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五年制语文课本中的一年级“看图学词学句”这部分教材,是按照直观——抽象——实践这一规律编排的。在“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从图入手,形成词句概念“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插图,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客观事物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巩固所学的生  相似文献   

2.
借助具体形象的图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是“看图学词学句”的特点。第二册编入14课“看图学词学句”,共计104个词语,29个句子和6段韵文。教学时,应借助图学词学句,使学生初步获得词和句的具体概念。教学这类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从图入手,利用图象感知事物,建立词、句概念。看图学词学句的课文,都配有形象鲜明的图画,这些图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安排了两组“看图学词学句”,共10课。每课都有一段短文,并从短文中提出生字,全部用田字格标明。课文编排体现了“发展语言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和学习字词句相结合”的精神。教材主要借助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把语言文字和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把词和句紧密地联系起来,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册“看图学词学句”的特点是单幅图多,画面内容简单,图与词、句的内容联系紧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识字学词学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主要课型。本册要求学会370个生字,其中的129个生字安排在“识字学词学句”中完成。这部分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但不孤立识字;二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是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四是把识字与学词、学句融为一体。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材编排体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揭示了汉字的构字方式,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编排形式各课不同,灵活多变,有看图识字学词学句,有按事物类别识字学…  相似文献   

6.
看图学文是在看图学词学句的基础上发展的 ,其特点是用图把具体的事物和语言文字结合起来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让学生看得见 ,从而对有关事物获得感性认识 ,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发展思维。看图学文要重视图的运用 ,但不能淡化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重点。怎样处理看图学文的“图”和“文”的关系呢?下面以《画》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以图引文 ,注意培养观察能力《画》是一篇看图学文 ,由一首短诗和一幅山水画组成。从字面看四行诗句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行行的意思都违反自然规…  相似文献   

7.
1突出“看”的训练图画是课文内容的直观反映。看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借助图画认识事物、理解词句。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从看图入手来理解词句,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更快。因此,在“看图学词学句”...  相似文献   

8.
看图学文是在看图学词学句的基础上发展的,其特点是用图把具体的事物和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从而对有关事物获得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制和六年制语文第一册,在现行通用课本看图学词学句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进.从义务教育小语大纲的要求来看,大纲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重视句子的教学”.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在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和66个汉字以后,开始安排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这样编排,有意识地把从拼音到字到词到句以及篇的坡度放缓,能比较明显地体现字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词句的概念.教师应充分领会大纲精神,认识教材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颖 《云南教育》2004,(19):54-55
“识字学词学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主要课型。本册要求学会370个生字,其中的129个生字安排在“识字学词学句”中完成。这部分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但不孤立识字;二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是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四是把识字与学词、学句融为一体。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相似文献   

11.
小语新一册吸收以往统编教材的长处,保留了看图学文这类课文形式。它是从看图学词学句向讲读课文过渡的一种教材。肩负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字词句;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受到有益的教育等多项教学任务。其教学重点是看图、学文、进行字词句训练、进行朗读训练。这类课文的教学内容一般由四部分组成。①图画。有单幅图的,有多幅图的。图画反映了课文内容。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还肩负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任务。②短文。有抒情散文、童话、故事。它反映了图画中描述的事物,是教学的重点。③要求学生掌握的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词句与认识事物并重──《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湖南黄祖训《我是中国人》是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的第一课。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把握教材的特点,发展儿童的语言与培养观察能力两手抓,尤应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把学词学句与认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一、观察图画,读...  相似文献   

13.
“看图学词学句”是低年级语文的重点课文。第二册的14课看图学词学句,共包括图画36幅,词和词组63个,以及24个句子和5段韵文。随词和句出现生字116个。还出现了逗号、句号、叹号、问号四种标点符号。从整体来看,这14课看图学词学句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①图文并茂,图画和文字紧密结合。看图学词学句不仅文字简洁生动,而且图画形象鲜明、图画表现的,就是词和句的具体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每一课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有十六页彩色图面,安排了十课看图学词学句教材。目的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句词联系,使学生获得句子的具体概念,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部分教材图画色彩鲜艳,形象直观,有利于一年级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把词句训练同培养观察,发展语言、思维结合起来 “看图学词学句”中每课的图画都与词句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帮助学习词句,又在词句训练中培养观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有的课文,图和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比较含蓄,这就更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清联系,发展思维。如《热爱中国共产党》图上画的窗户,太阳,蓝天上飞翔的小鸟,窗外的花朵,窗内的书桌、书本、笔、像片等,这些事物有什么关系呢?这要同学习词句结合起来才能了解,同时学习词句也得同观察图画结合起来,启发思维,激发想象,才能理解句子中分句间的关系。教学第一句话时,读后让学生思考: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两个意思,是哪两个意思?花儿为什么喜欢太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结合看图,体会花儿和太阳的关系。第三句是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竹排在画中游》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短义。它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秀丽的景色,语言亲切、画面优美。根据教材特点,可这样设计教学。一、由留入手,以图助读“看图学词学句”中的插图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词句的凭借,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碚养观察能力。教学《小竹排在画中游》可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揭示观察、思考:1,这幅图画了谁在做什么?2说说阿中有什么,两岸有什么?3看到箩筐里的米,小孩抱在怀里的鸡,你会想到什么?从老爷爷的动作和表情看,你猜想他在说些什么话?4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  相似文献   

17.
看图学词学句,把图画和文句词语结合在一起,以形象的画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词句意思,适合低年级的教学特点,是为广大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改编的小语二册课本,这类教材有所增加,课本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句子是由词和词组组成、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学词学句就是学习看书读报和写文章的基本本领,为学习语文打下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建造坚实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18.
一、对“看图学文”的认识“看图学文”是这一册新加的内容,是“看图学词学句”的发展,是学词学句到讲读课文的过渡。比起一册来,二册课文一般的篇幅长些了,内容丰富些了,情节复杂些了。而“看图学词学句”的形式由于内容浅,句子短,过渡到学课文坡度太陡,“看图学文”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新形式。“看图学文”通过形象、具体的图画,把词、句和段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词是怎样连成句的,一句一句的话又是怎样连成段的。通过观察图画和字词句的讲解,以达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要从发展语言入手──谈第二册第五组的教学河北承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高雅贤看图学词学句主要是借助图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所表示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把词和句联系起来,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学习字、词、句,从而进一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进行...  相似文献   

20.
低平级“看图学词学句”的课型是凭借图画,把语言文字用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把词、句紧密联系,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建立词和句的概念,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学习这类课文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