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青少年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内部矛盾是推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智力因素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个性相对稳定和比较完整。教学实践表明,遵循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提高教学实效必须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那么,如何贯彻这项教学原则呢?  相似文献   

2.
谢倩 《教学与管理》2007,(10):147-148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心理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持续人的一生,其中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最为显著,也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形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美术教学是发挥其作用的主要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心理规律缺乏研究,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谈起,倡导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教育规律,坚持有效心理导向,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学生个体的思想感情,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如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挖掘其潜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学生入学前后的环境不同,以及心理发展滞后,使其心理产生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群体意识、创新意识、自律与自信心等方面的不适应。针对这些心理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大学生面对当今社会竞争发展机制与现实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试图在体育运动实践及其文化思想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并获得领悟人生,体验社会,达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07,(7X):3-3
我国首次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已开始,这一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样,对我国10万多名6岁至15岁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发育状况测查,以建立我国儿童青少年各阶段心理发展的标准与常数,编制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手册。  相似文献   

7.
张成轩 《教书育人》2001,(17):22-22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驱动力,每个学生都期望受到注意与赏识,要有目的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心需求,有意识地进行心理教育,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对教学内容适当的旁征博引,富于哲理情趣的导入,面向全体学生,实…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要,又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去满足儿童的精神需要,探索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意示、个性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松开了套在学生身上的多种缰绳,营造轻松、  相似文献   

9.
教学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着力创设一个师生双向互动、并在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发展思维能力的教与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质疑能力,要有助于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及合作的意识。教学民主性原则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原则,正确运用教学民主性原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戴启飞 《农村教育》2007,(11):51-52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手段等因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既有物质的联系,又有心理的相互作用.这种心理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教学心理环境。良好的数学教学心理环境对数学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优化数学教学心理环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心理教育原则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朱小蔓 《中国德育》2007,2(4):16-18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与科技素养的形成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科学与技术教育要重视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生理、心理机制。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内在的人文性进行科学教育,利用科学教育中的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欣然地接受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积极心理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行动的重要区别以及工作重点,阐明了心理教育与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以揭示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质量的规律,为优化我国青少年整体心理品质,使其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形成学生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5.
儿童学习心理角度的数学化过程的认知顺序经历模型化、符号化和实践化,是儿童数学学习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心理过程主要有类比与模仿、概括与归纳、检验与判断、内化与生成,具有延续性和循序渐进性;发展阶段有动作阶段、表征阶段、元认知阶段。儿童数学化过程对教师确立儿童本位的教学思想、精心选择儿童发展的学习材料、营造因材施教的育人氛围和强化儿童数学学习的策略意识具有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悄然变化,一改过去只注重知识传递的传统方式,越来越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与思考,即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每节课下来,反恩教学过程,总感到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需要进行改造。校园里有个警示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它既是对学生说的,更是对我们教师讲的。一般来说,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并非难事,难的是按照数学知识的发展线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把好的课案变成好课。课案与课堂的有机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的融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多的要依靠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这个平台,研究课堂教学,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积极心理教育的历史定位以及工作重点,阐明了心理教育与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以揭示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质量的规律,为优化我国青少年整体心理品质,使其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节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抒发和交流的过程,它不是平板单调的,而是波澜起伏的。不同的课堂节奏,有着不同的韵味,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自然是不同的课堂效果。教师合理掌握和适当调节教学节奏,对准确、有效地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般而言,主要把握好以下四要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机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生“心理基地”引起的心理效应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与才干。它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与说服力、应变力与组织力,以及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共鸣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巧用“5+1”来调和课堂,从而彰显教师的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家庭结构也在迅速发生着改变,同时中学生学习负担的不断加重以及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发生的各种青少年恶性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关心中学生的心理就是关心他们的前途!关心国家的前途!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靠单一的心理课程来支撑,它必须在完整的生活和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