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以后被一些修辞学家认定为一种辞格,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移觉”。通感与比喻非常相似,是语文教学中容易混淆的两种修辞格。比喻是由本体和喻体构成;通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因此,只从形式上去区别它们是较为困难的,只有研究这两个修辞格各自的特点,搞清楚它们的实质,才能将它们完全区别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通感,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提升他们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2.
这里提供的不是具体的写法,而是一种审题、选材、构思的思路。[审题]涉及两个对象,一是“雨”,二是“水”,它们有共性,都是液体,都能滋润万物;但也有个性,“雨”是空中之物,“水”是陆地之物,“水”是由“雨”而来,在天为“雨”,太地为“水”。“对话”是说明方式,要用拟人手法,“雨”与“水”成了两个能说会道的人,它们相遇之后,对话就自然产生。对话的中心,大致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各自的特点来说明,包括它们的动态特点、静态特点、产生过程等;二是围绕各自作用,从正面说,雨与水的作用是有明显区别的,至少作用过…  相似文献   

3.
“怪诞”与“荒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怪诞”一词在西方有两种用法 ,一指本义“洞窟” ,二代一种审美形态。“荒诞”一词在西方有三种用法 ,一指本义“不和谐”、“与理性相背” ,二代一种戏剧流派 ,三代一种风格载体形象 ,即风格形象。“怪诞”指代审美形态和“荒诞”指代风格形象时两词容易混淆 ,原因第一是它们都有滑稽形式 ,第二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重合为同一对象。两词容易混淆还与它们中文译名中有同一语素“诞”相关。  相似文献   

4.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是“比喻”和“类比”在论证论点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前者是将两种事物之间某些相近或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用具体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如《拿来主义》一文,鲁迅把“文化遗产”比作祖上传下来的一所“大宅子”。后者是将两种或两类事物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由某些属性的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别的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德与法》)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后,在过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上,精心整合而成的一门课程。“道德”与“法律”二者最显著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是一种“规范”。“道德”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具有自觉性的规范,而法律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因此,将两者整合在同一个课程体系之中,有  相似文献   

6.
《生理卫生》视觉这部分内容提到眼中的两种“水”,一种是房水,另一种是泪水。由于这两种“水”都是无色透明的,且又都存在于眼中,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房水即是泪水,或房水由泪水转化而来,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很有必要把它们加以辨析,以澄清对这两种水的模糊认识,以利于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房水和泪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水”,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它们在眼中存在的部位不同。房水在眼球内部,存在于角膜和虹膜间的前房以及虹膜和晶状体间的后房中;而泪水则存在于眼球外部的结膜囊中。 第二,它们的产生部位不同。房水由睫状体血管过滤和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分泌而产  相似文献   

7.
“反串”作为一种新型辞格被提出具有其合理性。“反串”与“倒序”、“序换”、“易序”最大的区别在于“反串“只限于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产生的变化,并且字的写法或字的读音都发生变化。而“倒序”、“序换”、“易序”讲究的是“字序“的变化,并未对“音序“作出明确界定,变化可以产生在词或词组之内,它们实则为一种辞格。  相似文献   

8.
郭铁成 《学习之友》2011,(11):23-24
“民主”并不是“好”或“坏”、“有用”或“没用”的问题,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渴望,一种需求。正如吃喝拉撒睡,正如人的“七情六欲”,你说它们“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没用”?我们需要它们,是我们的生命离不开它们,一旦离开,生命就要受到致命的阻遏。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不是我们的生命需要它,它就是再“好”、再“有用”也与我们不相干。  相似文献   

9.
“相”与“见”在文言中用法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常用于动词之前,都具有指代作用。由于它们既具有指代性具有副词的语法特点,所以把它们归为指代性副词比较合适。“相”作为副词,其意义是“交互”“互相”,如“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小雅·斯干》。相好;互相爱好;相犹互相厌恶)。后来词义由表示彼此相互的关系发展为表示由一方发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方,即表  相似文献   

10.
“珠算式心算”,常被人与“三算结合”混为一谈,认为“珠算式心算”就是“三算结合”教学。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它们之间存有一定的联系,如“珠算式心算”是在“三算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都注意发挥算盘的教育功能等。但它们毕竟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汉字构形理论的基础、先民造字的思维模式和汉语造字的初始事实出发 ,可阐释“转注”、“假借”造字的真谛。它们都是先民在造字过程中 ,思维着眼点由单纯便于“目治”,注重形体 ,到兼重语音与形体过程中萌生的一种造字模式 ,具有思维的共式 ,尽管它们客观上存在着先后相承关系 ,但都依据了循音达意的原则 ,当属同种造字法则  相似文献   

12.
<正> 让水能够“繁殖”如果“水”也有“水种”,我们就只需要一种水:对人类和地球有用的“水”。脏水、污水、毒水都想办法让它们消失,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啦,由你来任意处置它们吧。当然,最好能“变废为宝”哦。你的处置方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教学中,无论何种课型都要注意处理“点”与“面”的关系,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逻辑上的“分”与整体上的“合”的关系,“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终的有机融合。在历史教学中,无论何种课型都要注意处理“点”与“面”的关系,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逻辑上的“分”与整体上的“合”的关系,“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终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以“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中通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妙”是介于有无之间的一种美学境界。中国美学以“妙”为美,是由道家首先提出来的。经过魏晋时人的大力倡导,“妙”在唐代以后普遍进入艺术评论中。“玄”、“神”、“远”、“古”、“逸”、“幽”、“微”、“绝”等,可视为由“妙”统摄的字群,它们均因妙不可测、趋于无限而成为中国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读者向《湖南教育》编辑部提出“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型转换问题,试浅释如下:“把”、“被”是两个特殊的介词。人们习惯称由它们构成的句子为“把字句”或“被字句”。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从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汉语中,“谁”、“哪个(人)”、“什么人”是问人的常用形式。人们往往简单地根据句法位置来界定它们是说明性或指别性,而调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发现:在NP+是+WH?和WH+是+NP?句式结构中“谁”、“哪个(人)”,“什么人”的性质或者说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答语与之相对应并不能仅由它们所在的句法位置来决定,还要由上下文语境、问话人与答话人之间的关系、句中体词性成分NP所包含的语义信息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7.
黄山石     
詹克明 《新读写》2009,(7):31-31
黄山石是种由花岗岩形成的“峰林地貌”,“火成岩”的内秉气质使它们强烈地体现着一种阳刚大气之美。它们突兀挺拔,瘦骨嶙峋,尖削奇峻,如锥、如刃、如笋、如柱。造物主只使用单一种类的花岗石材,居然能在这百里方圆之中摆弄出各种层次的美。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发达与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并存是当代世界的总格局。“两个并存”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体现的是当代世界上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统一关系。世界历史的客观逻辑必然是由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到“两个并存”再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柱子 《初中生》2007,(5):59-59
在有机体中存在着两种与抗生素有关的武器。第一种是“磁性武器”,它是所有有机体都能够产生的一种自然抗生素。这种抗菌缩氨酸(AMPS)带正电荷,能够被吸引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菌表面,以发挥其抗菌效力。第二种是被称为脂肽的“清洁武器”,它们只由细菌和真菌制造而成。这个“武器”包含一个脂肪酸链,能够将真菌中的脂肪膜溶解掉。  相似文献   

20.
它们就像纪伯伦那个精彩的、通俗的比拟:“他们一起降临,当这个独自与你同席的时候,那个正在你的床上酣眠。”它们与“虚无”无关,也与“消极、悲观”无关,它们只关乎我们的心灵,若我们不以悲哀为悲哀的话,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悲哀也是一种欢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