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也与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有关,新写实最大的特点是指射人的生存状况,强调对生活原生状况的还原,以直面人生的态度展示了人的生存困境,客观上提供了孕育悲剧的温床,但新写实小说对世俗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认同又抑制了悲剧的诞生,从而缺乏一种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2.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出了现代人生存的悲剧,虽然新写实小说作者取材各不相同,但从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我们大致可分为生存条件的匮乏和都市中小市民小人物的毁灭,前者的悲剧形式作者采用的是以原生态的描写赤裸裸的再现了平凡人生存困境的细节,而在描写都市小市民生活的新写实小说中,“几乎无事的悲剧”给小市民的生活和命运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种原生态描写手法以及悲剧情节的“几乎无事”是新写实小说悲剧意识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小说在当代坛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新写实小说对生存“原生态”的揭示,对芸芸众生之“烦恼人生”的艺术再现,对生存本相的揭示,无疑又与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也是新写实小说在当代走俏的现实根源。本旨在通过对新写实作家总体创作倾向的观照,结合某些具体的本,并从本与现实的双向维度出发,深掘新写实小说所蕴藉、表现的生存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给广大读者展示了大量的生存苦难,这种苦难的集中化叙述方式客观上为悲剧精神的高扬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实际上却没能让人感受到具有冲击性的悲剧力量。苦难叙述的集中与悲剧精神的消解这一悖论的形成与新写实文本过分关注世俗生活、善用反讽手法,与新写实作家“匿名启蒙者”的写作姿态和牢骚满腹的怨恨意识,与读者的接受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小说给广大读者展示了大量的生存苦难,这种苦难的集中化叙述方式客观上为悲剧精神的高扬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实际上却没能让人感受到具有冲击性的悲剧力量。苦难叙述的集中与悲剧精神的消解这一悖论的形成与新写实文本过分关注世俗生活、善用反讽手法,与新写实作家“匿名启蒙者”的写作姿态和牢骚满腹的怨恨意识,与读者的接受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写实小说以叙写世俗琐屑来还原生活的原生态,追求庸碌的生活场景而拒绝浪漫的言说.池莉的人生三部曲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却出现了不同层面的浪漫色彩.新写实话语中的少许浪漫言语有其生成的内在必然性,在强化生存困窘、凸显人与生存境况紧张关系的同时,又呈现出悲剧性质和生存希望的互文效果及独特的审美旨趣,从而使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具有了超越阶段性文学思潮的某些品格.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 ,“新写实”小说以逼真的写实手法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种种烦恼和不幸 ,表现了对个体生命前所未有的关注 ,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人的生存现状及人的生存价值的质疑和探索。“新写实”作家在冷静探索和表现现代人的生存本相的过程中 ,流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市民社会的到来 ,知识分子地位的边缘化是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现实主义小说出现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展示了人生存的困境与不幸,提供了孕育悲剧的温床,但新现实主义小说中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缺失,与悲剧超越的背离,阻碍了悲剧的出现。悲剧隐匿于新现实主义小说,客观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观上则与作家身份的双重变化相通。同时,文中赞美模式的存在也起了相当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以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作品分析基础上,探讨新写实小说的特点和局限性。认为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特质是客观冷静地写生存状态,即追求所谓“原生态”的真实和世俗化的情调。原生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核心特质,成为作家逼近生活的有利途径,使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在真正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绝对还原”,这种对知性的有意消解,制约着新写实小说美学品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章旨在将新写实小说和五四以来(1917—1949)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作一番比较,由此展开对新写实小说局限的反思。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高扬,二是浓郁的悲剧意识;而新写实小说却有着与此完全不同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丧失,二是悲剧意识的缺乏。显然,相对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呈现出思想和艺术的双重倒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文坛对农村生活关注得较少,对农村普通妇女的生存状态与命运关注得更少.《奔跑的火光》弥补了这一缺失,以英芝这一典型形象反映了普通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与命运,并探讨了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作为新写实小说,《奔跑的火光》在艺术上也有一些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以它的直面人生的勇气和真诚,普遍表现出对人的生存命运的关心,通过描写人的生存境况、情感欲望和生命搏动,揭示出入挣扎于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新写实小说的特就是通过平凡、普通、琐碎的生活现象的描写,表现普通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凸现人的生存困境、生存竞争和生存悲剧。《烦恼人生》是池莉的的成名作,作品描写了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通过展示生活的种种无奈和烦恼,揭示了人生的本相与原态。  相似文献   

14.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文学,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但它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新写实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但它在淡化政治之后,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貌和精神状态的接近自然主义的一种写实主义,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变异和发展。新写实小说派有许多重要作家,池莉和方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们以描写庸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为己任,以最富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和“民间”为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及喜怒哀乐,注重生活的还原和人物生存背景、生活状貌、生命搏动、性欲望的描写,从而显示了普遍的人生意义,令读者咀嚼到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厚况味。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小说严格遵从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极力摹写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存之累和精神状态,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媚俗倾向。而这种媚俗倾向又是以失却信仰和理想的追求为代价的。新写实小说应该走出世俗困扰的圆囿,在提高现代人生的精神品位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章着眼于新写实小说的流派特征,从其代表作家池莉的创作入手,展示了她作品中人物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及方式并剖析了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特色,从而探讨了90年代以来“新写实小说”创作的审美变化。  相似文献   

17.
凡俗人生的悲剧——试论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方是新写实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大将,她笔下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大意象群落:一是城市普通市民,二是城市普通知识分子。而方方尤其善于以犀利的眼光开掘深深埋藏在凡俗人生中人性的丑恶与虚伪,将一幕幕真实而普通的人生悲剧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入手,再从悲剧产生原因这一角度把凡俗人生的悲剧分为生存的悲剧、复杂人性的悲剧、婚姻爱情悲剧三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作家登上文坛,掀起80年代文学史上最后一次文化热。这些作家以“零度情感”进行创作,将写作重心移到了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上,在生存状态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时代的意义。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生存意识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新写实小说创造的独特审美态度、它对文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高度展示了新写实小说在展示细节、揭示小人物生存悲哀上的功力。同时,我们发现,小林的形象与巴金《家》中的汪文宣、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利尤其相似之处,都在社会权利话语下产生的异化形象。小说运用了反讽手法、戏谑语言,读罢却令人悲哀。  相似文献   

20.
以池莉的小说创作为例,阐述了新写实小说主要的学特征-注重反映人的生存状态的本色的真实,把注意力倾注在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的表现上;着力于对生活原色的精确描述,而不强调作品的倾向性,在表现方法上,具有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世俗化的人物语言以及用俚俗之语写凡俗场景等特征,并指出,新写实小说表达了一种社会意识和时代情绪,更是一种对艺术大众化的张扬,实践探索和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