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隋初迄清末,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期间,该制度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话本小说“二拍”中多篇婚恋故事即以科举为背景,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其对于婚恋文化的影响。科举制明显作用于社会婚恋习俗,并将传统婚恋观念导入其控制之下,使与科举关系密切的女性皆以“科拳成败”为标准,形成普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婚姻制度、婚恋习俗、婚恋观点三个方面对商周的婚恋文化进行了考察分析,结论是:商周虽然实行的是夫权制度下的一夫一妻制,但由于社会依然保留了部分原始习俗,才使得妇女在婚恋活动中较为自由,对妇女的贞节观也很淡漠.  相似文献   

3.
描写人与异类之间的婚恋,在宋代志怪传奇中颇为常见。作为一种特异的婚恋现象,这些异类姻缘故事较为强烈地折射出两宋时期人们的世俗婚恋样态和理想,以及女性悲剧、文士游狎等寻常人生世相,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4.
《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是周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反映婚恋习俗的诗歌数量最多,最为丰富多彩.婚恋风俗中关于“媒”俗文化的描绘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1,(6):45-51
人妖婚恋是指人类与妖怪在情爱或性爱的基础上产生的恋爱与婚姻关系。《太平广记》中收录了百余篇涉及人妖情爱、人妖恋爱、人妖婚恋情节的小说,这些小说有着明显的社会文化印记,如反映缔结婚姻方式、婚俗礼仪等婚俗文化,狐信仰、虎信仰、龙蛇信仰等民间信仰文化,以及佛道文化等。这些小说不仅为后世人妖婚恋小说的创作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6.
刘五一 《天中学刊》2005,20(3):71-74
郑卫婚恋诗丰富多彩、内容广泛,但更多地表现了周代后期"礼崩乐坏"的背景下,青年男女冲破旧礼节的自由歌唱。郑卫婚恋诗包括四类:一、热烈奔放的情诗;二、曲折感人的恋诗;三、丰富多彩的婚姻诗;四、畸形变态的婚恋诗。它们是周代特别春秋时期社会的真实反映,具有质朴、淳厚、真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解析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涉及诸多方面,情歌对唱、恋爱见习、技艺传授及婆媳相处是其主要内容。婚恋教育习俗对于提升苗族同胞的人文素养、培训生存技能、构建和谐婚姻家庭、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苗族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诗经》以和谐的韵律,优美质朴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总貌。十五国风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古老时代人们的婚恋习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例,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年婚恋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日益成为家庭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者以参加第三届湖北青年相亲文化节现场相亲互动的未婚青年为主体,从性别、年龄层次、参与性、主动性、真诚性、婚恋心理认知、婚恋心理测试、婚恋心理咨询等多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当代未婚青年婚恋心理调研分析,了解未婚青年的婚恋心理状态,探究心理因素与婚恋现状的关系,为相关部门加强对相亲者正确婚恋观的引导,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先秦婚制和婚俗是产生《诗经》婚恋诗的社会土壤,《诗经》婚恋诗也因而分为贵族婚恋诗和民间情歌两大类。这两类婚恋诗,都从不同的层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婚制和婚俗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婚恋生活的不同影响。通过时《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先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人民勤劳勇敢。畲族文化中女性的地位、生活习俗、劳动观、婚姻观等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她们充当着特定的角色,对于该家族承担一定的义务,拥有一定的权利,畲族的文化渊源和历史经历所浓缩或转化成的民俗风情,丰富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网络所带来了的问题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网络婚姻的现状入手,着重讨论不同人群对网络婚姻的不同看法,以及网络婚姻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最后探究网络婚姻产生的根源及其实质。只期从网络婚姻引起的社会反响之中,发现些许问题和它可能带来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3.
拉祜西的婚姻文化是其历史与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对拉祜西婚姻文化的考察,实质上是对该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层解读。由于自然地理、人文社会及历史文化等原因,拉祜西形成了独特的婚姻文化。通过调查,对拉祜西的婚配范围、婚姻缔结的方式和婚礼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从中得出拉祜西的婚礼习俗遵循重礼轻物、平均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武静 《太原大学学报》2006,7(4):16-18,21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改变,军婚的法律保护措施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回顾我国对军婚保护的历史,分析军婚现状,对军婚的法律保护手段提出质疑,并从相关法律以及社会现状与社会道德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俗作为一种特色资源的民间文化,它承载了厚重的客家历史。民俗文化是乡间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创造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的内在实质。客家山歌、哭嫁歌、宗法意识等民俗视阈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客家民俗与客家女性生存地位有着重要的深层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楚、秦两国在中国进行着最激烈的争夺,他们在军事上进行的殊死搏斗,实际上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观念行为的较量。因此对于这段时间楚、秦两国的社会生活习俗进行一些比较,可以看出两国社会生活的大致发展状况。他们在观念行为、婚姻生活和对待女子的态度上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他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一些习俗,直接反映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观念行为,这些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小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婚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借助一些例子,分析对比了中英婚俗中所选用的物品、数字、声色以及所进行的仪式,以期说明中英婚姻礼仪中虽然婚俗形式存在差异,但人们祈吉祝福的愿望是一样的,中英婚俗中都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苗族婚俗,女性始终是一个自由的主体,不管是恋爱、结婚还是离婚,女方既自由主动又受人尊重,她们同男性一样平等地享有婚姻的自由。这种女性文化观与苗族较少受汉族文化影响和自身的历史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对她以前的男性作家的男权意识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给以反拨,以女性的视角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构建自己的婚姻观念——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小说通过描绘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平凡琐事,深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历史的进程,展示了这位女性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与深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比神话和史诗更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试图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古希腊婚姻仪式进行分析,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古希腊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