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覆杯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经典实验,操作方法为:取一个杯子,将杯中装满水,再用一张不渗水的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缓缓倒置后,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薄薄的纸片将托起整杯的水。很多文献[1-9]专门对覆杯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文献  相似文献   

2.
"覆杯实验"是中学物理中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典型实验,其取材容易、操作简便、效果直观。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强调杯口必须平整。为探寻杯口缺陷对覆杯实验的影响,本实验借助透明矿泉水瓶分别在满瓶水与半瓶水的场景中,通过对比瓶口缺陷与瓶口完好的实验效果,从而得出结论:在满瓶水与半瓶水的场景中,瓶口存在缺陷时实验仍能成功,且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很熟悉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覆杯实验”.在杯中倒满水,上面盖上纸片,按住纸片,将杯倒转过来,放开手后纸片不会脱落,水也不会洒出来.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纸片受到水向下的压强所产生的压力远远小于大气压强对纸片的向上的压力,所以水就被大气压托住了.  相似文献   

4.
覆杯实验通过硬纸片托住倒置的杯中的水,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演示实验之一.图1是2012年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图片,在图片配文中提出问题:"什么力使悬空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流出来?"教科书中讲述到,如果把悬空倒置的塑料管的上端跟大气相通,使水上、下大气压强相等,水就不能留在管中.这就是物理教师们经常用来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因为实验器材取用方便,操作容易,而且效果明显,所以此实验成为初中物理课堂上一个传统而重要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实验的设置目的,主要是创造学习环境,使我们在认识活动中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有些实验所需器材少,操作简便。每个同学在课外都可以做一做,亲自体验,在实验完成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实验一: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或稍厚的纸片盖在杯口上,盖住后观察一下卡片下不能有气泡,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回想课堂中的问题: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当把手移开后,你就会惊讶不已--哇,没有掉下来!进一步思考,卡片下方有什么吗?显然,就只有空气(大气)了…  相似文献   

6.
沈孝兵 《物理教师》2006,27(11):1-31
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如覆杯实验、瓶子吞蛋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教材新增加的易拉罐被压瘪的实验,这些实验都简单易做,这些实验都说明了处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笔者用演示真空中不能传声的玻璃罩做了几个有趣的大气压实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162页图11-3介绍了“覆杯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硬纸片倒置,纸片不会掉,水不会洒。演示实验时,教师必须注意杯中的水要装满,纸片要硬,操作要缓慢等,尽管如此,实验的成功率往往不高。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覆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气压强作用的假设 历来的教材中,覆杯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都被用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取一个玻璃杯,往杯子里面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玻璃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竟然不落下来。是什么力量把硬纸片和水托住了呢?仅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吗?如果仅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那么硬纸片上最多可以挂多重的物体呢?  相似文献   

9.
覆杯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非常生动的实验:取一只玻璃杯注满水,用一张薄塑料片覆盖杯口,然后倒置,将看到塑料片不会掉下,水也不会流出.该实验的解释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其对塑料片施加一个向上的托力,该托力托住了塑料片和水柱.然而做该实验时笔者发现,其实在杯中注入半杯水实验也能成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很少会注意,但由此引起的一例研究性学习令笔者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0.
一、课例探讨 [课例1] 谜语引入. 活动1:感受空气(用手扇风,深呼吸). 活动2: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分别对气球充氢气或空气进行比较,用杠杆演示空气有质量). 活动3:演示覆杯实验和会发声的塑料瓶实验,视频播放可悲的易拉罐实验和瓶吞鸡蛋实验. 活动4:体验大气压存在并很大(视频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再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