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到化学教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臻 《成才之路》2009,(6):26-27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化学教材中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领悟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去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起点,它的教与学直接影响到今后理化生等学科的学习。自然教材中有关化学知识的内容并不多,几乎集中在第十册上,它们使学生从中汲取了化学知识、开发了智力、训练了技能。但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了该教材实验部分有些不尽完善之处。现摭拾几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科学知识急剧增加,今后将面临很多需要认识、探讨、分析和解决的各种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发展的,这就使得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作为化学学科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教材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的、基本的工具.因为化学教材体现了化学学科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体现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在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即课前预习、课内听讲、课内外复习、练习、考试、试卷分析与评讲),学生都不能离开教科书;同时学校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总是存在着时间、空间、知识范围和深广度、智能培养与训练的局限,需要学生利用掌握的化学阅读方法去自我拓展因此化学教学中阅读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绿色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的教育。一、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要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渗透绿色化学教育。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多,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尤其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三化学教材是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该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与现行中专化学教学大纲、教材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如果在中专化学教学的初始阶段不处理好初中、中专化学的衔接问题,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习惯,就开快车赶进度.学生就容易出现厌学现象,  相似文献   

7.
杨刘芹 《考试周刊》2012,(63):147-148
学好一门学科阅读能力是重要因素。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化学教材中的科学史话,资料卡片,科学探究,以及各种图片等内容,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应用的感知和体验,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化学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达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基础十分重要。其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至关重要,它是化学知识的精华部分。每一个化学概念都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对于化学原理和规律的推理,论证都要以概念为根据。所以应加强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及部分元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元素化学的进一步学习。该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力求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化学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学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新的化学知识。同时该教学设计还改进了部分镁、铝的实验,以镁、铝的实验事实来探究理论对性质的假设,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健 《化学教与学》2011,(3):33+78-33,78
在化学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11.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我省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课程设置和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课程中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集中在《化学l》中学习。新教材重视学科知识与科技、生产和社会的联系,强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教材以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方面系统学习物质的方法,从以学生发展为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对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系统知识认识不足,基础缺漏较多,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困难较大。  相似文献   

12.
多数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化学知识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但在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千变万化的化学问题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甚至不知道应从何处下手。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 ,落实素质教育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化学知识好懂但题难做 ,而放弃化学学习的 ,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这一问题。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 ,要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化学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策略化和自动化等。一、知识条件化许多学生解题困难…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材内容基础、简单。但教材中化学用语、概念繁多,初三学生虽然已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但掌握的知识却较琐碎,很难完全理解掌握,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化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感觉困难较大,笔者认为化学用语、概念掌握上的欠缺,是他们感觉到困难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4.
乔丽敏 《中国教师》2008,(14):51-52
<正>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要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抛开教材中化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是行不通的。学生的学习又不能与他们身心发展、认识发展的规律相违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把"体系"和"规律"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元素知识是学习化学的起点,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和骨架,是其他化学知识萌发的土壤.学习化学知识一般都是从对个别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的感知和认识学起.从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来看,学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学知识内容多,头绪杂,易懂、好学,但难记、难用,尤其是在综合运用元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是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注意力容易被吸引到机械记忆上去,养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注重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兴趣,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所讲的化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化学.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这方面的知识时,常感到困惑、盲从。如何使学生既轻松又愉快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呢?在长期的  相似文献   

18.
张瑾 《学子》2016,(6):39-40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大力倡导质疑讨论的学习方法。学校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措施时力度很大,尤其是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科普视角、化学魔术、化学实验等社团活动等。一、化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化学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由于苏教版化学教材体系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理论穿插安排、螺旋式递进的,有时候知识是零碎  相似文献   

19.
<正>在化学的学习当中,氧化还原反应一直都是重点知识,同时也是难点知识.在高一的化学教材中,提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而后又相继列举了一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本文就对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重要意义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教材的始末,它是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判断电子如何发生转移,能够找出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以及氧化剂,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判断某些反应是否能正常进行.下面,就让我们探讨一下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因学生对这门课程接触较晚,容易心生恐惧,以为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又因有些化学知识的确烦琐枯燥、令一些学生望而却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化学学习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神奇多变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蕴含在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