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新闻的目的就是要传播一种信息,让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新闻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方式,所揭示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特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写事。二是要写清楚事。不写事的新闻恐怕没有,写不清楚事的新闻,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发誓不让人看,因为看了也不明白。如果在新闻写作中没有抓住这两点,恐怕算不上是好  相似文献   

2.
新闻改革,最基本的就是要抓两件事:一是把握大局,另一个是调查研究。把这两件事情搞好了,我们的新闻就会大大提高一步。过去一讲新闻改革,就是写作技巧上的改革。但最根本的还不是写作上、采访上、编排上的问题,而是内容问题。作为一个记者也好,作为一个编辑也好,全地区、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形势,你心中都得有个了解,要掌握这个大局。要了解中央在考虑什么问题,人民群众在关心什么问题,当前的工作中间,人们的思想中间存在什么问题,有些什么趋向,要求解决什么,存在什么呼声,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心里要有个蓝图。没有这个蓝图,那就是瞎子。  相似文献   

3.
黄振声 《传媒》2000,(2):32-34
新闻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许多人没有真正弄明白。因为没解决这一基本问题,从事新闻工作就难免抓瞎——选题、采访、写作、编辑中的偏误时有发生。这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新闻准确定义,即“新闻究竟是什么?”这是新闻之宗、新闻之纲,是一把“总尺”,是一杆“大秤”。  相似文献   

4.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新闻应该说是第一大问题。发现不了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新闻线索,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就无法完成报道。所以说,发现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具备较强的发现新闻的能力,因素当然很多,这里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拓宽视野,二是判断能力,三是学会观察。笔者将其概括为发现新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于要对报纸的娱乐新闻作一些评论,看了一些这方面的报纸版面。如果暂时撇开内容,就新闻的报道形式而言,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相当多的娱乐新闻没有提供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对事实中的人物的基本情况,普遍没有予以说明。 娱乐新闻首先是新闻,那么就要符合报道新闻的基本的职业要求。例如一篇题为《<海滩>走上银幕》的文章,上来就是“当艾力克葛兰的小说《海滩》出版后,马上在书评界获得一片好评……”,后面还提到好几个外国人名,这个说了什么,那个说什么,直到文章结束,也不知道文章里的一堆人名到底是“谁”,没有发生事实的时间,也没有地点。如果读者没听说过《海滩》,整个文  相似文献   

6.
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当然首先离不开支撑新闻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轮廓,也就是常说的新闻“骨架”,但是,只有骨头没有肉的新闻,还不能使报道丰满充实,不能把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也就不能生动感人,也就达不到宣传报道的目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让新闻有细节。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不但需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从事新闻采访也如此。在前十几讲中,谈到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认识和工作路线,以及抓新闻、选题材等等,都是采访时必须明确的主要内容。要实现它,必须要访问、观察、调查研究,而采访活动的具体方法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而采访活动方法对于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来说,也如同过河需要桥或船一样的重要。许多记者和通讯员在这方面通过长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2009,(3):8-8
关于如何办好《新闻与写作》这样的新闻理论刊物,大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要研究,就是为什么要办这个刊物。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国的新闻理论建设是我们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有自己的新闻理论吗?我很怀疑。中国自己的新闻理论体系,我觉得还没有建立起来。现在,我们搞的新闻学不是西方的,就是传统的,而传统的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是前苏联的。传媒当下沦为了一种经营手段,再进一步说就是产业化的营利工具。那么,传媒本质的社会功能到底是什么?许多人没有弄清楚。  相似文献   

10.
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最高原则,它同时也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更好地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逐渐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逐渐地深入人心,目前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采访也逐渐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体。而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新闻采访中的客观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即: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意义,以及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报纸新闻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自身价值,既是传播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即兴采访指的是在没有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的采访。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采访方式就是即兴采访。要想成功的进行即兴采访,首先要满足其相应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主要对在报纸新闻中的即兴采访的基本要求及采访技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刊林漫步     
刘宾雁谈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一、记者、通讯员最关键的是要有新闻洞察力表现一个记者、通讯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技巧的好坏,而是看他洞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如何。通常的说法就是“新闻鼻”敏感不敏感。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洞察力对记者、通讯员来说,便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敏锐的新闻鼻,抓不住问题,纵有腾挪闪跌的文法,也很难写出好作品。记者,通讯员具备特有的对新闻问题的洞察能力,概括地说就是五点:能看到一点别人还没有看到的东西;能想到一点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事;能说出一点别人还没有说过的话;能写出一点别人还未写过的问题;能提出一点有自己独到之处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一民生新闻的现状要想洞察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必须先了解民生新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1、关注民生却违背新闻性众所周知,民生新闻的基本原则就是“平民视角、民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闻事实认证的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①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编排.与纸媒体编排不同的是,它没有明显的版面之分,更多的是前后顺序之分。就是这“顺序”二字的文章,要做好它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传统编排模式是从头到尾的顺序基本是倒金字塔,哪条新闻分量重哪就是头条,时政新闻基本上是按职务高低排序。于是乎,摸清了规律的观众。有的对前半部分不感兴趣时就去看别的频道,  相似文献   

18.
商人要有商品意识,军人要有战争意识,同样的,记者、通讯员要有新闻意识。所谓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感受、认识、分析和确认选择的能力。没有新闻意识,就没有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没有采访就没有现代新闻事业,没有采访也就没有记者工作。谈话是新闻采访中的主要形式,谈话的目的是为了采集新闻事实,要求记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新闻所需要的事实材料。在我们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中,谈话采访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成功地接近采访对象,需要谈话,接近采访对象后,要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需要谈话。  相似文献   

20.
当记者最苦恼的事情是没有新闻可写。没有新闻可写的原因,一是新近的确没有发生具有宣传报道价值的事件;二是虽然新近发生了可报道的事件,但由于事件题材相同(或雷同),类似的新闻早已被同行报道过,再写起来就是“炒冷饭”,没有了滋味。那么,如何才能让报道常写常新、多出彩,甚至达到“旧闻里面有新闻”目的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具体说就是要做到脑勤、眼勤和腿勤,这对于新闻出新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