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才艺竞选,我当上了成都大庙会的小喜神,将在传统民俗活动“游喜神方”中身窗喜神的服装,在鼠年新春为大家带来一年的吉祥和喜气。  相似文献   

2.
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周口深厚的庙会文化底蕴。开发庙会文化资源是今后周口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在勾勒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考察和阐明了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的概况,提出了科学规划周口市庙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为周口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实现周口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庙产兴学"、强国强种的语境中,以敬拜为核心的乡土庙会基本是迷信、愚昧的等义词。除了经济和可能有的教育等外价值之外,对庙会内价值的研究位居末路。1949年后,主流意识形态强力赋予了旧庙会以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和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新内涵。延续因好奇而细读的暗流,改革开放后对庙会有了文化及遗产的重新定位和基于村落生活的文化制度的认知,但居主流的"复兴"解读基本止步于功利主义和功能论。打破家与庙的区隔、直面普通信众的实践应是中国庙会与宗教研究更可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庙会逐步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兴力量,城市春节庙会对区域旅游经济有提升的作用。以太原春节庙会为例,春节庙会对短期旅游、民间文化、旅游产品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庙会组织连贯性不强、庙会内容和地方文化结合不紧密、庙会与旅游景点结合不紧密等。针对这些不足加以改进,可进一步提升城市庙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资讯     
首届城市教育现代化论坛召开,成都模式受关注 “首届城市教育现代化论坛”近日在成都召开。论坛上首次发布的《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2003—2010)》以教育公平观为指导思想,总结出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是通过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来有效保证的。  相似文献   

6.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1,(12):79-79
首届城市教育现代化论坛召开,成都模式受关注 “首届城市教育现代化论坛”近日在成都召开。论坛上首次发布的《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2003—2010)》以教育公平观为指导思想,总结出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是通过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来有效保证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环巢湖地区庙会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将其类型划分为崇佛型、崇道型、多神型与英雄神型.在分析环巢湖地区庙会文化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构想,于庙会核心区——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系列宗教文化旅游,于庙会外围区——商贸文艺活动场所举办系列民俗文化旅游,使庙会焕发出古老的魅力,将环巢湖地区打造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庙会亦称"庙市"或"节场",是民间为祭祀祖先或举行宗教仪式而举行的集会活动。一般由古代的宗庙社郊制度演化而来,被称为"真正活着的民俗"。庙会最初以其宗教、祭祀等性质存在,而后在社会不断演化及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加入了经济、娱乐、文化交流等因素,继而成为中国民间一种传承久远、百姓喜闻乐见的综合性集会活动。而在庙会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音乐作为它的主干表现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河南浚县大伾山庙会为例,对音乐在庙会中的重要角色及其特殊魅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刘勇,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首届中小学教学名师,成都市首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成都市组织部首届十大优秀教育人才,成都市学科带头人。获得全国中语会首届"学术先锋人物"、教育部语言文字司首届"全国百佳语文教师"等称号。全国中语会理事,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国培"专家,四川省刘勇名师工作坊主  相似文献   

10.
开封古庙会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集市贸易形式,多在庙内和庙附近举行,集宗教活动(有的是封建迷信活动)与市场经贸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故庙会又有庙市之称。开封的庙会形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庙会。开封为七朝古都,寺庙如林,因而依赖于寺庙而发生的庙会也多。其开放时间大多为定期的,如大相国寺庙会,每月八次开放,自宋迄金、元,皆如此。其它的定期庙会,以明末清初为纪,正月初八为边村大仙爷庙会,正月十一有干河沿火神庙会,正月十四为朱仙镇岳飞庙会,二月十八为泰山庙会,三月二十八为东岳庙会,四月十八为老奶庙会,四月二十三为郎神庙会,五  相似文献   

11.
庙会是以庙宇为依托,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清末民初晋西北庙会既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又加强了乡民的社会交往,有利于乡村社会秩序的构建.文章采用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庙会与乡村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究清末民初晋西北庙会对乡村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鹿邑老子庙会的田野考察表明:传统国家以官府修庙及朝廷遣官致祭的方式对地方传统信仰进行干预,其意在于宣扬皇权天命与教化民众,而国家的介入也为民间信仰提供了合法性依据,这是庙会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当代政府通过名人参观、题词,主持祭拜仪式以及政府体制内动员举办庙会、建构庙会文化的"文化话语"体系等方式主导了庙会运作,这体现了传统庙会文化在当代得以发展背后的国家意志。同样是民间信仰背后的国家干预,由于国家干预的目的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而通过庙会文化反映出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也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陕北庙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以庙会为依托,以祭祀活动为动因,以集市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自发性群体性的信仰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庙会活动由于其仪式古老而复杂,加上文化的原始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环境形成的"保护机制",使之形成并保留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民国时期的东北地区,庙会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中尤以天齐庙会、娘娘(碧霞元君)庙会、药王庙会为主。除此之外,还有较为特殊类型的庙会,如虫王庙会、八蜡庙会、皇会、盂兰盆会和海神庙会。  相似文献   

15.
以赣州市七里镇仙娘庙会为个案,将客家庙会献戏活动还原到献戏者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分析七里镇仙娘庙献戏活动的沉浮历史,以及当下客家庙会献戏的具体事项和参与主体赋予文化意义的过程,从而阐释庙会献戏的生活性本质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05,(2):F003-F003
2000年,伴随新世纪的诞生,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成都师范学校联合创办了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庙会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世俗化和大众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被称为"中国人的狂欢节"。秦东地区保存了华山西岳庙会、白水仓颉庙会、蒲城尧山庙会、白水杜康庙会、华县下庙西岳庙会、韩城太史庙会、合阳东雷三官庙会等古庙会形式,在宗教祭祀、商业贸易、娱乐、文化传承、训导教化、精神引导与旅游推介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着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对神的崇拜为纽带的庙会不仅是乡民的心理空间更是乡民生活的公共空间.通过参与庙会,乡民将其民间信仰、社会交往、公共生活、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在农忙和闲暇之余充分享受这一独有的休闲生活.陕北鱼河堡城隍庙庙会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对于南方庙会文化的研究比较冷清。就浙江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而言,它的历史渊源流长,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承载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曹娥江流域庙会在满足人们祭祀愿望、搞活地方经济、展示乡土特色文化、聚集本地民心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比照历史,现今的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裂变和转型,如何进一步弘扬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利用庙会打造好地方文化名片成为有关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宁都洛口村“朱公庙会”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宁都洛口村“朱公庙会”产生的环境、庙会的过程、庙会的组织和经费等情况,并初步探讨了庙会的功能及具存在的原因。“朱公庙会”形式古敦,内容丰富,它既有可取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然其不失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