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教材的重点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末农民战争推翻隋的统治;难点是隋初经济发展的原因。一隋的统一教材首先叙述了隋朝对全国的统一。自东晋以后,我国处于南北对峙的分裂割据状态。这种分裂局面,人为地阻隔了南北人民的交往,如“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渡”(《北齐书》卷46,《苏琼传》),严重地妨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南北各王朝为了进行割据战争,又把沉重的兵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2 0 0 4年 2月 18日 ,在理工大学附中初一五班的第七节课上 ,笔者讲授《隋的统一和大运河》一课 (我校教科室的领导和老师观摩了本课 )。课堂教学中笔者随机处理了多个课堂随机问题 ,现将几个典型随机问题介绍如下。当课程进行到第二个大内容大运河的开凿时 ,我展示视频材料《大运河》 ,力图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大运河 ,并为探究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走向、作用作好铺垫。视频材料刚刚播放结束 ,学生晓天就提出 :“老师 ,开挖大运河的那么多土 ,是怎么处理的啊 ?!”“是啊 ,土怎么办呐 ?”不少学生对此感兴趣。面对一双双渴求答…  相似文献   

3.
戴秀荣 《教育文汇》2014,(15):43-44
2013年4月,我接到通知,要拍摄一节教学录像,参加泉州市历史优质课的评比。经过考虑,我选定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它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这节课虽然主要叙述了隋的统一与隋开凿大运河两个内容,但是它的容量又是十分丰富的,有可以让师生发挥的地方,可以成为录像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第九章 隋朝 重点掌握:隋初和统一后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改革官制,更定法律:①三省六部制,②州、县两级制.③创立科举制.④编制《开皇律》。2.改善财政、经济:①继续实行均田制。②轻徭薄赋,改革租调力役制。③实行“大索貌阅”与“输籍之法”,④开凿大运河,3.改革府兵制。以上措施促进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的巩固与统一、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一般掌握:1.隋末农民大起义:2.大运河;3.隋通流求;4.隋文帝;5.隋炀帝。第十章 唐朝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紧接着隋末农民战争之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史料记载说,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海内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米斗不过四五钱”,“民物蕃息”,“号称太平”。这些描绘虽不免夸大溢美,但贞观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还是可信的。关于这个盛世的出现,我们自然便会联想到隋末农民战争的作用。那么,究竟怎样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本文企图对此问题试作一论述。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地估价唐太宗施行让步政策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任意夸大。李渊父子起兵反隋,在壮阔的农民战争中,  相似文献   

6.
宋宝红 《中国教师》2011,(Z1):70-70
<正>一、鼓励唤起自信心认可学生是促进学生自信心产生的催化剂。作为教师要时刻留意每一位学生,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学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时,提出"隋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学生总结的不是很全面,但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鼓励学生继续  相似文献   

7.
问:新修订的1983年春季始用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以下简称修订本)隋唐部分,在章节子目内容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动和增删?答:隋唐部分在章节的安排上,为了同《中国历史》第一、三册体例一致,也为了按照时代和内容的性质来归纳叙述,更便于课堂教学,就把原课本第二册第三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分为四章:第一章《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战争》,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三章《唐朝的衰落和唐末农民战争》,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文化》.其中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分为四节.  相似文献   

8.
王薄事迹考     
隋末农民战争中“长白山上知世郎”王薄,是掀起这次农民战争大风暴的一位农民领袖。然而,封建“正史”中的《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王薄传。现在,从零散的史料中,尽可能地勾划出他的生平事迹,对探讨这次农民战争的起伏、始末和农民军领袖的作用,也许有点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怀宇在《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安徽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一文中指出,安徽古代有三个重大发展时期,即两汉,隋唐及明清,这三个发展时期中,隋唐五代发展尤其显著。隋唐五代时期安徽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动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安徽区域经历的隋代统一战争、隋末农民战争、唐代反击安史叛乱这三次战争,改造了安徽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0.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工程建设项目,对隋朝之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对大运河的开凿,褒贬不一。诗人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皮日休却这样描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 《新华日报》2 0 0 3年7月14日以《确保洪泽湖4条出湖水道畅通安全42万军民坚守淮河大堤》为题报道:7月12日淮河干流新一轮洪峰正在向下游推进,洪泽湖以上还有2 0 0亿立方米洪水将要下泄,入江水道、入海水道、…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4月,我接到通知,要拍摄一节教学录像,参加泉州市历史优质课的评比。经过考虑,我选定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它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这节课虽然主要叙述了隋的统一与隋开凿大运河两个内容,但是它的容量又是十分丰富的,有可以让师生发挥的地方,可以成为录像的"亮点"。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学校历史教研组的组长和各年段的备课组长  相似文献   

12.
一、因进攻高丽而征发繁重的兵徭力役隋王朝建立短短三十余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末农民起义为何爆发、其原因何在?我们认为,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是引起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隋王朝初期,由于隋的政权还不够稳固,封建统治者所掌握的物质财富也不甚丰富,隋文帝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和积累财富,从而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到了隋代后期,国家财富已非常丰富,隋炀帝便到处巡幸,并不断大兴土木,从而对人民的徭役剥削不断扩大和加重。炀帝即位初,即于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发丁男数十万掘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社会背景及文学概况一、社会背景:(一)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的统一。生产力稍有恢复。隋代的暴政。土地兼并。对外侵略。阶级矛盾尖锐化。隋末农民大起义,结束了三十年的残暴统治。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配了一幅图片,下面标注为“杭州拱辰桥(大运河第一桥)”(见上图,引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网站)。通过上网检索,发现有80,400项称“拱辰桥”,有193,000项称“拱宸桥”。那么,到底是“拱辰桥”,还是“拱宸桥”呢?  相似文献   

15.
赵为洪 《历史学习》2003,(10):15-15
一、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巩固隋朝政权的政治需要早在隋炀帝即位前,不仅有地方士族势力的起兵反隋,而且人民群众的起义斗争连绵不断。如公元597年,桂州(今广西桂林市)人李光仕起义反抗,被镇压后,接着又爆发了李世贤的反抗斗争。公元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庆市)。次年,潮州等五州的寮民,纷起抗隋。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而隋朝却因“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就可以大大缩短行程,加强对南方人民的镇压活动。二、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军事形势逼迫的结果从东汉末年到公元589年隋朝统…  相似文献   

16.
新编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一九八三年始用本)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一节《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采用了历代史家常用的历史名称,标题开宗明义,一目了然。唐承隋制,益臻完备,革其弊政,始有隆兴。这个过程历时一百十几年(626-741年),其间虽曾几经周折,但总的趋势是逐步上升,从贞观年间奠基,遂使开元年间的李唐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之鼎,冠世界之雄,世称大唐帝国。因此,将本节作为整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所当然的。本节教材分为两个子目:“贞观之治”和“从武则天的统治到开元盛世”。其中又以“贞观之治”为重点。本节的难点是:通过对从“贞观”到“开元”的叙述,既要讲清楚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进步作用,又要揭示隋末农民战争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一实质,使学生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7.
1.借助文学作品设疑。一般来说,文学作品,语言精辟、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当借此设疑,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如讲述隋朝开凿大运河时,引用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并提出问题:该作者对隋修建大运河及隋炀帝持什么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进行评述。上述问题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借助人物语言设疑。如讲述美国内战时,可引用马克思评价林肯的一段话:“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  相似文献   

18.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但政权很快被农民起义推翻。唐朝前期,统治者注意以隋亡为训,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唐朝自安史之乱后,逐步衰落。藩镇割据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的瓦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581年至907年)包括隋朝和唐朝两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隋朝在南北经济都得到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重新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我国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统一后,隋文帝杨坚积极改革,政治上推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作用。隋朝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一语道出了扬州在唐代具有“雄三楚 ,冠九州”的政治经济地位 ,巨大的逐利场所与消费市场 ,也理所当然成了政客、商贾、名士妓女纵横驰骋的享乐天堂。扬州之名 ,起自《禹贡》 ,吴王夫差始建 ,隋开凿大运河之后 ,它成为连接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流域的物资集散中心 ,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到唐时则达到了鼎盛 ,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商业都市。“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 ,尽斡利权 ,判官多至数十人 ,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 ,谓天下之盛 ,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即是对扬州在全国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