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践中,反思与实践的疏离所形成的“反而不思”和“思而不反”,导致教学反思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功效。幼儿教师只有从“心动”走向“行动”,坚持教学反思的实践路向,才能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课后反思。这种有批判性的评价在行动结束后进行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而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转成为科研型。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出发,针对当前幼儿教师课后反思过程中存在的“应付差事”“记流水账”“闭门造车”“过度褒贬”“新八股文”等突出问题,提出幼儿教师要把课后反思当成“立身之本”,既要对行动进行反思,也要在行动中反思,做到“全面评价”,实现“有效反思”,以充分发挥课后反思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反思意识,如古人所说的“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即是对反思的真实反映。一、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是教师从盲动的或例行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前,“教师反思”的理念已经在实际工作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教师认为,相对于知识的培训和合作学习的模式而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更有助于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但是,认识到位了,行动却难以到位。怎么进行反思?许多教师感到比较困惑。虽然也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做法,诸如写课后小结,每天睡觉前想想一天的经验教训之类,但似乎还不足以达成有效反思的目标。国外对反思研究比较深入,方法也比较多,但我们对此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远水难解近渴”。本人是喜欢反省的一类人,通过自己的反思实践,积累了如下几点心得,或许能…  相似文献   

6.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就是时时自我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现代哲学证实为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人们对自己经验的否定,是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是对自已以往经验的总结、修正和提高,建立新的认识,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学反思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将脑海中的想法反复进行思考,并且对其进行严肃而又周密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马明中 《甘肃教育》2011,(13):88-88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形式、内容以及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的回顾与自我评价,其前提是“有感而发”。目前,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往往只注重对教学设计(即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反思,而抛弃了教学活动的“半边天”——师生的情绪和状态。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的思考,因此教学形式反思、教学内容反思以及教学情态反思三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郁存军 《新疆教育》2012,(13):156-156
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不断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和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反思:反思“教师自己”;反思“学生”;反思“别人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行动中反思的层次与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教学领域的反思与哈贝马斯的三种认识兴趣相连,被区分为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解放性反思。本研究结合舍恩所论述的反思性实践者的行动中反思过程,对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并访谈,发现在教学中三种反思层次都存在,且相互角力又相互支撑与融通。专家教师在行动中反思的核心是对问题"重新框定"的能力,其卓越的行动艺术与其所拥有的三种反思层次之间的贯通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有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有效教学反思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的偏差 目前,对于“反思”,人们大多认为它理所当然地蕴含着褒义的价值取向,在情感上几乎到了无条件接受的程度。而且人们还“强烈”感觉到了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即希望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种需要体现在人们对“反思”重要性的强调上。如果有教师宣称自己不反思或者反思性不强,那么就会遭到诸多的反对者甚至敌视者。仅仅反思还不行,一些教育研究者又为反思增加了限定词——有效,于是“有效”教学反思又成为一时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学习现认为:学习=行动+反思.学习不仅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更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因而提高反思的能力是当今学习者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什么是反思及如何反思两个方面入手,详述了反思的内涵和反思的基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思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姜言霞 《山东教育》2003,(32):18-19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都充分意识到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拥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决定着教育改革成败与否,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教师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思索的“反思实践者”,在这种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一、行动研究的涵义及特点1.行动研究的涵义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初“行动”和“研究”分别表示实践者的实际工作和专业…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作为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决定着行动研究最终的成效,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方式等,都会对行动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作者与一线教师合作开展行动研究的经历,论述了在合作模式或支持模式下的教育行动研究中,研究者反思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更好地改善教育实践,而是在于和行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效沟通以及对行动者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而行动研究者的反思应当坚持书面与口头相结合,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内隐与公开相结合,单独与集体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方式来不断地促进行动者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浅议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伦贤 《成才之路》2009,(20):21-21
数学教学反思是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借助行动进行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自身与数学教学目的、数学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素质和数学教学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姜宇婷 《教师》2019,(1):52-55
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良好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总存在各种原因使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教师对课堂行为的反思不应拘泥于写课后反思,而应探索教学反思的新途径,如:“问一问”——问学生上课后的收获和建议;“读一读”——读一点课堂教学的专业书籍;“比一比”——比较自己课堂教学的前后行为或自己和其他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劣;“聊一聊”——和同行聊一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和思考;“诊一诊”——通过对课堂观察案例的分析,科学诊断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反思”一词界定为杜威所理解的“反思性思维”,即包含重建过程。进而论述了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反思取向”课程基础和显性、隐性知识划分的知识基础,以及反思的情境经验和内容,认为教学反思有利于更正教师知识结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形式,有助于弥补“科研风”带来的负面效应,因而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得到扎实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学日常教学科研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对“反思”概念的考察 “反思”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使“反思”成为教育界影响深远的哲学概念的是洛克的经验论哲学。洛克认为“反思”是心灵通过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他认为“反思”是人们自觉地把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一、对“反思”概念的考察 “反思”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使“反思”成为教育界影响深远的哲学概念的是洛克的经验论哲学。洛克认为“反思”是心灵通过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他认为“反思”是人们自觉地把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一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过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发现、表征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其实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而怎样才能使反思行之有效呢?我认为找准教学反思的“着眼点”是很关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