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这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沙沙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片被风刮过来的枫叶。又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咚”的一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枚从树上掉下来的野果。再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吱”的一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竟然也是一只蝉—前后共有两只蝉,本来,自己吃哪一…  相似文献   

2.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这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沙沙"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片被风刮过来的枫叶。  相似文献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用来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灾祸就在后面。我没见过螳螂捕蝉,也未见过黄雀吃螳螂,但却亲眼目睹过一场惊险的螳螂捕蝗的战斗。去年暑假,我回到农村老家。有一天,我和村里的几位小伙伴一起来到一片长满青草和小灌木的荒地上玩耍。我们采野花,摘野果,抓蝴蝶,捉蜻蜓,玩得开心极了。当我们围坐下来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时,我发现在我附近的一株小灌木上潜伏着一只螳螂。这螳螂全身淡绿色,长着三角形的脑袋和苗条的腰身,背上披着一副宽大的绿色罗…  相似文献   

4.
[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也在算计他。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和  相似文献   

5.
螳螂捕蝉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相似文献   

6.
在潍河滩     
在潍河滩你能看到生长的树木能看到趴在树木上鸣叫的蝉能看到正走向蝉的栗色螳螂能看到树枝上已经对螳螂虎视眈眈的一只黄雀你最后看到的那个蹑手蹑脚想捕捉黄雀的孩子是我在潍河滩@韩宗宝  相似文献   

7.
某区教研室在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质量调研卷中出了这样一道文言文阅读题(分值为18):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  相似文献   

8.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刘向,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患在后面.从写作上看,刘向运用相似的句式叙述故事情节,但其中有三个略有差别的字值得注意--后、傍、下.  相似文献   

9.
螳螂捕蝉     
园中有榆 ,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 ,欲饮清露 ,不知螳螂之在后 ,曲其颈 ,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捕蝉 ,而不知黄雀在后 ,举其颈 ,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 ,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 ,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 ,不知前有深坑 ,后有窟也。此皆见前之利 ,而不顾后害者也。(《韩诗外传》)注释 :榆 :树名 ,落叶乔木。 方 :副词。相当于“始”、“才”、“正在”、“将”等。 攫(jué) :抓。螳螂捕蝉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584年,吴王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臣子们说:“谁胆敢来劝阻,我就把他处死!”有个年轻的侍从官,想要劝阻又不敢去,就拿上弹弓,揣上弹丸,到后花园去游玩,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一连三个早晨都是这样。吴王发现了,说:“你过来,你为什么要自寻苦恼,把衣服弄湿成这样呢?”这位侍从官回答说:“早晨我去花园游玩,看见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在高处鸣叫着,喝着树叶上的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后面;那只螳螂弯着身子,绕着弯慢慢靠近,想去捕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要去啄那只螳螂,却不知道我的弹弓就在它的下面。这…  相似文献   

11.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了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螳螂捕蝉》一课,薛老师先让学生听写了四组词语,分别是: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成功劝阻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故事。课文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14.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惠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相似文献   

15.
读完《螳螂捕蝉》后,我想:吴王之所以放弃了攻打楚国,不仅是因为那个门客很聪明,更重要的是,当他听到吴王说“敢有谏者死”时并没有冒死相谏,而是讲了树上的三种小动物——蝉、螳螂、黄雀的故事使吴王放弃了攻楚的打算。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庄子·夕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成功劝阻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故事.课文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文章前后照应,从开头的吴王有意攻打楚国,到结尾的“恍然大悟”,一脉相承,一线贯通,构成了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教材第263页复习题的第3题是:“在柳树叶片→蝉→螳螂→黄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共有四种消费者,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次级消费者是_,三级消费者是_。”在《教学参考书》上提供的答案是:“蝉,螳螂,黄雀。”即在这条食物链中,三级消费者仅有“黄雀”,而“鹰”则不属于三级消费者。笔者认为,根据教材的有关定义:“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鹰”是以小型肉食动物──“黄雀”为食的,且是一…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我们几位同学抓来了几个螳螂,把它们暂时关在实验室的木柜里。第二天到校,就到实验室去观察。发现其中一个螳螂在搏斗中被另外一个螳螂齐腹部咬断了。这只没有腹部的螳螂,跌跌撞撞地爬动着。一对捕捉足还是乱抓乱砍,凶得不饶人。我们看了很惊奇,把它放在一个塑料杯里,想让它安静地休息休息。过了一天,去看它,它还活着,过了二天,再去看,它还是活着。没有腹部的螳螂怎么能活这么长的时间呢?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们探索螳螂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螳螂的悲剧     
以前,我以为动物之间是很和平的,后来发现。动物之间也有很多可怕的事情,例如螳螂,它会吃同类。 今天,我回家的时候,突然听见后面有声音,这声音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我猛一回头,只见一只母螳螂正在吃一只公螳螂。  相似文献   

20.
天敌     
螳螂捕蝉 一只蝉藏在草丛中叫得正欢,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进入一只螳螂的捕猎范围。经过一番观察后,螳螂终于向这只蝉扑去……正当螳螂要享受胜利果实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