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渗透现象”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中所设立的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至关重要,也为学习后面其他的探究性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深入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29面“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课本中没有介绍验证性实验,对此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有些学生产生疑问.为使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笔者利用废旧日光灯做演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8年第9期刊登的“人造彩虹小实验”,经笔者给学生演示,确能创造文中所述的彩虹,对学生理解光的色散和全反射有所帮助.但其操作不便,且其效果也不佳.现将笔者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重要的动物解剖实验。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与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掌握解剖鲫鱼的方法。为了能在一节实验课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在该实验中,分别用录像演示和实验操作演示,在四个班作了对比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第一册大气压强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笔者在教学演示中发现有如下弊端: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用手摇抽气机抽气,常因接口不密封而漏气,学生一拉即开,有的教师用两用打气筒抽气,常因导管软易被大气压压变形,导致实验效果不好。这样,教师上课时常不去演示它。教材中用两个皮碗,模拟演示,虽能说明大气压存在,但不能形象地说明大气压强之大,难以让学生相信“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演示实验的方式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有时甚至相差很大。为此,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两所中学的120名学生调查的结果得出,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最好的方式是:边教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同时还提出了引导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邓民 《生物学教学》2008,33(12):53-54
1“渗透作用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1.1实验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第4章第1节中设置了本演示实验,旨在揭示渗透作用原理和发生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为教材后面“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建立良好“铺垫”。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器具等不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尝试,所使用的玻璃纸半透膜不是真实的生物膜。有资料介绍用猪肠衣等来设置本实验,但都不够简便。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物理》(第二册)“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节中,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传递”现象.在课本第11面有两个演示实验,其中“摩擦和加热使铁块的温度升高”这个实验要在课堂上演示不大方便,且实验效果欠形象直观,特别是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的“热是如何传递”的问题,这一实验无法说明.笔者在反复琢磨后,设计了一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热“传递”的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物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这能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描述,不像现行教学大纲那样,具体规定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样的演示实验,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内容的学生实验,以及这些实验需要使用什么仪器,实验的总课时是多少,等等.过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甚至随堂实验、学生小实验等,在“新课程标准”中一并以“通过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术语提出了要求,它没有界定哪些是演示的,哪些是学生做的.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新课题:怎样选择实验内容?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作法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2003年)高中物理第三册P11“观察全反射现象”,是采用半圆形玻璃砖来做演示实验的。为了拓展该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设计了用水代替玻璃做该实验的演示器。因制作有一定难度,实验员韩独石用现有仪器零部件,组装成简易演示教具。试做实验,效果理想。现介绍给同行,供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12.
气孔开闭模拟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宏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的本质。分析了目前制作气孔模型的3种方法“长条气球法”“吸水树脂法”“生物材料法”的优点和局限,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改进方案,简化制作方法和实验操作,增强可见度,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实验器材,适时为学生做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讲自感现象这一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自感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我在做完教材上的演示自感实验之后,演示了我自制的“自感现象示教电路”,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郑小平 《物理之友》2023,(12):53-55
物理实验对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提高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编排的部分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显著、难以“重现”等问题,影响演示实验的高效开展。笔者以“电功率”演示实验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议课外物理探究小实验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15页,为探究“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安排了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实验分析。笔者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对这几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或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物理欲“开”学生“胃口” ,一定要调好它的“味”。而“味”如何调呢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做好物理实验是获取物理“本味” ,为学生开胃的重要方法。怎样搞好实验教学呢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的看法。1 要重视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不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而且还对于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训练学生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具有重要作用。演示实验要注意 :①简单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 ,操作简单和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或推理…  相似文献   

18.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初二学生学习光学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含义,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教师口头上的讲和黑板上的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通过自制教具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猜想和分析,在直接建立的对“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电磁场”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 ,其中“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和“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支柱 ,但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觉得不好理解 .因此 ,精心设计 ,想方设法做好与此相关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拟探讨这个问题 .一、“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演示实验的探讨贵刊 2 0 0 3年第 3期刊登了“‘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演示实验的设计”一文 ,其中提出的实验方法 ,在有关书中也有介绍 .笔者按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 .图 1器材 感应圈(J12 0 6型 )、平行板电容器 (J2 30 9型 )一…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的生物实验由“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动动手”、“实践活动”等组成,因此,如何利用各种生物实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素质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