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勤 《师道》2007,(4):11-11
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全国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逼  相似文献   

2.
<正>案例一:考场上的逃兵小晖中考时发挥得不错,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全家人都很高兴。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月考,全班42名学生,小晖考了班级第15名。父母和她一起分析了目前的名次,让她制定下一次考试的目标,小晖定了12名。期中考试,小晖考了班级第20名,回到家,虽然父母没说什么,但她看到父母的脸上写着失望。她向父母保证,下一次一定好好考,考进前15名。期末考试,小晖考了第28名,这一次,父母沉不住气了,父亲冷言道:"这就是你说的好好考!"  相似文献   

3.
杨克 《大学时代》2005,(7):50-51
偶尔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她的大学像滑旱冰,是一种飞翔的感觉;而我的大学应该是在爬山,怀着对山巅风景的向往,从平凡的山脚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从一个台阶登上另一个台阶,从一个山头爬上另个山头,紧张、充实,充满了挑战的乐趣。连跳三级这可能是我爬山时最与众不同之处:高考考上专科,跨专业考上本科,再跨专业考上硕士研究生。这也应该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情吧。埋在我心中的久远的目标,现在终于把它顺利实现了。不管怎么说,学习,是大学中最重要的事情。上大学就像在爬山,而我的爬山之路更为崎岖,因为我的起点就比别人低。当年上个专科很不服…  相似文献   

4.
我常对父母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有一天,高考不再考数理化,而是考体育.1000米长跑跑在前面的人才能进大学,你们会作何感想?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就像长跑。有先天的因素。如果你体形太胖,再努力训练,再掌握好的技术,要成为一名成绩  相似文献   

5.
邻居家的大哥哥考上了大学,我的女儿也为他高兴。她凑在我耳边悄悄说:“将来我也要上大学,还要考研究生。”我听了当然很高兴,但是回过头来一想,又似乎有点儿担忧。邻居家的那位大哥哥,是没有时间去体谅父母的,有时候对饭桌上的菜不满意,皱  相似文献   

6.
百花深处     
杨瑛 《大学时代》2006,(11):49-49
静大学毕业时向往的地方是西藏.这就像她当年报考大学考的是桂林地质学院一样.她想的是.拿着个锤子叮叮当当地走在水墨画一样的桂林山水间该是多么浪漫的事。可后来.她的学校改为桂林理工.她也被调到了另外的专业。  相似文献   

7.
正玉芝家有不少资产,但一点也不像金枝玉叶。因为她父母观念开明,自小训练她的兄弟姐妹独立。玉芝虽不缺钱,但爸爸在她十八岁时,就要她去打工,自己赚取部分学费,大学独自在美国读书,更使她学会一身的异地生活的本领。玉芝二十八岁这一年,有人向她介绍一位门当户对的豪门子弟,见了一次面,问了  相似文献   

8.
镜头里保留的每一刻部是珍贵的。决赛中拍摄的这张照片替我寻觅到了书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韵味。9号选手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孩,我决定采访她。她8岁就与父母一同移民去澳大利亚,父母担心她会像许多生活在国外的孩子一样忘记母语,随即让她去爸爸大学的图书馆借中文书  相似文献   

9.
带着家人的希望,带着对未来的美丽憧憬,带着满脑子的幻想却又感到好像有什么重物压着似的我,忽然有了那么一天。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下,在绿草茵茵的草地上,在充满茸茸绿意的春天中,一个活泼烂漫的小女孩在草地上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她的眼睛是那么清澈,像一条正在丁丁冬冬流着的小溪;她的声音显得那么快活,像小鸟重回大自然的怀抱;她的身影是那么轻捷,像久违自然的小松鼠重回自己的家,她是那么富有生气。她没有忧虑,不用天天担心考试考不好怎么向充满希望的父母交待;不用总是在书的海洋中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地遨游;不用时时想着怎样做才是…  相似文献   

10.
边边始终是一个乖孩子. 她高考考了个不好不坏的分数,然后读了所不好不坏的大学,毕业找了份不好不坏的工作.她一直都按照父母的规划成长,从未有过毫厘的偏差.她一直都是周围人眼中最中规中矩的孩子.“看看人家边边多听话”,这句许多孩子在家中耳朵几乎听出老茧的话使她在童年时代成了小伙伴们最嫉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李舰 《家长》2013,(Z1):5
黄岛某中学的14岁初二女生瑶瑶经常在班里考第一名。一次月考,因为没有像往常一样成为班级第一名,瑶瑶觉得无法面对父母,她选择了离家出走。家长和亲戚朋友经过连夜的寻找,终于在小区的地下储藏室里找到了瑶瑶。瑶瑶说自己整个晚上都躲在冰冷的地下储藏室里,就是为了好好反思。对  相似文献   

12.
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了。”她的高尚就在于:她所从事的工作,塑造的是青少年的灵魂,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说她伟大,她像一面镜子,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说她光荣,因为她像一把尺子,测量着做人的标准,鞭挞丑恶,把美还给学生。说她无私,因为她倾自己的所有知识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她像父母,以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而自豪;她像兄长,与学生平等、友爱、亲密无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五年的教龄,十五年默默耕耘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十五年来,我用心血滋润蓓蕾,用希望浇灌沃土,虽然也曾经历酸甜苦辣,但教师这一  相似文献   

13.
《家长》2013,(2):5-5
黄岛某中学的14岁初二女生瑶瑶经常在班里考第一名。一次月考,因为没有像往常一样成为班级第一名,瑶瑶觉得无法面对父母,她选择了离家出走。家长和亲戚朋友经过连夜的寻找,终于在小区的地下储藏室里找到了瑶瑶。瑶瑶说自己整个晚上都躲在冰冷的地下储藏室里,就是为了好好反思。对此,孩子的妈妈说:“我以前对孩子要求太严了,  相似文献   

14.
最后的成功     
记得我的一位姓张的老师曾说过两段看似矛盾但同样精彩的话。一次,他说:你在小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中学呢;你中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大学呢;你大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你还没参加工作呢;你参加了工作谋了个好差事,这也不算什么;有个好差事,你并不一定就有了好位  相似文献   

15.
浙大病     
陈海贤 《大学生》2014,(23):46-47
<正>我想定义"浙大病",是因为我最近遇到一个来访者(所谓的来访者,照例是虚构的,但是很多人的缩影,请勿对号入座)。最开始听她讲述她的烦恼,会觉得她肯定是一个成绩不好,经常挂科的学生。比如她说:"我英语成绩不好,听力词汇特别差。去年考托福,我差点就不准备考了,觉得考不好。"她又说:"我的学习效率特别低,经常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她还说:"我没有主见和领导力,凡事听别人的,特别羡慕一呼百应的同学。"事实上,她的托福考了1 0 0分(满分120),她刚作为交换生到斯坦福大学学习了两个月。她的成绩在学院里稳进前五。有一门很难考的课,她甚至考了99分(满分100)。而且,她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班长。  相似文献   

16.
孩子即将初中毕业了,要不要考重点高中呢?有这样一位父亲就曾面临过如此抉择。他就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校长,曾以创办“宏志班”而饮誉全国的李金海。他坦率地说:“我是想让女儿升重点高中,然后考大学。为了这个目标,我和所有的父母一样生气、着急、上火,逼她学习,不许她看电视,不许她弹琴,不许她玩。我还拉下脸来请家教给她补课,但是效果不好。由于学习不好,女儿自己很压抑,不爱唱了,不爱跳了,笑容也少了。那一段时间,全家都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烦躁,爱发脾气,矛盾也比以前多了……”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放弃考重点高中,转为报考一所学…  相似文献   

17.
教会学生做人。从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写作文评语要像平时谈话、拉家常一样,多点平和,少些严肃;多点民主,少些指责。我教的班上有个女同学曾写到她家的父母不和,经常为洗衣、家里不整洁等一些小事吵架,以致连她的学习也不管了。家里有时只剩下她一个人,她觉得好孤独。作文末尾附上一句:“这是秘密,不要对别人说。”对这样的作文该如何写评语?我决定从三方面写评语:首先谢谢她对我的信任,我会为她保密。其次,爸爸妈妈不管你,无疑给生活、学习带来困难,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也是培养自己生活与  相似文献   

18.
洁子 《家庭与家教》2004,(10):30-31
我的女儿一向是个乖孩子,让我们备感欣慰。去年升初中时分数远远超过了重点中学的录取线,让我们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不料有一天,她回到家便说:“人家×××(她的同学)离分数线差了3分,交给学校15000元钱后也被录取了。爸妈,你们说像我考了个高分,不给你们省下了好几万块吗?不管怎样也得奖励我点零花钱呀……”说罢,她神气地伸出手来。给我们省下了几万块,要奖励?起初的兴奋之情一下子变成了怒火。我们做父母的为了女儿,从有限的工资中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点钱供她读书,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她倒好,竟然以此为条件向我们要零花…  相似文献   

19.
并非戏言     
《师道》2013,(3):63-63
跟好朋友吵架冷战中,中午那朋友在QQ上给我发了一个∑,不解,我又不好意思问她这是什么意思,于是复制粘贴问众好友。一理工科朋友简单有力地回答:这个东西在数学的意思叫求和。上英语课,老师问:"知识是什么?"全班人回答:"knowledge!"就我一个特别大声地说:"力量!!!!"大学的宿舍——早晨像停尸房,除了六点诈尸出去晃荡一圈,其余时间都是蒙头睡;下午像养老院,多数人瘫痪在床神智不清,个别偏瘫的还能拿起手机和电脑;  相似文献   

20.
憨丫头并不憨,只是因为爽朗的笑声中夾杂了点憨气,才被父母戏称为“憨丫头”,可这一“戏称”却像长了翅膀的老鼠,很快传开了,“憨丫头”成了她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