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乾隆时期何时出现昆剧女子职业戏班的研讨,目前在昆剧发展史的研究上,还是空白。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了我国第一个以女演员为主(仅一个男演员)的昆剧职业戏班——“顾阿姨双清班”。李斗没有写明顾阿姨双清班何时开始出现在扬州。《扬州画舫录》所写“班中喜官《寻梦》一出,即金德辉唱口”,提供了可供研究的线索。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金德辉有四十岁,他在洪班声名鹊起,形成了“金德辉唱口”。顾阿姨双清班“喜官《寻梦》一出”的时间上限可在乾隆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2.
一、源流及其组织宁波昆剧,简称“宁昆”,亦名“甬昆”,宁波本地人又叫它“本昆”;以区别于温州的“温昆”,台州黄岩的“草昆”以及嘉兴的“兴工”等剧。“本昆”所组织的戏班子就名“本班”,它曾经在宁波地区以至浙东一带,盛极一时;后来逐渐被京剧所代替了。昆腔原非宁波地方产物,它在哪一年从外地流入,由于年长日久,又缺乏文字记载,一时无从查考。据“甬昆”前辈老艺人口头相传,大约在清朝乾、嘉年间,宁波地区已有昆班  相似文献   

3.
梁辰鱼作为推动昆腔大变革的关键曲家,其散曲集《江东白苎》的曲唱方式继承魏良辅以字声行腔的方法,使昆腔舒缓缅邈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为《浣纱记》积累了丰富的作曲经验。《浣纱记》发扬昆腔新曲曲风、开创“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第一次真正为昆剧演出打开了新局面。总之,梁辰鱼的昆曲创作为昆剧最终风靡于明清两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范晓莉 《山东教育》2007,(1):125-126
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使得一些比较有名的中小学开始扩张,先是增加班容量,扩建、扩展校区,扩大规模,再后来就扩张校区,由校本部扩张到外面的校区,由一个校区变为两个甚至多个校区。一时间,比“大”之风盛行,你有5000学生,我有8000学子;你有两个校区,我有n个校区;你在本地扩张,我在全国撒网。  相似文献   

5.
中国京剧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京剧则是中国戏曲中诸多剧种的典型代表。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的表演,构成了中国京剧独特的表演体系。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以后,中国大陆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人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三庆”,由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籍)组织,高朗亭率领。他们以唱“二黄”声腔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拨子、梆子和罗罗腔等,由于声腔和剧目都很丰富,很快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的演员转人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合作。由于“…  相似文献   

6.
郑井敏 《中小学电教》2012,(11):140-140
角色是戏剧专用名词,也称“脚色”。指剧中人物及由演员扮演的舞台人物形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老师扮演着老师的角色,都是真实本色演员出演。然而同一个角色演多了,自然就枯燥无趣又单调,  相似文献   

7.
评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这一重点:班老师在这一识字教学片断中,从整体感知入手,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利用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春暖花开”的意思;学  相似文献   

8.
我的舞台     
学 校 召 开 “班 主 任 经 验 交 流会 ”, 要 求 每 位 老 师 用 一 幅 画 形象 地 表 现 自 己 对 班 主 任 工 作 的理 解 。 这 可 真 是 个 “高 难 度 ”的 课题 。 班 主 任 工 作 千 头 万 绪 、 繁 琐复 杂 , 用 什 么 样 的 画 能 表 达 得 清楚 呢 ? 突 然 想 起 窦 桂 梅 老 师 的 一句 话 : “班 主 任 是 一 位 出 色 的 演员 , 要 具 备 扮 演 多 种 角 色 的 能力 。 ” 是 啊 , 班 主 任 是 一 位 多 面手 , 学 校 和 班 级 就 是 班 主 任 这 位多 角 色 演 员 活 动 的 舞 台 。 班 主 任 首 先 应 该 是 个 好 老师 ,…  相似文献   

9.
“推优进入延安中学后的那个暑假,我抱着游玩的心态去延安观光。看到窑洞和枣园,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触。后来学校举行‘一二.九’主题活动,我走访了很多当年亲历抗战的老延安人,心中对传统的渴望油然而生,真后悔当初没仔细感受延安的一草一木。”高二(4)班的张雪梅讲述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0.
星河     
冯巩入选中国十杰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青年相声演员冯巩当选。冯巩曾当选过广电部十大杰出青年,被评为中国广播艺术阔国家级演员。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他还依任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一职。古月第三次落选“学会奖”第六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评选活动,前不久在杭州降下帷幕,共有18名演员入围本届“学会奖”,而入围的特型演员古月被本届评委一致否决落选。这已是古第三次被“学会奖”评委会拒之门外了。据报道,古月落选,与他扮演伟人、不学伟人、演要高价有关。李小龙之女李香凝开工…  相似文献   

11.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1986年12月被省体委、省教委命名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从去年秋季开始,我们试在普通中学里举办体育班。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办的体育班却出人意外,学习上冒尖,成绩普遍上升;遵守纪律,班级成为先进集体:体育成绩急剧上升。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世界》2013,(3):18-19
由好剧影视出品,何润东、李沁、阚清子等联合打造的都市偶像剧《璀璨人生》,近日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剧中分饰男女主角的阚清子和何润东戏里戏外都表现出惊人的默契度,在发布会一开始,阚清子的凳子太高,隔着其他演员的何润东立刻上前体贴的把凳子调好。在媒体提问环节,言语中频频眉目传情的两人也被主持人调侃“这关系也太明显了吧!”  相似文献   

13.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牌乐句的断分.造成曲牌连套体部分的错层和错位。而大量的“滚调”又迫使青阳腔对弦索的抵制,鼓、板、笛、锣一直伴随着青阳腔的伴奏。  相似文献   

14.
无锡沈氏家族,自沈寿林开始,祖孙三代皆以昆剧表演为终身事业,分别搭班于各自时代里名气响当当的职业昆班,是清末以来声名卓著的昆剧表演世家。在昆剧逐渐衰落的过程里,沈氏家族对于保存、传承昆剧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昆剧《长生殿》文本为对象,在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运用比照与阐释相结合的方式,对昆剧《长生殿》中元杂剧的留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发掘。首先概述了元杂剧的体制,接着梳理了昆剧的起源及艺术形态,进而分析了元杂剧向昆腔化演变的外部与内部原因。昆剧《长生殿》中元杂剧的留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唱词的沿用;二是曲牌联套的承袭;三是北曲豪迈之风的遗留;四是脚色行当分工的留存。  相似文献   

16.
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由“社”产生出“稷”,“稷”是五谷,也指“五谷神”。因为土地、粮食关系到国家兴亡、百姓安危,所以从夏代开始便有“立社”(筑社稷坛)的风俗,并规定时间祭祀社神。祭祀社神的日子称社日,一般在春分、秋分前后几天举行,分别称春社、秋社。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有“箫鼓追随春社近”的诗句,写出了当时江南农村春季社日活动的热闹景象。社戏是社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演给“神”看的,一类是演给“鬼”看的,其实都是演给人看的。后来,有许多社戏并不在春、秋…  相似文献   

17.
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支持者、教学者和传字辈演员等,不愧为抢救、保护、传承昆曲遗产的先驱者。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者和支持者的远见卓识,教学者恪守正宗昆曲传统的指导思想,传字辈演员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传习昆曲的精神,在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应该大力宣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妙语圆桌     
杨小楼智语救场杨小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戴必不可少的道具—胡子。杨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愣了一会后,他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面前站的何人?”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犹犹豫豫地答道:“俺是周仓……”说这话时,演员得做一个理胡子的动作。这一理,把个演员给理醒了,于是心中一转,口中说道“……的儿子!”杨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  相似文献   

19.
我们北京长途电信局汽车修理队,从今年以来,接待了南新华街中学高一(二)班的同学前来学工劳动。后来,又一起创办了厂校挂钩半工半读班。我们以毛主席的三项指示为纲,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积极支持教育革命的新生事物,促进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有了一些初步体会。开始,我们党支部对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的指示学习的不好,对工人阶级参加教育革命的重大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对教育革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特别是当学校提出在我队办学后,就更感到是个负担了。有的同志说:“不懂数理化,难把教改抓”,有的认为“生产任务重,没有精力抓教育革命”;也有的认为:“办学会影响抓革命,促生产”。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社会和时代的必然趋势,而牧师角色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本文从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向信息平台的“搭建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向“平等的首席”;由过程的“实践者”转向结果的“反思者”;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向“研究型学者”;由课程资源的“依赖者”转向“开发者”;由台上“演员”角色转向后台“导演”六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唤起广大科学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