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表演、想象、作画等,紧紧围绕着诗歌挖掘文本资源、补充信息,让学生多方位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趣美、意境美,享  相似文献   

2.
张振波 《辽宁教育》2014,(10):81-81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对诗的感悟理解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想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想诗歌的图画美诗歌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口头表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真正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乡愁》这首诗中的每一节都是一幅画,学生可以通过诗眼“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浮想联翩。学生在想读中真正的进入角色,也就达到预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游园不值》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感觉,抓住了富有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之美有所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有一只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一、有效的学习需要有效的引领 《荷花》(苏教版第六册)是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那如诗如画的语言,如梦如幻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回味不已。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悟美的意境,朗读就成了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郭敬明成功地将日式“动漫”的叙事元素融入文学的想象空间,用纯净而忧伤的文字创造了一个华丽、唯蔓、神秘的奇幻世界一《幻城》。《幻城》中的动漫叙事表现为:一是奇诡想象,《幻城》是“大幻想”的结晶;二是瑰丽画面,《幻城》中大量场面描写读起来就像一幅幅漫画;三是唯美意境,真挚的情感、凄荚伤感而又华丽空灵的语言营造了《幻城》唯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我国诗歌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比兴”之法被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五千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比兴”是意境美的载体,没有“比兴”就形成不了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美的体现,滥觞于《诗经》。《诗经》中“比兴”之法的运用使其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创造了诗歌“意”与“境”的完美统一。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意境美已成为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美学标准之一,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诗经》中那些亘古常新的创作方法,更好地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服务,同时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诗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首先,多层面的诵读。《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要想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情感,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诗风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其诗歌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构织了一幅幅优美图画,具有一种清新自然、健康活泼的意境美;或讽刺时政,抨击贪官污吏,于逆境中保持不屈不挠、昂扬勃发的意志美;或直抒胸臆,透过现象感悟人生本质,充满着生活哲理美。即刘禹锡诗歌的“三美”特征:意境美、意志美、哲理美。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表演、想象、作画等,紧紧围绕着诗歌挖掘文本资源、补充信息,让学生多方位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趣美、意境美,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流程一、唱春雨,读春雨1.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师生同唱。在“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的歌声中,引入课题。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及由生字连成的词多读几遍。3.课件…  相似文献   

11.
关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效学习需要恰当的引领《荷花》(苏教版第六册)是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那如诗如画的语言,如梦如幻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回味不已。教学时,为了学生感悟美的意境,朗读就成了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穿插诗歌教学,可以挖掘学生语言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感受诗歌意境和韵律的美,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贾龙弟 《语文知识》2014,(11):42-43
这是我的一堂诗歌教学课,内容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蒹葭》,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意境优美的诗歌。因此,我在上课时也着力打造诗歌学习之“美”点,营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以实现课标所要求的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就抓住了诗歌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赏析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诵读赏析诗歌的能力。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种写景抒情诗,我们常采用"唐诗素描"法去引导学生赏读。所谓"唐诗素描"就是加以想象,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诗品》,由二十四首四言十二句的组诗所构成。它用高度形象而又抽象的语言,描绘了二十四种不同的诗歌意境,引导人们认识各种不同的诗歌风格特色,从而揭示了司空图的诗歌美学理想。《诗品》既是一部诗歌风格论方面的著作,也是一部诗歌美学方面的重要著作。《诗品》论诗,有没有基本的美学倾向?这种倾向是什么?历来颇有争议。晚清林昌彝说过:“诗之品何止二十四,况二十四品中相似者甚多。”“相似者甚多”,这就为我们研讨《诗品》的美学倾向,透露了可靠的消息。我认为,追求冲淡自然的审美情趣,崇尚自然真美,这就是司空图《诗品》的基本美学倾向。诗歌的风格意境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出之以天性纯真和自然天成,这是对互不相同的风格意境的共同要求。清人杨廷芝认为,二十四品“无往不归于自然”,很有见地。只要我们把握住司空图“冲淡自然”的诗美理想,把《诗品》二十四则当成一个整体去研究,那么,“恨当时不解其妙”(苏轼(?)语)、“多不可解”(方东树语)、“说之亦难”(孙联奎语)的《诗品》,就较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16.
蒋先菊 《考试周刊》2009,(25):82-82
儿童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翠娥  王艳玲 《现代语文》2006,(10):104-104
朱光潜说:“所谓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无之美》)而意既不能以言尽达,也不可以言尽达,学讲究的是含蓄。相对于其他学样式来说,诗歌更具含蓄美。诗是诗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最终以语言将具体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中学生有一定的欣赏基础,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探究、仔细品味,就可以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所以,欣赏诗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审美过程。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吟咏、探究意象、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来学会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19.
韩召贵 《语文天地》2014,(33):39-40
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蕴含丰富。学习古诗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以及文化熏陶有重要作用。诗歌是审美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明丽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古诗还具有音乐美、建筑美与图画美,这需要我们在解析古诗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诗歌写景抒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何根据诗歌内容还原生活场  相似文献   

20.
诗歌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韵律美,浓郁的抒情性是其基本的艺术形式,人生百态是其重要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想象、涵咏,我们可以领悟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而把握诗歌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