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2.
杨先碧 《知识窗》2008,(2):51-51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著名的古老传说。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它就预示着自己马上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看见两头蛇了。”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 < 史记 @孔子世家 > 和 < 史记 @ 老庄申韩列传 > 里 , 分别记载了老子和孔子会晤一事 , 说孔子到达周都 ( 洛阳 ) , 曾经请教于老子 : " < 史记 > 上说 : 老子者 ,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 姓李氏 , 名耳 , 字 [伯阳 , 谥曰 ]聃 , 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 , 将问礼于老子 . 老子曰 : ‘子所言者 , 其人与其骨皆已朽矣 , 独其言在耳 .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 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吾闻之 , 良贾深藏若虚 ,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 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 吾所以告子者 , 若是而已 . ' 孔子去 , 谓弟子曰 : ‘鸟 , 吾知其能飞 ; 鱼 , 吾知其能游 ; 兽 , 吾知其能走 . 走者可以为网 , 游乾可以为纶 , 飞者可以为 . 至于龙 ,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 ' 老子修道德 ,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 居周久之 , 见周之衰 , 乃遂去 . 至关 , 关 [令 ]尹喜曰 : ‘子将隐矣 , 强为我著书 .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 [莫知其所终 ]” ( < 史记 @ 老庄申韩列传 > )  相似文献   

4.
熊伟 《科学文化评论》2009,6(3):112-117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  相似文献   

5.
“涅檗”是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译为“灭度”、“寂灭”等,谓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晋·僧肇《涅檗无名论》中说:“涅巢,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粲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后世把僧人之死也叫涅檗。  相似文献   

6.
无缝人生     
且庵 《知识窗》2014,(5):21-21
东坡有篇小文《别石塔》,寓意深远:“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缝。’石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坡首肯之。”  相似文献   

7.
周灭商以后,分封诸侯,将同姓子弟或有功的近臣封到各地为王,目的是稳固其统治。晋国就是周初众多诸侯国之一。 《史记·晋世家》载:“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日‘虞’,故遂因命之曰虞。”周成王时,周公灭唐,成王以唐封叔虞,是为唐叔虞。 “唐”在今天山西翼城一带,晋国的早期都邑——故绛即在此  相似文献   

8.
郭炜 《知识窗》2007,(1):25-25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晋臣中行文子说:“君子之谋也,始、哀、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君子谋划一件事,对这件事的开始、发展、结果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不是很难吗?这里“三不知”说得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时“始、中、终”作了很详细的阐述:“‘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明代的医学著作《疮疡经验全书》曾这样描述乳癌:捻之内如山岩(通‘圣’),故名之,旱治得生,迟则内渍肉烂见五脏而死。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十八章【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字词】好,音hào好,喜好,喜欢。自用,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贱,卑贱,此指地位低下的人。自专,独断专行。反,  相似文献   

11.
草木有心     
潘姝苗 《科教文汇》2014,(8):I0001-I0001
草木有心,我一直相信。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有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语令人良久思忖。  相似文献   

12.
郭颖 《百科知识》2007,(12X):30-31
《辞海》1999年版解释诡“木材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者,称为‘阴沉木’,也叫‘阴木沙’。一般多为杉木,质坚耐久,旧时以为制棺木的贵重木料。”  相似文献   

13.
“见贤思齐“语出孔子《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良的人,便想自己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良的人,便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像他那样的缺点。”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自我人格修养,培训人们的谦虚美德。  相似文献   

14.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相似文献   

15.
报载:日本一家商社别出心裁地推出一种“生日书”的新产品,全套共有365册,内容是当天生日者的运势、诞生花、朋友关系,当天出生的著名人物、当天的过去史迹等。以之赠人,收受者会因对方记得自己的生日而大为感动。产品投放市场,十分畅销。“生日书”何以有此效应呢?用这家商社总裁的话说:“给产品里加点儿‘味精’!”“给产品里加点儿‘味精’”,的确很有见地,也给我们以启迪:现代人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宠爱富有“头脑”的高新技术产品。故而,我们生产企业在开发产品中,一定要注重采用高新技术,进行智慧的设计,增…  相似文献   

16.
话说麻将     
麻将,又名“麻雀牌”,简称“雀牌”,是我国发明的一种娱乐用品。据史载,麻将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14世纪。它是由纸牌马吊演变而来的。据近代著名学者徐珂的《清稗类钞·赌博类》载:“麻雀,‘马吊’之音之转也。吴人叫禽类为‘刁’去声读,不知何义。则麻雀之为马吊,已确而有征矣。”麻将的确是对马吊牌的丰富与发展,这点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明末天启年间,盛行马吊。马吊牌共40张纸牌,有一文到九文、一千到九千、一万到九万等。后来演变成为麻将的“筒”、“索”和“万”。还有一张零,后来变成麻将里的“白板”。马吊是从零到千…  相似文献   

17.
王丽梅 《科教文汇》2008,(19):234-234
“金屋藏娇”讲的是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世人又称之为陈娇,芳名阿娇。堂邑侯陈午之女,母亲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日:‘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曾有一家企业从我国进口的中药材严重滞销,该公司在考察市场时发现,保健性饮料在市场很畅销,于是老板突发奇想,把中药材和饮料“加”在一起生产出中成药饮品,一上市便大受欢迎,积压的中药材也相应地成了市场上热销的保健饮品。无独有偶。日本一家商社别出心裁地推出一种“生日书”的新产品,全套共有365册,内容是当天生日者的运势、诞生花、朋友关系,当天出生的著名人物、当天的过去史迹等。以之赠人,收受者会因对方记得自己的生日而大为感动。产品投放市场,十分畅销。“生日书”何以有此效应呢?用这家商社总裁的话说:“给产品里加点儿‘情感’!”  相似文献   

19.
如今。情书已渐渐走出入们的视野。然而,在过去的年代.蝇头小字,鸿雁千里,一纸情书,寄托无限思恋。而且,那些有才华、有智慧、有性情的前人们,创造了一个个情书之“最”。最感人。1911年4月24目深夜,革命党人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挑灯写下两封遗书.一封是给父亲林孝颖的《禀父书》,另一封是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巳成为阴间一鬼。  相似文献   

20.
由于“索卡尔事件”的发生 ,“科学大战”被西方媒体传得沸沸扬扬 ,可以说在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大地震”。这场“大战”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是知识界少有的 ,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从表面上看 ,这场论战发生在“有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 ,似乎是一场科学与反科学之间的较量。实际上 ,当我们冷静地解读论战双方的文本时 ,就会发现 :论战双方阵线并不分明。在“科学卫士”中 ,有“科学”和“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而在“后现代思想家”中 ,也有“反‘科学’”和“反‘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