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陆晔  薛丽 《新闻记者》2013,(1):40-43
据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调查①:2010年全国受众每星期收看电视的平均天数为6.29天。其中83.3%的受众每周7天收看电视。在电视观众当中,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约3.2小时。同时,全国受众平均每星期上网的天数为1.48天,其中17%的人每周7天都会使用互联网。尽管网  相似文献   

2.
周明涛  曹竞 《视听界》2008,(4):84-85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2005年在全国102个城市市场的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电视观众六分之一的收视时间是在看新闻节目。新闻类节目始终是受众第一位的资讯需求,“新闻立台”在电视业已形成共识。面对央视、省级卫视的强势覆盖,报纸、网络的群起瓜分,身处夹缝中的城市台,也在努力寻求新闻突围。一时间,民生新闻兴起,方言新闻大行其道,强化地域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立台之本的政经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却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3.
(一)网络视频较之电视媒体的局限性 1、网民从网络视频中接受新闻信息的依赖性不高虽然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新闻比较,具有强大的优势,但是目前来说,网络视频新闻还不能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体,受众并不认可网络视频新闻的形式。从表一中可以看出,17.9%的网络视频用户每天多次上网看视频;平均每周看网络视频不到一次的用户占比25.9%。与2009年相比,网络视频用户上网看视频的频率下降。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92.6%左右的视频用户在网上看视频节目内容选择上,最多的是电影和电视剧。(见表二)  相似文献   

4.
《第1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上网目的主要为了获取信息,其中74.2%的互联网用户在网上看新闻。根据2004年12月21日公布的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近年来美国报纸,电视和电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受众数量都出现下降趋势,惟独网络一枝独秀,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新闻,其中20%的人每天通过上网获取新闻,这个比率比2002年增加了5%。  相似文献   

5.
张阿林 《新闻世界》2009,(10):18-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党和政府喉舌和工具之一的电视新闻宣传,掌握和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越迅速,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新闻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作用更大、影响更广泛。据权威调查统计,我国现在拥有4亿台使用中的电视机,电视观众达13亿,其中通过电视了解新闻信息的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工具。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儿童从初懂事开始就接触电视,平均每天看电视约4小时,英国儿童每天5个小时,日本儿童每天看电视约2.5个小时。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看电视的时间高达1.8万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中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只有1.4%,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一份调查还显示,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闻,电视成为首选,占到82.8%,这说明电视科技新闻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视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着严重问题,显而易见.的有:  相似文献   

8.
在澳大利亚,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人们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极大地分流了电视观众,对电视媒体的运营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有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民众人均每周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增长迅速,由2005年的人均每周8.9小时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人均每周13.7小时。而同期澳大利亚民众人均每周花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则保持相对  相似文献   

9.
美国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75%的美国新闻工作者每天使用互联网,而一年前这个数字是48%。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副教授史蒂文·罗斯和米德尔伯格传播公司总裁邓·米德尔伯格进行的第六届媒介对网络的使用调查还表明,上网的新闻工作者每周在家里的上网时间为4.7小时,在办公室的上网时间为8.7小时。二分之  相似文献   

10.
沈治中 《视听界》2010,(2):40-4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一大批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与电视渐行渐远。研究显示,30%的年轻人是通过网络看电视或者是不看电视,每周上网的平均时间是16.2小时。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与其想办法把观众拉回到电视机前,不如顺立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自身主流媒体高公信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县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弱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华 《视听界》2006,(6):97-97
如果仅仅论电视媒体与观众的地理距离,处于最基层的县级台无疑是有优势的。但在最贴近受众、最令观众欢迎的民生新闻上,县级台却是被弱化的。民生新闻突破了上情下达、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综合新闻”模式,电视镜头的视角放平,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在电视新闻的传播中,来自百姓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大电视台以民生新闻贴近受众的同时,作为最靠近民众的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形式、内容,其贴近程度远远不如地市、省台和央视。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弱化的原因是多重的,笔者试对其作一初探。原…  相似文献   

12.
蒋剑翔 《今传媒》2006,(4X):33-33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人家反而不相信,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电子媒介,电视在新闻传播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受众无法按照自己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去决定信息接收。观众在了解新闻时只能按照节目的既定编排逐条观看,而不可能像报纸那样自己选择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电视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正在进入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因特网,使新闻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时代将使新闻传播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汇聚向全新的全球性信息网络——因特网。在美国,1998年人们上网浏览的时间已超过看电视的时间,由于互联网的冲击,电视观众减少了30%,工业社会的强势媒体——电视,正在丧失自己的“霸主”地位。虽然,报刊由于自身的特点受到冲击小一点,但无疑是受到广播、电视冲击之后的又一次重创。  相似文献   

15.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说过头了,人家反而不相信了,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16.
毕竟  范旭 《当代传播》2005,(1):44-46
如果有人问,谁是美国大众传播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媒体?回答是,福克斯电视网;如果有人问,谁是目前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回答是,福克斯新闻频道;如果有人问,哪一家美国传媒的新闻理念和报道风格最有争议?回答还是,福克斯新闻频道。 根据美国传媒公司的市场调查,在美国受众中,看福克斯电视越多的人,政治常识就越差。比如,在经常看福克斯电视的人之中,大多数相信萨达姆参与了"9·11"事件,也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实上,美国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已经正式否认了萨达姆与"9·11"有牵连。在经过一年的寻找一无所获之后,美军已经承认伊拉克没有藏匿  相似文献   

17.
全球背景下的频道专业化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够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频道专业化是从营销学引进的新概念,实质上是一种“定位”理念。如果把电视  相似文献   

18.
面对变化中的观众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挑战 在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媒中,电视是人们从中接受信息最多、受众人数最多的一种。据悉,美国70%以上的人、德国约一半的人,主要靠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日本人则日均看电视时间达3小时。我国观众看电视的时间和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我们在“’97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发现,我国观众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11分钟。近几年,这个数字呈逐年增长趋势。城市观众看电视的时间较农村观众长。 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给电视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活力,为电视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提供了必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生新闻发展越来越快,其本身的价值及发展趋势也引起了诸多争议,甚至受众对民生新闻的看法存在诸多误区。因此,探讨电视受众对民生新闻的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电视受众的调查,深入了解电视受众对民生新闻的不同需求,探讨出民生新闻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而使得民生新闻的发展更符合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20.
白敏燕 《记者摇篮》2009,(11):24-24,27
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进步,电视节目覆盖率的提高,记者置身于报道现场,出图像并使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形式越来越受到电视观众的青睐。那么,如何做好现场报道满足电视受众眼见为实的心理诉求呢,这就取决于电视记者机智灵活的现场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