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行剑湖     
春末的天空明显开始有了夏日的痕迹,气温骤升.恰逢周六,我决定出去转转,享受这片刻的休憩.一时兴起,竟想不出去往何处.寻思着,不如随季节而动.绿意盎然的诗意情境,既顺应春华秋实的自然发展,又完成人心灵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鹤庆县西邑镇的北衙村南隅,有一片奇石林立的石坡,人称北衙小石林. 这片占地上百亩的小石林,远看并不高大雄伟,但进入其中却遮云蔽日,巍巍林立.更让人奇异的是这些石头长得突兀怪异,颇似大象、骏马、雄鹰、乌龟、青蛙等等,大有说什么就像什么的感觉.这些怪石或拔地而起,或相依而立,千姿百态,奇妙无比.深入小石林中,奇石迷离怪异,层层叠叠,竟一时让人难以辨认其出入之道,当地群众把它说成是诸葛亮摆下的"八卦阵",倒真有点迷人.  相似文献   

3.
我曾多次到过丽江,看那清澈的流水,在杨柳依依的河道里,汩汩地流淌,穿过一座座小桥,曲曲弯弯地从座座老屋前流过,给这古老的小城带来生的活力,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国学的使命     
鲁庆中 《寻根》2009,(3):11-14
近些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亦热极一时。有人热胀,就有人泼冷水,反对国学的人也激愤了起来,有关国学的争论此起彼伏。有学者客观地描述了国学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国学的人文主义内涵。亦有提倡国学的学者以为国学从根本上看,是立国之学;从过程上看,是育国之学;从现实生活中看,是一国国民必学之学;从区别标准上看,是此国与他国不同之学(刘明武语),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许多多的乐趣。现在就请大家跟我来享受一下炒土豆丝的乐趣吧。这是我第一次学炒菜。我放学回到家,作业写完后,便去厨房看看有什么可做的。我走进厨房,妈妈正想着炒点什么菜,我便说:“妈妈,我来吧!您就在一旁坐着看。”妈妈说:“好啊,我们今天就等着尝你的手艺!”  相似文献   

6.
徜徉苍洱间     
张光 《大理文化》2021,(6):85-87
1 一路向西去拥抱"风花雪月",享受"自在大理".不问世事,不问繁华.冬日夏云,只为"宅"在大理享受冬日里的那抹暖阳,感受那味道浓郁的年节.只有一个地方让我变得如此的慵懒,能够"猫"在大理晒晒太阳,享受一下日光浴,由衷地感谢来自苍天的恩赐.大理的冬日,风的季节.行走于下关的风,让我感知年节里的天朗气清.喜欢"望夫云"云卷云舒的变幻莫测.远眺苍山玉局峰,如若有云朵加盖,就可知"下关风"必将是今天天气的"主角",出行定要"重装上阵",不然就会变成瑟瑟发抖"表情包"的代言人."望云知变,闻风而动".我想,这便是望云知天气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的标志之一,人们从白族服饰的变革和分化的来龙去脉去看这种民族文化现象,就能从中了解到它所包含的民族历史文化、服饰艺术信息.  相似文献   

8.
异想天开的梦想让他成为世界“冰王”1805年,22岁的美国波士顿人弗雷德里克·图铎心中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当时制冷技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做环球冰买卖生意。弗雷德里克和他的兄弟姐妹从小在夏天就能享受到美味的冰淇淋和冰镇饮料,冬天从农场池塘里取出的冰块被保存在专门的冰屋里,以备炎热的夏天消暑之用。1805年夏天,22岁的弗雷德里克和他的哥哥威廉在家庭的一次野餐中享受着那个时代非常奢侈的冷饮时突发奇想,他想,如果能够将冰运到印度和其它热带地区去肯定能赚大钱。他准备用船只将美国波士顿的冰块运送到热带地区去,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建筑史上,大理白族堪称最善于营造的民族之一.从宾川I白羊村出土的碳化稻谷说明,早在约四千年前,白族先民就已经是定居的稻作民族;再从祥云大波那出土的两分水坡屋型战国铜棺看,也能证明在2500年前,白族先民就已有比较固定流行的两面坡屋型住房(白语对房屋和棺材同称"好格").  相似文献   

10.
没有苏老爷子的颠狂张扬,只是一种突然的冲动.这个念头一旦涌出,就时时在心中萦绕.盛夏的燥热让心不能安放,飘浮的云彩虽然如一把硕大的遮阳伞,恰到好处地挡住阳光放肆的炽烈,但空气中依然流淌着阵阵热浪.只想走出家门,走进新鲜而又充满活力的绿色原野,看水稻抽穗,看包谷吐须,看白鹭在大青树绿荫如盖的缝隙中嬉戏,看微风让洱海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还有,重拾过去那些日子里走过的泪水和喜悦;那些一直珍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于是,这个念头一经在脑海中闪现,就如一个贪玩的孩子整天在耳旁呼唤,催促着我启程.  相似文献   

11.
丰家骅 《寻根》2004,(3):61-64
绍兴沈园是南宋越中著名的园林之一.宋室南渡后,绍兴因为邻近都城临安(今杭州),"士家最盛,园亭甲于浙东"(<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仅享誉一时的名园,就不下百数.这些园林经过风雨的浸蚀和战火的破坏,现多已倾废而荡然无存,能够保留至今的恐怕就只有沈园了.  相似文献   

12.
<正>咖喱在印度,每天在街头小巷间穿梭,却总是被种强烈浓郁的味道所吸引。来之前,就已听到太多的褒奖,有人说,在印度,不变的是传统,百变的是咖喱;有人说,在印度,味蕾会得到大程度上的享受;还有人说,在印度,从胃菜到餐后甜点,甚至小杯热气腾腾的印度奶茶,从里面都能嗅到独特的咖喱香。而每每在梦中想到的,则是那浓浓的香辣味以及那黄灿灿的诱人色泽。这次真的踏上了咖喱王国,便赶紧打听当地因咖喱而闻名的餐厅,或是哪家,不论店面大小,味道正宗。后听说靠恒河边有家做的咖喱还不错,于是就摸索着去尝尝看。这家店面不大,座位不算多,每个餐桌上都摆放着美丽的油灯,简约的装修风格透出  相似文献   

13.
金秋10月,在比利时王国的美丽小城布鲁日,我坐在街头咖啡馆与当地人一起看街景,没料到,付小费时,服务员不要欧元,而要我给他“中国钱”;在布鲁塞尔机场的餐厅,邻桌客人一见我就用中国话说“你好”。布鲁塞尔市中心有一座醒目的中国牌楼,上书“雅韵”,这里有茶亭、茶艺,也有风筝、面人等中国传统工艺,伴随古筝、琵琶、竹笛的悠扬曲调,人们可以尽情享受中国式的悠闲。  相似文献   

14.
一 “和”與“同” 談到“和”的思想,首先要講“和”與“同”;和是與同相對的概念. “和”與“同”的問題早在春秋時期就提出來了,當時就有關於“和”與“同”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兩條材料. “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  相似文献   

15.
想听音乐,放进影碟机里的碟片却因划痕严重,既无图像,又无声音.正在扫兴,忽听耳畔一声渺远的鸟鸣,出门来驻足张望,那声音却已飘向了远方,刹那间仿佛以为自己在梦里.是啊,能听到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似乎已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  相似文献   

16.
滇中狂想曲     
她正竭力寻找.希望有一个地方适合自己继续呆在官抵坎,用余生守住我父亲的坟但这不等于,在雷鸣电闪的夜晚,她能人睡在恶梦中惊醒时,能找到人倾诉。也不等于孩子们走远了,她就不牵挂.伤风感冒时能有人守在枕边.为她倒水.喂药实在没有办法,才跟随打工的儿子寄居昆明。但这不等于,她抱走父亲的遗像就能放下故乡,也不等于整天被关在出租屋里看电视,就能幸福。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至12月在中央电视台八频道播放的《康熙王朝》50集故事片,收视率很高,一时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媒体发表了一些评论,褒贬不一。有一点不能否定:许多观众喜欢看,觉得有看头;演员的才华在此剧中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每个角色都有个性,有深度。  相似文献   

18.
储蓄信用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问:"怎么,信用也能储蓄?"其实,信用不仅能储蓄,而且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储蓄呢. 不信,请看,美国便有信用局,这是个专门储存个人信用资料的私营公司.该局的资料来自银行和各种各样的贷款机构以及金融公司,在取得资料后又反过来向银行、贷款机构和金融公司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读完一本小说,人们常有一问"究竟"的习惯。如果恰好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便能舒一口气,大有原来如此、豁然开朗之感;如果答案一时没有得到破解,通过反复推敲,也能大体琢磨个究竟出来;然而,对于亨利·詹姆斯(1843—1916)的小说《螺丝在拧紧》来说,通读或细读之后,随便敛个话题,想一寻究竟,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思前想后,似乎总也找不到恰当的答案,却又心有不甘,终至魂牵梦萦,恐怕这就是詹姆斯意欲留给读者的"思念效应"  相似文献   

20.
对于没有出过国的人来说,世界的概念总是很抽象的,他的阅读因此也就成了了解世界的必要渠道.阅读把世界推到了眼前,世界也就在纸张上渐渐地呈现出来,不动声色地展示每一个曾经不熟悉、不了解的角落.这些角落里发生的事情,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了解世界的美食,则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世界知识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新书<吃到天涯>就承担了这一让人乐意接受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