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司马迁的发愤之作《史记》130篇,除《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和《陈涉世家财,都有“太史公日”,其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司马迁的自传,说的是《史记购写作心态及全书各篇的写作意图,可说是一篇大“太史公日”。另外,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心也是讲《史记》的写作,与《自序》合壁生辉。司马迁承父业修史,而父子同称“太史公”。这样,“太史公日”中的“太史公”,有的是司马迁自称,有的称其父司马谈。除了最明显的父教子之类的场合外,已无法确知何者为父,何者为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所有…  相似文献   

2.
李陵之祸在修史主旨、修史决心、抒情性、选材、风格等方面对《史记》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李陵之祸是司马迁的不幸,却使《史记》成为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有三处令人费解的谜团,似乎与司马迁的“实录”精神相悖。事实上,这三个谜团背后隐藏着太史公的大智慧,即以重“实录”亦“爱奇”、持“秉笔”不避爱憎、为立传更为立言的方式写一部他心中的“春秋”。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5.
一发愤著书的由来包世臣曾在他的《艺舟双辑》中说: “(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这是包世臣对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如实理解,可以说是知音之言。的确,司马迁在被刑后而不死者,是“以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最为杰出的辞赋理论家之一。司马迁为辞赋家立传并在其传中大量录入辞赋作品。“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学思想,只有联系屈原屈作,才能全面理解“发愤著书”说的丰富内涵与深层意蕴。《史记》中首次出现了“楚辞”的名称。考察《史记》中“辞”、“赋”、“辞赋”、“楚辞”等概念的使用有利于我们了解辞赋名称在汉代的演变情况。在辞赋的功用问题上,司马迁明确地表达了自己重于讽谏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中“本纪”是专门为皇帝立传的,而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却名列其中,可见,在司马迁心目中,项羽虽然兵败自刎,但仍是一位可敬可叹的英雄。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和屈原有着相同的思想感情;《史记》具有象《离骚》那样高度的文学性;《史记》具有—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故鲁迅誉《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9.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给他单独立传,只在《孟荀列传》的末尾附了几句简短的话: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生活的这一时期,正值春秋战国之际,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争权夺利,相互间进行着多次残酷的战争.“强之劫弱,众之暴寡”,列国割据,征战不休。孟子说他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当时热衷于征战的诸侯,他们不惜投入庞大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以其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巨著《史记》,奠定了历史科学的基础,而为炎黄子孙所世代敬仰.一部《史记》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秦汉以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也使我们有幸看到作者唯物的进步思想.其中《货殖列传》一文即是司马迁唯物的进步思想的充分表述,此文不仅仅是为“货殖”立传,而是从总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去寻求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集中反映了司马迁唯物的社会历史观和进步的经济思想.在我们欲图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以推动四化进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真研究一下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我认为是有益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四始”是毛公总结出的作诗的最高要求,也就是要求诗人把诗歌创作和国家的命运、王道的兴废结合起来。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四始”无关。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一书运用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但这与司马迁重"实录"的精神并不矛盾,这些神话传说体现了先秦文化从巫文化到史官文化的演变轨迹,最终完成了从巫文化的感性精神到史官文化理性精神的重要转变,上古神话传说历史化过程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勾勒出了上古历史的完美画卷,在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文运事,用文学之笔塑造历史人物成为典型形象,从而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因此,司马迁又是一位文学家。司马迁是创立中国文学理论的先驱者,语言巨匠,散文大家,他所写的史传人物是实录而不是虚构,但他做到了史笔与文笔的交融,对史传人物生活细节的遥情想象,高于生活,仿佛虚构,而合于实录之度,因此《史记》人物不是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14.
再说司马迁对传主“为人”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大量出现“某某‘为人’如何如何”,是司马迁关注传主“为人”的显著表征.也是《史记》具有文学特质的内在根源。我们在对《史记》中“为人”一词作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发表其89例用例,分析其所用“为人”的涵义,并进一步论说关注传主“为人”对于写人、对于《史记》的文学性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其中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司马迁通过精谋巧构,专辟两卷集中写刘汉朝廷的贵族女性,将其他众多女性附列于别人的列传之中,并善于通过特定环境来塑造女性。《史记》善于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女性形象,让她们妍媸毕现。尽管对女性的描写多数仅涉及片言只语,但司马迁的女性观是爱多于憎,并对每位女性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将《史记》与《左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史记》在采用《左传》的材料时,显现出以下特点:表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思想《史记》立场;兼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处理;显现出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语言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17.
我们考察汉初120年《史记》中历日的记载,发现有37处与《二十史朔闰表》、《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等今用历谱不合,本文以时为序将其列出。汉初120年也是司马迁去世前的120年.涵盖了他的一生和生前约六十年.《史记》的纪年理应可靠。文中揭发出的矛盾应当得到历史、历法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明代散曲家梁辰鱼创作了著名的传奇《浣纱记》。在结构上,它以吴越历史兴亡为主线,以范施爱情为支线;在人物塑造上,它以塑造历史群象为目的,几位主要人物的用力较为平均;在语言风格上,它兼有多种风格特征,决不仅仅是“雪艳词”。探讨以上问题,可以进一步发掘《浣纱记》的艺术内涵,纠正前人对该剧的一些误读,也可藉此对该剧在文学史、戏剧史上的地位作出新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华夏文明漫漫数千载的发展历程中,史学典籍的记录与传承之功不可忽视,而纪传体史书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历史文献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纪传体文献之雏形《世本》问世,到《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文献的诞生,及至《清史稿》刊印行世,纪传体史书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各个时期,虽历经百世,却依然傲立于世界史库之林.  相似文献   

20.
谋士这一群体在《史记》一书中占有重要篇幅,但近代学者对其研究明显滞后。通过对谋士的人生轨迹、人生追求与才能的探讨,可以见出司马迁对谋士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