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水目年華     
水目山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方向,是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登山远望,群峰秀色蜿蜒,下川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佛门圣物肉身"舍利子",更有"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的佛家禅缘.  相似文献   

2.
水目年华     
李雪 《大理文化》2013,(6):70-72
水目山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方向,是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登山远望,群峰秀色蜿蜒,下川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  相似文献   

3.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12,(12):80-81
想去水目山游玩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八月的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终于有幸前往。在祥云县城稍做停留后,我们一行四人便驱车奔向据说安放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的水目山。以前曾经间或翻阅过一些关于水目山史料,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和尚受戒、吴三桂问卜、大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等记载,都充分说明着水目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游在祥云     
正"祥云坝,是个好地方,高原平地鱼米乡。水目山色美,青海水汪汪……"祥云本土歌曲悠扬的旋律在耳际久久回荡,飘过祥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飘过这块有着"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好地方。徜徉水目山水目山是祥云县有名的风景区。"鼎足中原,只这鹿苑家风,与天目相  相似文献   

5.
李乙 《大理文化》2014,(8):72-74
正祥云持续三年的干旱,已经让许多人夏天出门都想不起带雨具了,我也一样。尽管手机天气预报说"今日阴,会有小雨"。我在出门时照样没带雨伞。此番出门是应几个北京作家朋友之邀一起去水目山。在出发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据《大清一统志·大理府》载,水目山在云南县(祥云县)南二十五里处而大明一统志则将它称之为宝华山那  相似文献   

6.
水目寻佛记     
徐霞客是经楚雄进入祥云后,经过云南驿,再从冉家屯(今阮营)后的水目山南麓上山的. 这是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初十七日.他先到了玉皇阁,经过普贤寺,再到了灵光寺.想去访无住,不遇.然后到观音阁,看到了《渊公碑》.在普贤寺里,他看到了大香樟、木犬、枯井、风洞、寺抱塔.徐霞客在水目山歇息了一天.第三天,十九日,他准备下山了.但天气不好,下起了雨加雪.滇西祥云的冬天是很少下雪的,几年才碰得上一次.幸而天公作美,上午雨雪就停了,天朗气清.他便下了山,完成了他的祥云水目山之旅.  相似文献   

7.
郁东 《大理文化》2003,(3):25-26
滇西佛教名山水目山风光宜人,景色各异,山上生长着许多美丽的故事. 与大理千寻塔造型相似的水目寺塔,十七层密檐实心塔下的四十八个柱墩石多少年来一直新鲜如故.日晒风吹雨淋,山上的许多风物都改变了原先的模样,唯这些柱墩石那么年轻.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石相似,看到那些青石柱墩,我多少感到四周有一种神灵的谕示,人们在惊奇之余形象地说:这些石头像刚刚被錾子錾过一样,多少年来不长青苔不变颜色.  相似文献   

8.
正浚县属河南省鹤壁市,位于豫北平原。浚县县城里有两座山:一是大山,又名"青坛山",当地人俗称"东山";一是浮丘山,当地人俗称"南山""西山"。这两座山上至今还有很多庙宇。年代最早的天宁寺,可以上溯至北魏太和年间;千佛寺,可以追溯到唐高宗永隆年间;太平兴国寺、龙洞,北宋时就有了;城隍庙、观音寺、白衣阁始自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7,(6)
<正>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府休宁县西部,距离海阳镇约20里。明代,齐云山与黄山齐名,所谓"新安多佳山,而齐云岩与黄山为最"。汤显祖曾有诗云:"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其中之黄、白即分别指的是黄山和齐云山。历史上,该山最早为佛教名山,唐代中叶成为道教名山。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笃信道教的明世宗遣祠官前往齐云山祈祷皇嗣有应,遂赐封之为"齐云  相似文献   

10.
远去的近邻     
古人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今看来,应该说是:山不在高,有鸟兽才显神秘;水不在深,有鱼虾才有灵性。试想,山再高大,若无鸟兽栖居出没,便寂寞如死山荒岭一座;水再深阔,若无鱼虾游动自如、鸥鹭翩飞其间,便冷漠如死水一潭。  相似文献   

11.
正1祖母的家乡被统称为"彝山"。而在相对模糊的"彝山"背后,人们能叫上名来的地方,只不过是一些小地方。有一个山洼以前是放羊的地便叫羊窝子;有一个湾子以前经常有黑熊出没便叫老熊湾;有一小山包以前挑水要路过便叫挑水路……这里山挤着山,山间箐里的水流汇集到山脚向西南的豁口流去,豁口望见的那座山已是另一个县的地界。  相似文献   

12.
品读九鼎山     
中原 《大理文化》2014,(8):85-86
正海拔3117米的九鼎山,就像一本故事书,翻开处处皆精彩。首先送入眼帘的便是"显赫"、"尊贵"的九鼎山"前言":九鼎山,又名"九鼎云峰",是祥云县的名山之一。位于祥云县城北10公里的象鼻、祥城镇交界处。据光绪《云南县志》载:"九峰突兀,望之簇如青莲",故名九顶山,又因九峰顶立,又有九顶山之称,依次排列的凤鸣、狮吼、揽霞、招鹤、峨嵋、侍仙、中秀、凌霄、飞云等称为九鼎云峰。山里的九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不讳我的‘英雄崇拜’。"他的所谓"英雄",是这样一些人物,近现代的,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意大利诗人邓南遮,还有英国的托玛斯·哈代??他的理由:"山,我们爱踹高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近大的?"对于这些英雄,他不仅阅读、翻译他们的作品,还说:"在我有力量爬的时候,总不教放过一个‘登高’的机会。"他  相似文献   

14.
漾濞行记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味道.云南漾濞,山高水长,美在深山,美在人文,名不虚传.阳春时节,与漾濞有约.我心怀喜悦,直奔漾濞.才刚踏入漾濞的地界,我的感觉除了亲切,还有一份回了家的感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漾濞的名气在于秀山灵水.秀山灵水,漾濞意蕴.到处是奇秀的山、灵动的水.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涧水;独特的文化,淳朴的民风.目之所及,郁郁葱葱,一派生机,都是新鲜感,让人留恋.  相似文献   

15.
正像藏区藏族人围着某座神山举行庄严虔诚的"转山"仪式一样,这些年来,我怀着一个心愿,那就是围着野猫山庄严虔诚地"转"一回。野猫山是祥云境内的高大山峰之一,彝名"则摩",白族则将其尊称为"力的摩",也就是"像父亲一样又高又大的山"。它主峰海拔2868米,磅礴高耸在祥云米甸、禾甸、东山三个乡镇与大姚县三岔河乡毗连处,雄视三州八县。主峰延伸出的一道道迤逦山  相似文献   

16.
雕刻     
正美国有羚羊谷,中国有波浪谷,远隔千山水,风土人情迥异,景观却是非常相似。中人说是自然形成,西方人则说是造物者的大,说法不同,而我们只管欣赏和赞叹。而后道自己之藐小,而后不做夜郎,不当井底之,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孔子曰: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相似文献   

17.
古老的道人山,位于"三江并流"南段,拔海三千五百九十六米,巍峨绮丽,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澜沧江奔腾山下,碧罗雪山连绵进云龙县境.经漕涧坝子,顺三崇山南下,过铁厂村"石棺材"丫口,走过"牛头峰",便进入了道人山.相传明代有自称"海轩道人"在此山出家建庙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正崆峒一词在古代无山字偏旁,它本是一个氏族部落民族语言的音译,表达的是一个方位或一个区域所有部落的总概念。崆峒山最早载于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形入《山海西经》,《庄子》《穆天子传》《史记》《汉书》《水经注》《淮南子》《魏书》《通典》《五经正义》《括地志》等古籍中有过"空同"、"鈃山"、"空桐"、"鸡头山"、"笄头山"、"薄落山"、"牵屯山"等异名,定名"崆峒山",始于唐代。在数千年文化衍进、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崆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  相似文献   

19.
剑川山水     
正水是剑川的灵魂,山是剑川的精神,山水毓秀的剑川是大理的文献名邦。剑湖、沙溪、玉津河、金龙河、海尾河、白石江、弥沙河、象图河……水把剑川滋养成了一朵朵美丽的"金花";石宝山、老君山、千狮山、金华山……山把剑川支撑成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阿鹏"。剑湖湿地剑川县坝子,海拔二千多米,是位于滇西北的高原水乡。车一进剑川坝子,我立刻就看见了一个很大的湖泊,漾在蓝天白云下,漾在青山怀抱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20,(3)
正径山地处天目山东北之余脉,山间自古蜿蜒延伸着东西两条小径,分别是从临安、余杭通往天目山的必由之道,寺因山名而得名,故曰"径山寺"。此地有深林幽谷,层峦叠翠之处时见飞泉清涧,大有人间仙境之美。寺庙全名"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始建于中唐,大兴于南宋,明清之后趋于式微,一千二百年间,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