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温度梯度驯化得到了一株适用于工业中高温生产酒精的工程菌——Z.mobilis基因工程菌。对该工程菌株进行温度、发酵起始pH、接种量、发酵周期以及添加营养盐的优化试验最终得到该工程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即发酵温35℃,发酵起始pH 6.0,接种量为10.0%,发酵周期48h,添加营养盐10 mg/L是最佳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下,酒精得率为94.0%,酒分9.5%(v/v)。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卡拉胶为载体,运用包埋法制成凝胶型珠,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分批式工艺啤酒发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固定化酵母细胞,每克凝胶珠酵母细胞数峰值达1.6×109,死亡率在4.0%以下,凝胶珠直径1.5~3毫米,承压350克/厘米2,在分批式发酵中可反复使用20批次以上,持续时间30多天,颗粒较完整。分批式发酵工艺主酵时间可缩短到24小时内,后酵时间缩短至一周左右。30公升分批发酵试验制备的10.5°啤酒,酒液透明度好,口味较纯正,成啤感官及理化指标与传统产品10.5°啤酒相似。个别样品二氧化碳偏低,发酵度较高,酸度略高。总体上确立了固定化酵母实验室30公升分批式快速发酵的工艺参数,为进一步中试和企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FUS50全自动控制发酵罐,以L-赖氨酸高产菌As1.563为试验菌株,针对豆粕水解液和生物素进行优化培养基试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豆粕水解液和生物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0.8%和45μg/L时,发酵培养72小时左右,L-赖氨酸积累可达145g/L.  相似文献   

4.
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过氧化物酶系的固定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价结合法将木素过氧化物酶(Lip)与锰过氧化物酶(Mnp)固定于聚氨酯泡沫上.固定化酶的Lip与Mnp活力分别为1.45 U/g(泡沫干重)和0.49 U/g(泡沫干重),酶活回收率分别达到34.79%和27.78%.固定化酶Lip和Mnp热稳定性提高,在温度达到50℃时酶活损失均少于20%.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稳定的pH范围前后都扩大了0.5个单位.固定化酶重复利用性好,连续使用6次,酶活力损失少于3%.  相似文献   

5.
以羽毛为底物发酵产角蛋白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成岗  郑晓冬 《科技通报》2009,25(4):451-455
以角蛋白酶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以羽毛为底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D-N2生产角蛋白酶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含量为0.5 g/L,MgSO4含量为0.2 g/L,KH2PO4/K2HPO4含量为0.35/0.7 g/L时有利于角蛋白酶的产生,验证试验证明发酵24 h时角蛋白酶活性为(66.5±2.04)U/mL:各组发酵液pH值均呈上升趋势,发酵残留物重量也随发酵培养基组成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表明以羽毛为底物发酵产角蛋白酶为一复杂过程.以天青角蛋白和酪蛋白为底物对酶活测定的结果表明了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发酵玉米芯酶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丝酵母(Candida sp.)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质的耐受力,从而增加了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得率。玉米芯经酶水解得到水解液,在30℃下采用假丝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接种量5%(体积比),种子龄20 h,氮源组成:2.5 g/L的酵母浸膏,2.5 g/L的胰蛋白胨,250 mL三角瓶装液100 mL,初始pH值6。在此条件下,木糖醇得率达65%。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预处理的成本,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家蚕丝素制成丝素溶液,加人大肠杆菌细胞混匀凝固后,再用戊二醛固定和交联,制成固定化细胞丝素凝胶,用于转化延胡索酸为L-天门冬氨酸。测定了固定化细胞转化率和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底物的流速,可使转化率达到95%以上。在转化率为95%时,达到最大转化效率,产率为6.31g/h。连续使用一个月转化原活力仍保持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核黄素、玉米浆)对粘红酵母2.102的生物量以及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碳源、氮源、pH值等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30g/L麦芽糖,10g/L酵母膏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pH值6.0,添加0.03‰的核黄素和0.6%的玉米浆为最佳的培养基组成。在上述条件下,28℃振荡培养72h,类胡萝卜素产量最高可以达到10.21mg/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克菌灵P系列产品(P308)为核心的酒精无酸发酵技术,替代传统酒精业生产中普遍依赖于H2SO4进行杂菌控制的技术。结果表明,添加10~50 mg/L的P308对酿酒酵母的生长、出芽繁殖及酒精发酵没有任何不良影响;10 mg/L的P308即可替代H2SO4完成对酒精发酵过程中常见杂菌的杀灭及抑制作用;以P308为核心的无酸发酵技术还能显著减少酒精生产中蒸馏废液部分的SO42-含量,减少酸对设备的腐蚀,更能显著减少蒸馏废液对环保后续工段的压力及中和废液所必须的用碱量,是一项在节能减排上有重要意义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福 《青海科技》1999,6(2):13-15,24
用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浆采用不同配方分别进行酒精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用马铃薯浆酒精发酵比马铃薯淀粉好。其最适配方为淀粉浓度14%,酒曲添加量7%,糖化酶添加量每克淀粉100单位,发酵时间为72小时,其出酒率为12.11%。  相似文献   

11.
无酸发酵复合酶是一种新型高效生物复合酶制剂,作用时间长,抗药性小.能有针对性杀灭和抑制产生起酒精生产过程中产酸对发酵有害的杂菌,而对生产酒精酵母没有任何影响,是一种专为提高抑菌效果及原料利用率,同时由于发酵pH的提高,促进酵母代谢,提高酒精度,降低成熟醪残糖,减少有害废水排放.可以完全替代硫酸的使用,防止因使用硫酸导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茯苓发酵罐补料液体发酵进行研究。在最佳发酵工艺下,菌丝体产量达12.35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6g/L,发酵时间为一百二十小时。  相似文献   

13.
人类利用微生物的历史可以远溯到数千年前.酿造就是最老的发酵工程,那是人们凭直觉和经验利用微生物发酵.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采用深层培养发酵法实现了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这是发酵工程新的里程碑.此后发酵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一门综合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新学科——发酵工程学也就逐渐形成了.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新技术,加上生化工程的成就,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析、分离和检测技术的长足进步,革新了发酵工程.尤其是七十年代重组DNA的突破,从此可以按工程设计的蓝图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盐分含量的海冰水灌溉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盐分含量的海冰水进行棉花灌溉试验,结果表明:①经过1年3次灌溉和降雨淋洗作用,海冰水盐分含量为1g/L、3g/L和5g/L的灌溉处理,土壤均表现为明显的脱盐效果,在0~20cm表层土壤脱盐率随海冰水盐分含量升高而降低,脱盐率最高为1g/L处理,达到57.22%,分别高于3g/L和5g/L处理3.28%和18.34%;而盐分含量为7g/L和9g/L的灌溉处理0~80cm土壤各层次表现为积盐,以60~80cm积盐最为严重。②各处理以1g/L和3g/L海冰水灌溉棉花果枝数、单颗棉桃重和产量最高,随灌溉水盐分含量增加产量呈递减的趋势,9g/L海冰水灌溉3次的处理与无灌溉相比出现显著减产,减产率为28.48%;7g/L和9g/L的2个处理,棉花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都有降低趋势,但各处理间棉纤维品质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海冰水长期灌溉效应及海冰脱盐技术,建议采用3g/L海冰水进行棉田灌溉,并要注意配合必要的灌溉和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利用采自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某林场东北红豆杉(T.cusuidata)的树皮等部位分离筛选出高效的产紫杉醇的菌株[1],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的方式,观察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综合TLC、HPLC的结果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90.0mg/L苯甲酸钠,60.0 mmol/L丝氨酸,120.0mg/L苯丙氨酸,1.2mg/L乙酸铵时紫杉醇的产量较高;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依次为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40.0 mg/L苯丙氨酸,10mg/L乙酸铵时,紫杉醇产量为(420.012±1.3)μg/L,比对照组(380.002±1.0μg/L)高,证明通过前体物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含量的Cu/ZnO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并用于光催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的反应中,考察了Cu掺杂量,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双氧水用量,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u/ZnO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能有效的光催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当Cu掺杂量为摩尔分数2%时,Cu/ZnO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果达到最佳,在2%Cu/ZnO催化剂用量为2.0g/L,废水自然pH条件下,光催化降解150min,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率为75.5%。  相似文献   

17.
以枸杞、大枣为原料,添加葡萄酒高活干酵母,制得枸杞酒。对工艺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单因素:糖的添加量、枸杞与浸泡枸杞的水的比、柠檬酸添加量、葡萄酒高活干酵母添加量、前发酵时间、前发酵温度,进行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最佳糖添加量与发酵液的比为1:8,最佳浸泡枸杞与水比为1:10,最佳柠檬酸添加量为6g/L,最佳酵母添加量为枸杞干重的5%,最佳发酵时间为6天,最佳发酵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鄂尔多斯高原优质野生沙棘为主要原料,以天然的纯蜂蜜为辅助原料,发酵得到的蜂蜜沙棘酒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沙棘酒对蛋白不稳定,添加150mg/L皂土处理可使酒体蛋白稳定;但酒对铁、铜、氧化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利用采自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某林场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的树皮等部位分离筛选出高效的产紫杉醇的菌株[1],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的方式,观察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综合TLC、HPLC的结果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20.0mg/L苯丙氨酸,1.2mg/L乙酸铵时紫杉醇的产量较高;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依次为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40.0mg/L苯丙氨酸,1.0mg/L乙酸铵时,紫杉醇产量为(420.012±1.3)μg/L,比对照组(380.002±1.0μg/L)高,证明通过前体物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即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而生物发酵工程不仅具有最为悠久的历史,而且是千年酿酒文化的密码。从粮食到酒,整个酿造过程包括酒精发酵、淀粉糖化、制曲、原料处理、蒸馏取酒、老熟陈酿、勾兑调味等诸多神奇的节点,而发酵就是诸多神奇环节中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