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也是班主任建好班集体的基础工作,能使学生牢记规范要求,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不仅需要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而且还需要掌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不断探索,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来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阐明道理与引导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行为训练既要阐明道理,又要引导实践.马卡连柯曾指出:“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道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道鸿沟填满.”因此,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
结合生物教学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赵淑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前由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指导中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气长的重要措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叫每个中学生...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简称<规范>)是国家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全面开展小学生规范教育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及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循序渐进,切实抓好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4.
媒体链接     
《江西教育》2004,(8):21-21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新守则规范教育部近日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除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外,新的守则和规范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新的守则和规范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原来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继发布于1981年、1991年和1994年,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之友》2004,(6):56-57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日前,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形成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下简称《规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守则》和《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  相似文献   

6.
为了把职业高中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切实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都极重要。《规范》重在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  相似文献   

7.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自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笔者在通过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 抓好德育教育,造就“四有”新人。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要依靠教育。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抓好基础文明教育。我每接一个初一新班,首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理解条文,熟悉条文,知道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是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建立学生日常行为监督小组,坚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每周进行一次考评,使学生养成讲礼貌、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个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他们应该严格地遵守,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是生物学教师的责任。我们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了在生理卫生教学中进行《规范》教育的具体目标,并付诸实施。一、《规范》第一条:“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我们结合生理卫生中  相似文献   

9.
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银川九中李映萱构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了中学生行为准则,为了落实《行为规范》要求,针对我班学生存在的违反《行为规范》的现象,我设计了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题的班会。准备:提前一周召开班干部会确定本次...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星云     
国家教委颁发《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国家教委日前正式颁发《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贯彻实施《规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根据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努力方向。《规范》的颁布和实施,不仅将有力地  相似文献   

12.
谈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山西长治医学院石学文,郑湘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何春玲 《考试周刊》2011,(31):143-144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自觉遵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守则》和《规范》;使《守则》和《规范》成为对学生多元测评的一个依据;使《守则》和《规范》教育成为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苏毓敏 《辽宁教育》2000,(12):20-20
搞好人际关系,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人际关系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大青少年具备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理顺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实现其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惯和养成,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巩固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教学实践改变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不再囿于课堂的一张试卷,而是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考察学生如何做身边小事,如何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促使学生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在点滴小事中见精神、见风格,坚持不懈地从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达到积善从德.  相似文献   

16.
<正> 国家教委在1994年3月颁发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它是每一个中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求严格遵守。为了配合学校落实规范,我们在《生理卫生》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对学生渗透《规范》教育,收效良好。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规范》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就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坐、立、行和读书、写字姿势”,我们结合《生理卫生》中的第三章《运动系统》骨胳一节进行《规范》教育,利用“骨质的化学组成”讲解青少年时期的骨胳成分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骨质柔韧,硬度小,弹性大,易弯曲。如果长期不注意正确的“坐、立、行和读书、写字  相似文献   

17.
规矩与方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开封高中许向东构思:近来,我发现班上一些学生在言谈举止和着装上不符合中学生的身份,学习方面也存在事倍功半的情况。家访中也了解到个别学生生活上缺乏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这说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不少规定,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罗华暑 《班主任》2004,(12):28-28
笔者长期担任班主任,根据德育大纲要求经常要组织中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由于其中条款多而杂,学生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好操作。笔者通过不断总结,并结合学校其他方面的要求,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涵盖的内容以“四言打油诗”的形式归纳成班级公约,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告之如下,仅供  相似文献   

19.
在对学生实施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注重教师行为规范的研究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心理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中小学生基础文明道德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高耗低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知行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它没有成为广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事实上,普遍存在于规范教育中的非人文化、非科学化和简单化倾向,是导致我国学校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