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赵凡 《新闻记者》2002,(9):26-27
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 ,环境新闻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目前 ,世界各国都出现了有自己特色的环境新闻网络 ;在新闻记者群中 ,相当一部分是主要从事环境新闻报道的 ;在不少新闻事业发达的国家 ,甚至成立有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协会 ;不论什么国家设立的新闻奖 ,环境新闻的获奖数量都是很多的。环境新闻作为一种题材 ,之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如此特殊的地位 ,是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高度工业文明的发展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捕捉和传播的依托 ,在这方面的敏感不可或缺。根据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奈特环境新闻学中心主…  相似文献   

2.
1984年1月3日,《中国环境报》的创刊标志着中国环境报道迈出了重大一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环境新闻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也渐渐进入了有待突破的瓶颈期。笔者通过对上海12家综合性媒体环境新闻记者的深入访谈发现,中国的环境新闻从业者正面临专业化缺失现状,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借助政府、媒体、学界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郭慧 《新闻采编》2006,(4):17-19
环境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门类,“它探求环境报道的独特规律,聚焦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知受众,引起社会的警示”。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题材,环境新闻开始于美国19世纪的资源保护运动(1850—1920),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专业环境新闻记者和专业环境记者协会。环保典范之作之一,美国纽约市的中央公园,就是在《纽约晚邮报》主编布莱恩特的相关环境报道的影响下,由纽约市政专门拨出一块土地建立而成的。而《森林与河流》杂志主编葛瑞乃尔对滥杀、滥捕猎物的声讨,则直接导致了美国包括黄石公园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自然生物保护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史上以《新闻记者》命名的新闻专业刊物一共有三家。沿着历史的脉络向前梳理,这三家分别是198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记者》,1938年在武汉由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主办的《新闻记者》,以及1937年创刊于上海,由我国著名报人、新闻教育家顾执中老先生任主编和发行人的《新闻记者》。新闻史上对前两家多有记载,但对最早的《新闻记者》却鲜有着墨。本文试图通过对史上第一家《新闻记者》月刊的介绍,回顾老一代报人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期的一段"办报救国"之往事。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从诞生到现在,整整50年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于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之时。在8年抗日战争中,无论在抗日根据地、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青记”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笔,对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于人民政协召开之时,成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它继承了“青记”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我国环境新闻记者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环境记者培养的成功经验,研究探索适应我国新闻教育特点的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培养模式,指出在理工科大学的新闻学院培养环境新闻双学位人才是当前我国环境新闻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刊》2009,(6):45-45
“青记”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简称,系抗日战争时期新闻工作者的进步团体。1937年11月8日晚7时,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举行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成立大会,作为协会发起人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章丹枫、王文彬等15人出席。大会之前,范长江向国民党中央主任部申请立案.  相似文献   

8.
经中宣部新闻局同意,中国记协主席团、书记处联席会审议决定成立范长江新闻基金会。基金会将颁发的范长江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中青年新闻最高奖。目前。范长江新闻基金会筹备组正在抓紧筹备工作。范长江同志是新闻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杰出的新闻战士。他在青年时代采访西北,写成了新闻杰作《中国西北角》成为闻名全国的进步新闻记者。他是中国记协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范长江新闻基金会旨在继承和发扬范长江献身于  相似文献   

9.
传媒人才不等于新闻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光 《新闻界》2002,(5):23-26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的新闻院系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传媒人才”,而羞于谈培养的是“新闻记者”。同时,过去新闻院系常常说是为“新闻机构”输送记者,而今天则改口称“为媒体培养人才”。今年春天在北京21世纪新闻教育峰会上,我曾就“传媒人才”(communicationtalents)一词请教几位美国学者,他们一方面对中国生造了这样一个西方没有的概念感到好笑,另一方面,则认为用“传媒人才”取代“新闻记者”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的发展是危险的和有害的。新闻记者为什么不可以被“传媒人才”取代?这表现在二者对新闻媒体的不同理解和…  相似文献   

10.
为新闻记者办实事解除采访后顾之忧中新新闻公司推出新闻保险卡1993年初,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了一家为新闻界服务的中新新闻开发公司。公司成立后,先后推出了新闻采访标识、新闻采访台标、新闻采访专用胸卡等一系列独特的产品,有几千家新...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河南省食品药品行业新闻记者有了自己的"家"。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由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河南日报、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等发起的河南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2014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来自省内新闻媒体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河南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章程,选出了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等协会组织机构,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刘先琴当选为首届会长,河南日报副总编王俊本当选为常务副会长。人民日报河南分社副社长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目前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新闻教育课程,一线的环境新闻记者也没有正式的培训机构。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频繁发生,这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新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有一些成果问世.创建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新闻研究所是当时民族自治地方中惟一的专门研究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学会相继成立.并创办了蒙汉文版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论坛》。1986年在呼和浩特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经验交流会、研究新形势下民族文字报纸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改革和发展等问题。两年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会(现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研讨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宣告成立。该会是全国性学术团体.旨在发展民族新闻事业,并创办《民族新闻》作为会刊.每年举行一次好新闻评选活动和一次学术年会。其发起人和首任会长系陈颖(满族)。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潮滚滚而来,媒体行业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对媒体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若新闻记者没有较强的采访功力,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由此,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应不断优化自身新闻采访技巧、创新采访策略,促使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采访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采写现状展开论述,提出相应的采访创新初探策略。  相似文献   

15.
廖声武 《新闻前哨》2012,(11):83-85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是抗日战争初期成立,在中国新闻界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新闻团体。中国青年记者学会诞生在武汉。在武汉期间,作为民间社团组织,它为团结全国进步力量抗日救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报社、电台、电视台以及中央新闻单位驻浙江机构共13家从事农村报道的新闻记者,于今年1月24日在浙江日报社会议室清茶一杯,欢聚一堂,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农村记者协会,首批会员有50多人。浙江省副省长许行贯被推为名誉会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钟伯荣等被聘为顾问。浙江省农村记者协会旨在加强各新闻单位农村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百姓眼中,新闻记者历来是令人羡慕的。然而,当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启动了市场经济的巨轮,结束了新中国无新闻官司的历史,告记者、告新闻单位的新闻官司连续不断。就连创办68年从未遇到过“官司”的《参考消息》也被推上了被告席。对于迎面而来的新闻官司“狂潮”。一向被喻为“社会感应神经”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之际,今天,迎来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五届三次理事会、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颁奖暨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我谨代表中国电力报社、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向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不要自贬为“新闻民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可否认,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闻媒体的数量与种类日益丰富,新闻记者队伍迅速扩大,媒体间的竞争同样给新闻记者的准入门槛、竞争环境、社会地位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经营性的媒体单位,新闻记者的收入直接与媒体的效益挂钩,有些新闻记者的待遇较之以前,其收入结构与性质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新闻记者常常自嘲为“新闻民工“。这是很可悲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实践证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新闻媒体的支持、配合和监督。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也是新闻记者应尽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了解环保,认识环保,具备一定的环保理论、知识修养后,才能从小处发现问题,从非环境领域的报道中看到环境问题。一、新闻记者应掌握环境新闻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