式、服务模式、管理组织(镇级、村级)等做了全面的访谈和问卷调研,力求能为我国易镇型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模式和机制提供一些经验和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香港公开大学远程教育特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公开大学不但有领先于内地的远程教育理念,同时积累了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高质量的办学极大地提升了香港公开大学在亚洲甚至国际远程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成功的办学经验和特色为内地远程教育特别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英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特点对电大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远程教育的国家之一,在远程网络教学、课程的设计、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应用,虚拟学习环境、教学过程的评估和反馈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试图将英国在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些特点介绍给大家,希望它在我们的远程教育及电大的开放教育中能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中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其中振兴教育的重大工程之一,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是落实教育部《行动计划》、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试点的目的是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而这种新型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形成,都需要以一个实际的模型为载体,这就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个别化学习、自主学习服务,并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中心,简称学习中心。  相似文献   

10.
研究和探讨国外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建设,必须了解各国各地区网络学习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其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了解其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的特点。探索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理论,有利于各国社会成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