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四、周恩来何时获悉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 乔冠华是否与基辛格在红旗轿车里对话? 1971年10月20日至26日,为尼克松总统访华作具体安排,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第二次访问中国。 恰恰在10月26日,基辛格结束访问的最后一天,第26届联大会议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周恩来何时获悉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 80年代末最早表现中美关系解冻历史的《毛泽东. 尼克松在1972》这样描述: 命运在周恩来和基辛格之间开了一个玩笑;基辛格在谈判桌上说这次中国进不了联合国的时候,联大已经通过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的人不会不知道尼克松。知道尼克松的人不会不知道水门事件。知道水门事件的人不会不知道,那是两个小记者掀起的轩然大波——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中被拉下了马。 1972年6月17日,美国的一帮警察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里——那是美国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抓住了5个装窃听器的人。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6月19日,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称这一事件是“三等盗窃未遂案”。尼克松则否认白宫与这一事件有任何关系。 《华盛顿邮报》负责这一事件报道的两位记者不吃这一套。他们一个叫卡尔·伯…  相似文献   

3.
1月21日,美国国家档案管理局正式开始对外发售前总统尼克松的讲话录音磁带。对外出售尼克松的讲话录音在1992年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美国历史学家斯坦利.库特勒和一个名为『公民』的民间组织对国家档案馆提出了起诉,控告他们没有尽快把尼克松的讲话录音对外公...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19~21日,美国总统布什的中国之旅让两国关系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北京档案》2004,(5):37-37
美国政府于2003年12月11日公布的解密档案显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向中国最高领导人保证,他不会支持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6.
期刊览要     
最近一期《亚洲周刊》发表题为《尼克松插了蒋介石一刀》的文章,披露了当年尼克松访华前美台关系的一段历史秘密。文章说,就在尼克松决意与北京修好之时,他派任美国驻台北大使马康卫面见蒋介石,向蒋信誓旦旦地保证美国  相似文献   

7.
中日建交经过──摘自《新中国外交风云》,作者:陆维钊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在就任总理大臣当天,就表示了要恢复日中邦文的决心。他说:“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政治记者西奥多·怀特(白修德)因患心脏病5月15日在纽约去世,终年七十一岁,结束了四十七年的记者生涯。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记者之一。西奥多·怀特也为中国读者熟悉,1939到1945年间他曾是《时代》杂志驻华记者。他当时撰写的《中国外面的雷声》,报道了日本侵华战争,成为1946年的世界畅销书。怀特在美国及国际新闻界享有很高声誉。近三十年来,他报道了历届美国总统大选,并写了五本关于竞选运动的书。这些报道影响着美国人的政治观点,政治家们都把他的书作为重要参考书。美国各报的政治记者也纷纷学习并采用他的新闻报道手法。  相似文献   

9.
电视作笔走中国──记中央电视台编导魏斌1972年,16岁的魏斌被招入湖北省房县广播站,开始了他所热爱的新闻事业。1977年恢复高考,魏斌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院办秘书。1983年底调入中央电视台专题部,目前,任中央电视台社教中...  相似文献   

10.
“文人论政”,或曰政治家型报人办报,主要是指报人应具有政治家的一些重要素质,如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政治智慧、政治勇气等,在我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他们的这些优良的政治素质,对于他们当时的政治作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后世的报人,也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文人论政”的历史回顾近代中国不以功业而以思想、言论报国,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王韬为第一人。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自任主笔。报纸取名“循环”,部分地表示了王韬的循环史观。他坚信,中国通过变法图强,能够再度崛起。《循环日报》仿照西方报…  相似文献   

11.
动乱过后,每见“国际大环境”、“大气候”字眼,联想美国在这次动乱中扮演的角色,便翻出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展卷一读,令人深思。作为一个资深前总统、老牌政治家,尼克松对国际形势的战略分析和预测具有特别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他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建议则与美国出台的政策间存在着相当的渊源关系。《1999,不战而胜》一书从总体来说,是尼克松站在美国立场上对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与形势作的分  相似文献   

12.
张伟 《出版参考》2006,(5):23-24
2005年11月19~21日,美国总统布什的中国之旅让两国关系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3,(4):64
解密档案显示尼克松曾为克林顿献策并代向俄传话日前,美国于2013年1月6日为尼克松举行了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其中,尼克松总统图书馆为纪念尼克松百岁诞辰展出的备忘录和其它档案显示尼克松曾在幕后为克林顿献策,教他如何在后冷战时期处理外交事务,甚至毛遂自荐为克林顿向俄罗斯时任总  相似文献   

14.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为欢迎尼克松访华.国务院出版口两次检查图书发行情况。1月7日,出版口领导说,尼克松快来了,上级虽然没有布置,但我们不能不注意国际形势。图书不多,怎样来配合政治任务?春节前.能出版的新书.尽量赶一赶,加快出版。审批开放的旧书,查查库存数量,能重印的重印一些,出版社要指定专人去抓。书很少,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要保证重点,主要供应北京、上海和抗州,不要全国平均分配。1月13日,出版口领导听了各直属出版社和北京发行所的汇报,再次表示:对这些有条件出版的书,组织力量打歼灭战.努力争取在春节前出版。清理库存图书,组织专人负责,马上挑选出一批古今中外有影响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曾于1899年2月至1901年底在中国生活了近3年,这3年是他人生的创业阶段,他在中国发迹并积累了大量资本,为今后步入政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离开中国十余年后撰写的回忆录中,他以整整一章的篇幅描述了当年在中国的经历,同时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赞美和崇敬。但胡佛在中国的这段生活经历,却一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疮疤”。  相似文献   

16.
新出传记     
尼克松是20世纪中美关系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和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多部著作,如《领导者》,《不战而胜》等很  相似文献   

17.
尼克松1946年进入美国政界,1952—1960年连任两届副总统1969年入主白宫,出任美国第37任总统,1973年连任,至19:年,因“水门事件”丑闻被迫辞职。从此,他潜心于著述,为美国后各届总统着重在外交方面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8.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历时最长、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美国损兵折将,无数越战老兵抑郁自杀,公众对美国政府也大失所望。据美国广播公司2008年12月2日报道,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首度披露了关于尼克松发动越南战争的一批内幕资料,包括时长200小时的录音带和多达9000页的文件,记录了尼克松对越战和他的一些同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政治家撰写回忆录,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私事。中国任期最长的一任外长在卸任5个月后的回忆,成为我们了解现阶段中国外交政策来龙去脉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20.
斯诺在美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新闻史上,埃德加·斯诺曾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这位以极大的勇气和明智,以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为促进人类正义事业而毕生奋斗的新闻记者,生前本应得到二十世纪新闻王国的桂冠,但在美国新闻界却被淹没不闻。1972年2月,在胰腺癌的折磨下,这位不屈的新闻斗士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当这位新闻巨星忽然殒落之时,人们才意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生前的最后一桩功绩是促进了中美建交。中共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另外两位杰出人物周恩来、宋庆龄为他发出悲痛与崇敬交加的唁电。他病重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写给他一封信,对他“长期杰出的生涯”表示敬佩。这样,两个世界都对他表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