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洪波 《今传媒》2012,(3):111-112
统计复用作为节省编码码率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广电系统中得以广泛应用,选择合理的统计复用技术对于提高编码复用系统的带宽利用率起决定性作用。我站使用的Reflex统计复用技术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缩减了视频编码码率,使编码复用节目平台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更多的节目,提高了节目平台的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2.
带宽机器     
带宽的重要性 每种信号都要占据一定的频率范围,我们称该频率范围为带宽。如语音的频率范围主要在300~3400Hz之间,故电话线一条话路的带宽近似于3KHz,彩色电视信号的带宽约6MHz。故传送彩色电视一个频道的带宽要比电话线路宽得多。 为了使信号在通过信道的失真尽可能小就要求信道的带宽尽可能宽。申农(Shannon)定理告诉我们,信号传输的极限数据率与信道的带宽成正比。众所周知,不同信道的带宽是不同的。对于数字信号传输来说,通常用每秒的比特数作为单位。如同轴电缆的数据传输率为20Mbps,光纤的数据传输率可达几千Mbps,而5类双绞线的数据传输率只有10Mbps。  相似文献   

3.
邱铉  张莛 《声屏世界》2012,(9):71-72
全光网就是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组建的网络。它用光波技术代替了用户与用户之间原有的电信号传输与交换,不再经传统的光——电——光转换,在整个光传输过程中直接对光信号进行处理,即数据从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过程都在光域内进行。光缆传输与  相似文献   

4.
1、简介2、原理3、系统框图及结构核心4、主要优点5、数字电视广播中的应用1、OFDM技术简介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它可以被看作一种调制技术,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复用技术。OFDM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传统的FDM与OFDM带宽利用率比较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信号将以数字压缩的形式传输,首先根据信道的带宽和载噪比来选择适当的传输容量和调制方式,再通过对前端调制部分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用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来产生受基带数字信号调制的模拟载波,以频带传输的方式,利用原模拟信道传输MPEG-2数字压缩电视信号,提高信道频带利用率,扩大节目容量,达到经济、可靠、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朱丹 《声屏世界》2012,(12):53-53
SMS用户管理系统是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用户的所有电视传输信号通道进行授权控制,对信道的使用按用途不同实行不同的计费,对非法收视的用户的信道进行强制性锁闭。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工作于1785-1805MHz频段,它将此段频率分为40条射频信道,每条射频信道的带宽为0.5MHz,供一个子系统使用。它包含32条CDMA码道,这些码道采用直接扩频CDMA技术共用同一条射频信道。每条射频信道中的0码道定义为接入码道,其作用为完成用户终端的初始接入、无线基站呼叫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广播系统信息、以及提供系统同步标志等,其它码道用于话音或数据通信等业务,称为业务码道。 此系统之所以具有目前国际上最高的无线频谱利用率,主要是因为采用了以下3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理想的交互式VOD用户接入系统要求能够准确、迅速地获取并解析用户指令。再向上提交给点播服务器响应相应的点播操作,在操作完成之后,还可以及时地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用户。根据点播信号上行信道的结构,接入方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基于双向HFC线路实现双向通信的点播:第二类则是利用PSTN电话网络或是GSM/CDM网络作为上行点播信号传输信道.下行继续利用原有模拟电视HFC线路作为下行视频传输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建设宽带业务网的技术选择上,主要存在两大流派,即ATM和IP。ATM(异步传输方式)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采用异步时分复用的方法,将信息流分成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高速交换。ATM允许在单个物理接口上复用多条逻辑连接。ATM技术主要特点:1.易于硬件实现:ATM技术采用固定长度的分组(53个字节,称为信元),目的是为了实现高速的硬件交换。2.带宽按需分配:网络根据用户的业务特性及要求的服务质量等级分配带宽资源,同时建立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虚通路(VC)。在无信息传输时,此带宽资源将可供其他…  相似文献   

10.
对比之下统计复用方式中的每一条链路(虚电路)是在网络连接时定义的,而且在实际需要真正的数据传输之前并不分配带宽,也就是说网络中的带宽是以一个一个数据包为基本单位动态分配的。如果在某一段短时间内突发数据量超过了传输设备所能处理的限度则网络交换机采取缓冲措施将数据先存储稍后再发送,如果这种过载状态持续时间超过某个限度则需  相似文献   

11.
引言根据数字多媒体广播建设项目的任务要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负责研究在Ⅲ波段多媒体、多频率块的广播播出,以及在北京六环以内构建发射单频覆盖网。为了能够建设这一网络,我们必须了解DAB/DMB广播覆盖的研究实质。研究DAB/DMB广播覆盖实际上是研究信号经过前端编码复用后,无线电波在Ⅲ波段——电视11频道(207MHz—215MHz)以COFDM方式进行传输时在北京城区的覆盖特性。因此,它的特性就是一定频率、一定环境、一定传输方式下的移动通信无线信道衰落特性。本文将利用现有的无线信道仿真模型资源,结合北京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选择一种或几种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仿真工具构建无线衰落信道模型,通过实测调整传播信道参数,使仿真的结果符合实际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数字化广播电视设备已越来越成熟,数字音频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充分发挥了数字信号易处理集成、音质优良和抗干扰的优势。 AES音频工程协会和EBU欧广联,制定了基于有线传输的数字音频传输标准AES/EBU标准,也称IEC—1992,ANSI S.40—1992或IEC—958标准。要求传输介质有较宽的带宽并支持数字音频信号的串行  相似文献   

13.
在卫星传输技术当中,使用卫星车作为广播电视远程发送数据,让其能够提供相应的上传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广大观众朋友在第一时间内收看到更多经常的节目,从复用技术出发,通过分析复用技术在卫星传输系统当中的方法以及结合笔者使用卫星车传输信号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笔者使用卫星传输的优势。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地面站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改造的过程,并在实际的建站过程中使用及验证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是整个网络的基础。它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很广。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定义,物理层的功能是:“为在链路实体间传送bit流而对物理连接的接通、维持和拆除,提供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方面的方法”。 这表明,物理层技术主要涉及信号传输、传输介质及信道接口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数字录像机通过磁头和磁带系统的记录和重放过程,可以理解为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任何原因导致信道中信号传输的不畅或堵塞,都会形成信号记录或重放的损害。 不论是模拟录像机还是数字录像机,长时间录放都容易出现的通病是糊磁头。如何避免并解决好糊磁头的  相似文献   

16.
奥创利最近推出TransOptix系列的最新产品,该系列产品将为用户的点到点快速以太网提供一套经济的光纤到桌面的解决方案。 TransOptix系列产品所采用的结构可在保护现有的铜缆局域网投资的同时,平滑地过渡到以光缆为介质的网络系统。该转换器主要是针对如何将现有UTP、STP等铜缆上传送的信号转化到可以在多模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同时这一产品系列也是一组有源的介质转换设备。在该系列中,最早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提出使用随机天线阵列物理层传输方法来保证信息的安全。这一方法在基站端主要使用多天线,在移动用户端使用单天线,首先由移动用户发送同步训练的符号,基站点在接收到符号以后估计信道,选择一些天线发射,各天线发射信号最后叠加在一起,期望用户最后进行解调。经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是指经过信源编码和系统复接后生成的传输码流的传输,或者说是由数字"0"或"1"组成的携带有电视信息的数据流的传输。本文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涉及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其中主要包括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与特点、不同传输信道及其常用的调制方式和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数字编码技术在广播技术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E1做为一种原本用于电信传输话音的技术也被用在广播的信号传输中,成为广播电台传输节目的重要手段,在基于现有的SDH(即高速同步光通讯网)网络的基础上,通过E1技术利用光纤网络同时传输多路广播节目信号,这种传输是一种远距离的、一点到多点的传输,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低,频带宽、不受干扰等优点,丰富了广播节目的传输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输信息和各种支持系统的增多,更多交换功能与智能赋予传输系统,人们已经用“传送网”概念来代替“传输系统”。因为“网”比“系统”的意义更确切,包含的功能与作用更丰富更广泛。同样地,作为本地交换局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最后一段里程的传输系统(过去称为用户环路载波系统DLC)亦宜称为用户接入网AN,尽管看起来它只是连接本地交换局与用户的接入传输系统,部分或全部地代替本地线路网,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已经具有复用,交叉连接和网管等功能,所以,称接入网更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