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Cu基体上电沉积Ni-Mo合金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修饰Ni-Mo合金电极.利用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了TiO2/(Ni-Mo)薄膜电极在0.5mol/L Na2SO4溶液中的光电催化性能,考察了烧结温度、TiO2膜层厚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下烧结1h、拉膜9次制备的TiO2/(Ni-Mo)电极,光电流变化最大,光响应最明显.最后利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电极的阻抗性能,光照后的TiO2/(Ni-Mo)薄膜电极的法拉第阻抗变小,说明该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光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将TiO2光催化剂担载在新型载体上的光催化电极.新型载体是用炭质材料和聚四氟乙烯制备的,它具有电合成H2O2的功能.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光催化电极不仅具有高达80%的电合成H2O2的电流效率,而且该电极的电位处在0.02 V(SCE)左右,使载体表面的TiO2光催化剂获得了约+0.47 V的阳极偏压(相对平带电势),对增加TiO2光催化反应效率十分有益.在具有新型光催化电极的光反应体系中,水中的有机分子受到来自溶液中大量·OH自由基(H2O2被紫外光分解的中间产物)的均相氧化(即光化学氧化),以及来自TiO2表面光生空穴的复相氧化(即光催化氧化).在光化学氧化和光催化氧化的联合作用下,有机分子的矿物化反应速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介孔氧化钛为钛源,草酸为碳源,在N2气氛中500℃时进行固相热解,制备介孔碳-氧化钛(C/TiO2)纳米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C/TiO2上负载Pt纳米颗粒,制成了P/tC/TiO2纳米复合材料,并且在导电玻璃(ITO)上涂膜,制备C/TiO2和P/tC/TiO2电极;用X射线衍射对C/TiO2和P/tC/TiO2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TiO2和P/tC/TiO2呈现锐钛晶型,薄膜在0.1mo/lLNa2SO4溶液中具有典型的光电化学活性,P/tC/TiO2和C/TiO2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更强的光激发和更稳定的光电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几种薄膜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氮化物薄膜应力沿层深分布趋势的最新研究,偏压和N2分压工艺对薄膜应力的影响及几种调节薄膜残余应力的有效方法.脉冲偏压增大,薄膜残余应力显著增加:N2分压增大,薄膜残余应力显著增加.采用独立变化脉冲偏压或变化N2分压工艺制备的薄膜,其残余应力沿层深分布趋势明显均匀,薄膜残余应力可得到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多孔钛表面制备TiO2薄膜;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TiO2薄膜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iO2由无定形结构向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依次转变,当热处理温度达到800℃时,锐钛矿全部转变为金红石;测试分析了钛基底和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TiO2薄膜样品在0.9%NaCl生理盐水中的耐腐蚀特性,发现800℃热处理TiO2薄膜的耐腐蚀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进溶胶-凝胶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制得了具有一定光催化性能的TiO2超微薄膜,并通过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试验表明:随着TiO2浓度的增加光催化效率提高;当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光解率不再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注意电解池的阳极材料——活泼电极或惰性电极当电解池的阳极是惰性电极即C、Pt、Au时,电极不参加反应,溶液中阴离子被氧化; 当电解池的阳极是活泼电极即除C、Pf、Au外其它金属做电极时,电极被氧化而溶解.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压MOCVD法在Si及Al2O3衬底上制备了TiO2薄膜.研究了沉积温度和退火温度对TiO2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以及TiO2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发现,沉积温度为600℃时,制备的TiO2薄膜结构为锐钛矿相,薄膜质量较高.TiO2薄膜在1 090℃高温退火后,薄膜结构完全转变为金红相.TiO2薄膜在可见区域有着高达90%以上透射率,在紫外区域有着强烈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钼量不同的TiO2纳米薄膜.用XRD,SEM和CAS(Contact Angle System)对TiO2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6+掺杂浓度对薄膜的热致亲水性和光致亲水性均有影响,当掺Mo6+质量分数为0.75%,热处理温度为400℃时,掺钼TiO2薄膜在黑暗中放置72 h后仍能表现超亲水性.  相似文献   

10.
用阳极氧化法在Ti基片上制备出TiO2薄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将Co-Pi和Cu2O沉积在TiO2薄膜表面.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光电化学性质测试,发现TiO2薄膜表面先沉积Co-Pi能够有效阻止Cu2O颗粒堆积,光电流显著提高.而先沉积Cu2O后沉积Co-Pi,则会使Cu2O还原为Cu,同时形貌发生改变.特别地,沉积300秒Co-Pi后再沉积Cu2O颗粒,能得到200 mA/cm2的最大光电流.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TiO2 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及其特性的关系,制备方法不同时,其形成机理、结构特点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着重综述了TiO2 纳米管的光电特性、影响因素及作为光电极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最新研究进展,并对TiO2纳米管用于光电致变色器件阳极、界面特性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得TiO2薄膜,研究以365 nm的紫外光为光源,次甲基兰在TiO2薄膜上的光催化降解效果与光照时间、镀膜层数的关系,以及膜的重复利用次数.实验表明:4层TiO2薄膜在光照4 h时光催化降解率达到95.9%.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体上制备透明的TiO2薄膜催化剂.采用TG-DTA、XRD、EDX、SEM和AFM等方法对薄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溶胶-凝胶性能稳定,负载1~10次时TiO2的负载量在1.51×10-5g/cm2~11.34×10-5g/cm2范围内,负载5次的薄膜铅笔硬度为4H、附着力为0级,500℃烧结1h后薄膜中的TiO2为锐钛矿结构,细颗粒分布均匀,并呈纳米级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电化学合成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分散式生产方法,但因传统的单极电合成电流效率不高,其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本文旨在通过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碳纤维纸制备高效二电子水氧化合成过氧化氢的阳极,同时耦合负载聚四氟乙烯/炭黑的自然空气扩散阴极,实现阴阳极同步电合成过氧化氢,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电流效率。创新点:1.通过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碳纤维纸制备功能化阳极高效二电子水氧化合成过氧化氢;2.耦合阳极和阴极大幅度提高电合成过氧化氢的电流效率。方法:1.利用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碳纤维纸制备功能化阳极,通过物化性能表征确定电极的结构特征(图1),并通过活性、选择性等指标考察电极的二电子水氧化性能(图2);2.制备负载聚四氟乙烯/炭黑的自然空气扩散阴极,并通过电化学性能表征确定最佳的物料配比(图3);3.耦合功能化阳极和自然空气扩散阴极,并通过电流效率、产率、稳定性等指标评估体系电合成过氧化氢的性能(图4和表1)。结论:1.利用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碳纤维纸制备高效的二电子水氧化阳极;阳极过氧化氢的选择性为62.1%,产率为12.6μmol/(min·cm<...  相似文献   

15.
采用陶瓷薄膜技术及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氧离子传导YSZ(Y2O3稳定的ZrO2)电解膜与电极催化剂,构建了膜电极组装(MEA)及结构为H2S、(复合MoS2阳极)/YSZ传导膜/(复合NiO阴极)、空气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在MoS2中掺杂NiS、电解质、Ag粉和淀粉制备了双金属复合MoS2阳极催化剂,在NiO中添加电解质、Ag粉和淀粉制备了复合NiO阴极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操作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电极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了H2S/air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H2S环境中,复合MoS2阳极催化剂比MoS2和Pt具有更好的性能,复合Nio阴极Pt阴极的极化小;在电极催化剂中加入Ag可显著提高电极的导电性.添加电解质和淀粉可以提高电极的离子传导性和多孔性:操作温度增加.传导膜的电传导率和电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电池的输出电流与功率密度增加,电化学性能变好。电池连续运行1~4d几乎不降级。在850℃和101.13kPa时.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55mW·cm^-2,对应的电流密度为240mA·cm^-2。  相似文献   

16.
以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在低温条件下合成了无定形纳米TiO2.以甲基紫、亚甲基蓝污染废水为研究对象,无定形纳米TiO2为催化剂,500W卤钨灯为可见光光源、500W氙灯为模拟太阳光光源,探讨这两种染料在这两种光照条件下的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当光照时间为3h,甲基紫的光催化降解率为64.68%,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71.60%;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甲基紫的光催化降解率为61.02%,亚甲基蓝的为63.46%.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在Ti基表面修饰一层的TiO2膜和稀土Pr掺杂的TiO2膜,分别制得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和Ti/Pr2O3-nanoTiO2膜电极。XRD测试表明Ti/Pr2O3-nanoTiO2膜电极组分晶型为锐钛矿,颗粒粒径计算为15.8 nm。SEM测试形貌表明Ti/Pr2O3-nanoTiO2膜电极表面颗粒尺寸在10~15 nm之间,无团聚,颗粒均匀分布。循环伏安法探究了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和Ti/Pr2O3-nanoTiO2膜电极分别在无机相H2SO4溶液和有机相DMF溶液中电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溶液中,Ti/Pr2O3-nanoTiO2膜电极与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相比,电催化活性在无机和有机相中分别增强3.0倍和2.8倍,并且该方法制备的电极电催化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8.
掺杂镧铒对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酸四丁酯作为前驱体,溶胶凝胶法经煅烧在玻璃载体上制备了稀土离子(La^3+、Er^3+)掺杂的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剂.以罗丹明B作为有机污染物,可见吸光光度法测定太阳光降解作用的结果表明,未掺杂稀土离子的TiO2薄膜光催化效果差,掺杂稀土离子的纳米TiO2薄膜具有亲水性和更好的光催化活性.稀土离子掺杂光催化效果La^3+〉Er^3+,当摩尔比Ti^4+:La^3+为0.003时光催化效果最好,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为87.6%.  相似文献   

19.
通过液相沉积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TiO2/SiO2复合薄膜,利用UV-Vis、XRD和SEM等表征手段对薄膜的透明性、物相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在紫外光照下,通过薄膜对罗丹明B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价了沉积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制备的液相沉积膜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在反应温度20℃、紫外光强度700~750μW/cm2、照射时间2h、电磁搅拌时间2h、溶液初始浓度20mg/L的实验条件下,TiO2-膨润土的投加量对光催化降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效果有影响:随着TiO2-膨润土投加量由0.01‰增加到0.5‰,SDBS的降解率逐渐提高,当投加量为0.5‰时,光催化降解率最高,达92%,以后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从0.5‰到6‰),降解效率反而下降.可见,最佳投加量为0.5‰.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投加0.17‰的TiO2(与0.5‰的TiO2 -膨润土中含Ti量相同),SDBS的降解率只有40%.可见,相比TiO2,TiO2-膨润土具有投加量小,降解效率高的优点,更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