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越来越多地映入人们的眼中,从"数字电视"、"电子计算机"到"电子政府"、"电子商务"、"数字地球",人类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档案界于1999年第一次提出建立"数字档案馆";2000年5月深圳市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将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推向高潮;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数字档案馆"的论文就达20余篇;2002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  相似文献   

2.
陈林 《山东档案》2012,(3):46-47
随着网络技术在校园的广泛应用,数字校园应用平台也被人们所接受,从1990年美国的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科研项目,到如今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大规模、快速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数字校园的理念得到了逐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等领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档案数字化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数字档案馆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存储、管理并提供利用高校党务、政务信息系统及数字化校园产生的电子件、档案信息的职能。数字档案的建设包括五大任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系统平台、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源。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学校各类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和利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字档案馆的内涵剖析,总结浙江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探讨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以期对高校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档案信息的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20年,在这期间,我国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普遍形成了由学校直接领导、信息与网络中心负责牵头、组织学校各部门共同建设的覆盖全校的网络基础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不断走向深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已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管理机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手段工具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不断完善的数字化环境下新的工作模式正在建立。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一部分,高校数字档案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论是数字资源的数量,还是网络服务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在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之下,地方高校在数字档案馆建设道路上却较为艰辛,与数字校园整体建设水平不相匹配,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差距巨大,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笔者以丽水学院为例,深入分析地方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困境,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应对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作为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数字时代的挑战,因此,建设高校数字档案馆为社会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高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为高校档案的保护、利用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被越来越多高校推广的当下,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寻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一、概述数字档案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档案馆,其显著特征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实现档案的收集、处理、存储、查询等的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全校各类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和利用的重要职责。与高校以往传统档案馆相比,数字档案馆建设实现了媒介的转变(纸质向数字信息)、管理方式的转变(低效向高效)、利用方面的转变(单一查询向综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文章不算少,其中大多数是从技术层面论述数字档案馆建设,而从业务层面探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相对较少。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者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编写工作的参与者,笔者深切感受到:数字  相似文献   

10.
数字档案馆网建设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化校园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档案资源的与日俱增,使数字档案管理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网络环境的形成、技术手段的发展、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的探索成果,为数字档案馆网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与支持;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家信息政策的推进,档案信息进入公共网络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数字档案馆网建设已成为业内至关重要的热点课题,成为21世纪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由江苏省档案局和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研究制定的《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DB32/T1892)、《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数据库结构和封装格式》(DB32/T1893)和《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DB32/T1894)三项地方标准,顺利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审定,将于2011年11月发布实施。《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结合江苏实际,引进国际先进经验,规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软硬件平台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创造性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数字校园建设者的身份,分析了当前高校各层次人员对数字校园的误解。并提出加强宣传,建立信息领导机构,提高学校人员信息素养和精心实施数字校园工程等对策,以获取教职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兰台文摘     
服务主导型数字裆案馆的资源建设彭忱在2008年第6期《北京档案》撰文指出服务主导型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服务主导型数字档案馆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全球数字化的热潮一浪胜过一浪,从“数字地球”到“数字城市”,从“数字社区”到“数字家庭”,数字概念正逐步融入人们的思维。城建档案馆作为提供信息资源为城市建设服务的重要基地,毋庸置疑,已被推到了数字历史使命的前沿。一、城建档案管理现状与对数字化的渴求伴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建档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为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二)为城市建设划拨用地、确定工程建设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凭证;(三)为地上、地下工程设计提供周边环境状况;(四)…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末,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等概念引入我国。2010年、2015年,国家档案局先后发布《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并在2014年、2016年,先后发布《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办法》,启动测评工作。2017年,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十三五”规划》,从部门信息化工作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我局根据《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试行)》、《楚雄州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州档案工作实际,经过充分调研,编制了《楚雄州档案馆数字档案馆2013—2022年建设规划》,并书面征求了州发改委、州财政局等部门的意见,并报请省档案局进行审核批准,整个《规划》计划从2013年至2022年用10的时间,分三期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投资概算1861万元。2013年至今,州财政安排州档案局馆藏档案数字化经费414.58万元,其中,2013年214.58万元,2014年200万元,现将我局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室)体系……;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能够接收和保管各保管各进馆单位归档的电子档案,对馆藏传统载体档案全部数字化、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利用、馆藏开放档案的互联网利用以及馆藏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存和长期可利用;县直机关以上档案室传统载体档案基本数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赋予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无限可能。该文以中石油数字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数字档案馆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完善路径:构建档案管理企业生态、建立企业档案资产管理机制和提供强化交互式档案信息服务功能,以期推动国内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数字档案馆:从理念走向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目前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的发展情况入手,深入分析了数字档案馆由最初的概念的提出走向现实所具备的条件以友还存在的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从高校档案组织体系、高校档案制度体系、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建立高校档案管理机制。认为高校应根据《高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高校档案馆,切实履行其行政职能,树立“大档案观”,把高校档案馆建设成高校信息资源中心,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智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