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媒体发表(同时或者先后发表),即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行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一稿多投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且愈演愈烈.一直以来,一稿多投备受媒体谴责,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违法行为.但是,如果从法律上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我们就会发现简单地把一稿多投归为违法行为是片面的,并且相关法律的规定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思考一:一稿多投究竟是合法还是违法?@@《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明确;(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此外,《合同法》第15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由法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日,看了一篇京都律师事务所白而强律师写的<一稿多投的是与非>,白律师认为,既然法律没有对于一稿多投的禁止性规定,而且作者依法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那么作者就有权利把文章发表在两个以上的媒体上.这种行为并不侵犯媒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几家全国著名的出版类期刊上读到了一篇作者相同、标题稍异、内容大同小异的文章,引起了笔者对“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的法律问题的思考。能不能“一稿多投”?对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体而言,“一稿多投”有两种:一是同时“一稿多投”,即在《著作权法》规定的期限内或双方约定的期限内同时将同一作品投到几个刊物上;二是按《著作权法》规定,在超过一定的期限先后将同一作品投到不同的刊物。前者是《著作权法》不允许的,后者则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  相似文献   

4.
一、“一稿多投”行为的界定及其法律后果一稿多投指著作权人(作者)把自己的作品(稿件)在法定期限内同时投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出版单位(报社或杂志社)。它是发出要约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作为一般经济合同的要约 ,其相对人可以是特定的 ,也可以是不特定的 ,如符合要约规定条件的商业广告。但精神产品(作品)的特殊性 ,使与其有关的要约行为也具有特殊性。向报纸、杂志投寄的稿件是知识劳动成果———作品 ,不论其是否发表 ,都享有著作权 ,因而这种要约是转…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4,(1):20
由于盘点主持人能力、精力所限,不能尽览国内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媒体同仁推荐本媒体或在其他媒体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体裁、发表媒体不限。请写明所推荐作品的作者、发表媒体和发表时间,并注明推荐理由,最好有作品原发的数字报刊网址或音视频网址。请发邮件至:qnjzbj@qq.com,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推荐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20,(1):65-65
由于盘点主持人能力、精力所限,不能尽览国内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媒体同仁推荐本媒体或在其他媒体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体裁、发表媒体不限。请写明所推荐作品的作者、发表媒体和发表时间,并注明推荐理由,最好有作品原发的数字报刊网址或音视频网址。请发邮件至:qnjzbj@qq.com,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推荐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一稿多投"该打谁的板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健 《编辑学刊》2005,(2):66-67
"一稿多投"是困扰报刊杂志多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近日笔者还发现一篇义正词严认为"不该一稿多投"的文章竟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地同时在三家杂志上发表,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16,(7):44-44
由于盘点主持人能力、精力所限,不能尽览国内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媒体同仁推荐本媒体或在其他媒体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体裁、发表媒体不限。请写明所推荐作品的作者、发表媒体和发表时间,并注明推荐理由,最好有作品原发的数字报刊网址或音视频网址。请发邮件至:qnjzbj@qq.com,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推荐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预防"一稿多投"的措施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黎贞崇  唐莲英 《编辑学报》2004,16(3):184-184
"一稿多投"是指将内容相同、基本相同或部分内容相同的论文稿件,同时或相继投向2家以上刊物企图发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对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著作者和媒体的角度分别分析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法律、规章制度以及技术操作 3个层面寻求解决一稿多投问题的对策 ,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姜淮超 《今传媒》2003,(3):74-75
所谓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①由此可以推出,所谓新闻职务作品是指新闻记者(编辑)为完成媒体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指作者付出了较多创造性劳动,发表于各种媒体的通讯、专访、特写、深度报道、评论等新闻形式。我们探讨新闻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问题,也是针对这些作品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媒体丑闻是传统新闻出版自由和媒体监管模式双重失效的结果。当代新闻出版自由必须接受法律的监管,新闻自由与媒体法律监管相辅相成。如今,对新闻媒体违法行为加强行政监管也成为时代趋势。当然这种管理必须坚持利益衡量下的法治原则,新的媒体职业伦理首先是坚持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有家工人类报纸的一位言论编辑,每次在给来稿作者的回邮中都如是道:××报言论编辑××回复谢谢赐稿!提倡‘一稿多投’,免得‘专投’耽误文章发表。一稿多投现象,本是令媒体编辑最感头痛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4.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前作者撤稿的152篇论文为研究对象,调查稿件的处理过程,通过邮件、电话回访以及追溯撤稿论文的发表情况,分析撤稿原因,发现一稿多投、期刊出版时滞和审稿周期过长、试验数据及处理问题、无法完成修改、导师不同意发表是出版前撤稿的主要原因,其中一稿多投是首要原因.要防范出版前作者撤稿,需要从法律和诚信建设方面规范作者和编辑的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从服务作者的角度缩短审稿周期,发挥网络出版优势,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抵制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15.
任何法律上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合法行为产生肯定性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导致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浙江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规定的国家档案馆管理行为也是如此。为了防止、纠正和惩治国家档案馆管理违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档案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办法》从明确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提供权利救济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6,(4):35
由于盘点主持人能力、精力所限,不能尽览国内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媒体同仁推荐本媒体或在其他媒体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体裁、发表媒体不限。请写明所推荐作品的作者、发表媒体和发表时间,并注明推  相似文献   

17.
版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一种专有的民事权利。一般来讲,只有事先得到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对受版权保护作品的使用才是合法的。如果事先没有得到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授权,擅自行使版权保护作品的任何专有权,均构成侵权(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使用除外)。比较典型的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作品发表,不论是原样发表,还是删改后发表。这就是抄袭行为,或者叫做剽窃行为。这种行为大致又可分  相似文献   

18.
发表和转载是报刊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两种基本形式。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已有原则规定。本文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点分析和探讨报刊发表和转载作品时可能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在实践中尽量避免、减少相关法律争议,或者使已经发生的法律争议尽量合法合理地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20,(7):62-62
由于盘点主持人能力、精力所限,不能尽览国内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媒体同仁推荐本媒体或在其他媒体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体裁、发表媒体不限。请写明所推荐作品的作者、发表媒体和发表时间,并注明推荐理由,最好有作品原发的数字报刊网址或音视频网址。请发邮件至:qnjzbj@qq.com,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推荐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0.
声明     
正本刊编辑部近来陆续发现有作者存在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编辑程序,浪费有限的学术资源,故特作如下声明:一、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必须为原创作品,禁止一稿多投、剽窃抄袭、重复发表等现象。二、在本刊规定的审稿期限内,凡有一稿多投、剽窃抄袭、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即予撤稿;如已刊发,则公开列名通报,并给予当事人三年内不接受投稿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