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山寨文化自兴起之日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从场域、惯习、资本、阶级四个维度探讨了山寨文化兴起的原因,认为山寨文化的兴起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第一,山寨文化产生于生产、传播和消费场域的新特点.第二,山寨文化的主要消费者--中下层消费者--消费惯习在传播和消费场域的作用下具有一些新特点,直接促成了山寨文化产生.第三,中下层消费者对"符号暴力"的反抗推动了山寨文化的兴盛.  相似文献   

2.
"山寨"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更在网络风靡一时.人们从最早的"山寨手机"衍生到现在的"山寨电视"、"山寨明星",甚而产生"山寨文化",其根本因为在于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所产生的一种本能的需求和升华,其特点在于"复制性、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文化"的本质是人们无意识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山寨文化"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心中受到压抑的未被满足的愿望;"山寨文化"又是人们想快速成功的一个梦;"山寨文化"使"草根阶层"缓解了生存压力,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3.
山寨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异军突起,其主要的艺术手段是戏仿,这是后现代大众思维方式和文化诉求共谋的结果。山寨文化运用戏仿手段迎合着普通民众快感的欲求且在现实上进行抵抗,抵抗着长期以来被主流媒体、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所垄断的话语权。但是,山寨文化在与主流文化对抗的过程中遭遇了层层阻碍,这其中包括山寨文化本身创造性的缺乏和人文价值的缺失。招安是山寨文化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山寨文化”的心态层面作为“山寨文化”的核心折射出主体行为者乃至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个性彰显等,契舍了人们的心理诉求.文章主要从需要、动机和模仿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山寨文化”出现并流行的心理诉求.文章主要从需要、动机、模仿和集体无意识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山寨文化”出现并流行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山寨文化在大学生中很有吸引力,它的盛行自然会影响大学生对媒介使用和对信息的接受,也自然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山寨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难点较多,突出的是对主流文化认同感的调整,摆脱山寨文化中游戏成份的诱惑。针对山寨文化的特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努力使大学生从对山寨文化的强烈认同中转化过来,调适主流文化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强化经典的传播渠道,并深入开掘其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6.
张婵 《班主任》2009,(5):54-54
2008年,“山寨”一词一夜之问红遍大江南北,如“山寨文化”“山寨手机”“山寨厂商”“山寨明星”等等,“山寨”渐渐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现象,从一种现象转变为一种产业,又从一种产业转变为一种文化。现如今,社会上“山寨”林立,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相似文献   

7.
2008年,"山寨文化"一词在网络搜索中排名第一。"山寨"之风席卷大江南北,从手机到建筑,从文艺到明星,无一遗漏地被"山寨"了。随之而来的法律侵权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章将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对"山寨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某一新事物被冠以文化一词之后.其身价像牛市一样立马翻几番。2008年是中国山寨年。山寨广受追捧。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山寨官员、山寨电影、山寨天安门、山寨大学……形形色色的山寨之风像金融危机一样在中国的市场上刮得人心不安。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是当代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多元文化表现为文化发展丰富性和复杂性,"山寨文化"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当前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状态,通过对"山寨文化"的分析解读多元文化,进而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逻辑应该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山寨文化”是2008年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戏仿与游戏的文化策略,嘲弄消费逻辑和资本逻辑,体现了独特的反抗姿态。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追踪“山寨文化”的发生和传播,从手机领域到商业领域再到社会文化领域,在描述现象的同时进行文本阐释。文章考察“山寨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重新审视当下社会的符号消费,凸显其后现代美学特征和文化价值,还在于揭示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已经带有了西方消费社会的特征;而山寨现象正是在消费社会下应运而生的,山寨产品满足了一般民众消费名牌产品的自我想象;山寨现象从产业界延伸至文化领域,也反应出当代文化消费的一种变迁。本文便是在此意义上探讨轰轰烈烈的山寨现象与消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山寨文化的知识产权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寨文化"已成为现令中国社会生活的热门词语.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活.这股愈演愈烈的山寨之风,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客观理性地对待山寨文化,一方面要反对没有创新的单纯的复制和模仿,要在合理借鉴、参考、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产品或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创新优势;另一方面要通过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权法等法律法规调整山寨产品及山寨文化的外延,监管惩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山寨文化自2008年风行以来,备受法律学者关注。对待山寨文化,当前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山寨文化所衍生的产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应予取缔;另一种认为山寨文化有其创新之处,应予保护。笔者通过分析对山寨产品的法律规制和保护,表明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看待山寨文化,以保障山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得以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寨文化"的悄然兴起,在青年学生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针对"山寨文化"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就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山寨文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寨文化是过去的两年中瞩目的一个文化现象.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纯粹的盗版文化,是对原版的恶搞和不尊敬,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真实体现了民众的思想和意愿,是在原版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该文就此对山寨文化进行了研究综述.并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具有模仿性、平民性、娱乐性等特征。一方面,山寨文化会降低大学生媒介分辨力;造成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妨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山寨文化又有利于大学生张扬个性,争夺话语权;使平民获得对主流文化冒犯式的快感。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及媒介分辨力;批判吸收山寨文化合理成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借助新兴媒介构建校园媒介管理;建立大学生媒介素养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来,山寨手机、山寨电视乃至山寨演员等等成了网络上和生活中热议的话题,有人戏称这种现象为"山寨文化".何谓"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是"企业和个人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凭借传统思维和话语解释,加剧了“山寨文化”的混沌。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山寨文化”不拘于形式,对“可能性”尽情演绎,其中蕴含着隐蔽的自由精神追求。“山寨文化”在思想和实践中为实现模仿的逻辑与行为从分裂状态走向一致性而努力。这种努力在指向对现代性决裂的同时又与现代性相偎依;在喧嚣中拥有广大从众基础的同时,又刺激了人们对其的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19.
山寨现象的发展和兴起凸显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短板。山寨产品公众社会评价日趋降低,企业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山寨现象与知识产权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相背离。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知识产权私权文化观念、权利文化观念、创新文化观念以及竞争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20.
"山寨"是2008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它已由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嬗变为无法回避的泛文化现象,.山寨"族新词的大量涌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可以从"山寨"族新词的始源、语义特征、衍生模式、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问题等入手,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