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秀花 《大观周刊》2012,(14):257-257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由听觉器官接收外界声音刺激。经过大脑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转化成语义。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同时,进行英语交流。  相似文献   

2.
图片无声胜有声。客观上,新闻图片虽然有形无声,但当你感受到图片中的震撼力时,浓烈的现场气氛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新闻现场,加上大脑对图片的深刻理解,听觉受视觉刺激的感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5,(1):67-67
背部与大脑似乎没什么联系,但最近研究却表明,背痛与脑损伤之间似乎存在联系。科研人员对病人的脑扫描显示,长期下背部疼痛的病人,其脑区出现了灰质减少。  相似文献   

4.
听觉logo的界定与导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许多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听觉识别系统(Audio Identity System,简称AI),通过听觉刺激进行企业理念和品牌形象的传播活动,其中听觉logo的运用效果尤为突出.本文对听觉logo进行了涵义的界定;阐述其与听觉识别系统AI的关系,明确其与广告歌曲、广告口号的区别;归纳听觉logo的特征;最后探析了听觉logo的导入类型和导入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坤沈 《视听纵横》2008,(2):113-114
电视最大的特色在于文字、图像、声音融合在一起,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的双通道的直观的现场纪实性,这是电视新闻独一无二的特点,也是它有别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主要不同点。电视新闻把现场事实、环境气氛再现在观众面前。电视新闻能边看边听,以众多的传播符号,把新闻事件的语义信息、气氛信息、情感信息,同时作用于观众,使观众的大脑处以高度兴奋状态,观众接受的刺激也最强,也容易记住所接受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健康·新知     
美国得州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给中风病人服用咖啡因和乙醇混合物,可以减少中风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 专家让23名男女中风病人服用这种混合物,这些人的平均年龄为71岁。研究发现,在病人中风后3小时内让他们服用咖啡因和乙醇的混合物,他们大脑所受到的损坏程度将降低80%。 研究人员发现,咖啡因和乙醇混合物可以与血栓溶解剂一起安全  相似文献   

7.
世道沧桑,白云苍狗。尽管如此,有一条原则似乎是不变的:我们相信自己的五官感觉。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五官感觉便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依据。感觉器官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相比之下,作用距离最远的感官获得了我们最大程度的重视。人凭味觉能区分进入口中的东西,凭触觉能把握身边的事物,凭嗅觉能辨认离身体不远的对象的气味,凭听觉能感受到距离稍远一些的刺激,视觉则将我们的感受范围延伸到更远的距离——对远在天边的星星,我们是看它们,而不是听它们、嗅它们、触摸它们或者品味它们,除非在诗意的幻想中。人们早就意识到自己的感官…  相似文献   

8.
在轻松的十指游戏中,简单的捏一捏、勾一勾、动一动,一旦孩子创造的小宇宙被成功点燃,他们自己就可以创造出无数的故事,拓展出精彩的情节,开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则是大脑。手的动作与大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的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9.
刘悦 《中国广播》2008,(12):44-46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是通过对人的听觉刺激,让受众进行艺术体验的审美过程。一部优秀的听觉艺术作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节奏鲜明的故事结构,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声音是有效的塑造形象的手段,我们把声音分为四大类,音乐、人物对白、生活中的自然背景音和无声的声音四种,与听众达成共鸣,让听众深刻了解剧情、让人物与听众进行心灵碰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5,(35):79-79
美国科研小组发现,胎儿在母体里成长到28周、身体受到刺激时,他们的大脑才会有疼痛感。  相似文献   

11.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1,(44):91-91
好消息 多吃蛋白质能保持大脑清醒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蛋白质含量较多的食物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发表在新一期《神经元》杂志上的报告说,他们监测了实验鼠在摄入不同食物时大脑中一种特殊细胞的变化,该细胞分泌一种名为“下丘脑泌素”的物质,能刺激肌体保持清醒和活跃。  相似文献   

12.
电视传播在听觉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视觉刺激,比现有的广播传播只有听觉刺激的确是丰富的。人们从电视里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画面,得到了更多的官能满足,坐在某个地方,可以“周游世界”,甚至遥望日月星辰的秘密。人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威力时,难道没有超越知识层面的需求么?电视机屏幕的尺寸大,框在其中的东西也是被剪裁、被截取的“沧海一粟”。在每一个瞬间,也只能看到大千世界的一小点儿天地,在转瞬之间,才能看到那另一小点儿。这正是电视传播的时空局限。夸大这一点,会放松我们的责任感,走向工具万能论;认识这一点,并切…  相似文献   

13.
音像档案是运用活动连续的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方法来记录、表达和传播信息,有着文字、摄影无法比拟的优点,可以同时刺激和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提高感知效率。实验表明.人们若仅靠听觉接受信息,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日后能保持10%;若仅靠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日后能保持20%;若综合  相似文献   

14.
形象就是心理学中的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人们通过听觉、视觉、味觉等感知事物.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关于事物的整体印象即知觉.就是“形象”。形象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感知,但它不是事物本身。形象受人们的意识影响.它不完全是感觉的。  相似文献   

15.
闫超 《大观周刊》2012,(36):60-62
将自由联想的结构分析与对梦的解析比较发现,联想机理与释梦理论两者之间有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研究分析联想的产生与运行机理,并对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进行结构上的解析,认为:联想是大脑在清醒状态下刺激点诱发联想电流在记忆网上流动产生脑海中的景象;做梦是大脑在睡眠状态下受压抑的刺激点使联想电流在记忆网上流动引起梦象的产生。研究试图将联想机理与释梦理论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联想系统。  相似文献   

16.
感觉是人类的大脑两半球对于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它的产生基于人类的各种感觉器的基本机能,特别是各种感觉器的大脑皮质末端所具的精细的分析机能。感觉暂留是感觉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广播电影电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例如视觉暂留性事实上是近代电影与电视的基础。人具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总称为感觉。人在客观环境里所接受到的信息中,视觉的约占70%,听觉的约占20%。利用电子学的方法,实时地传送各种感觉信息是人类长期的愿望,广播电视技术的实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听觉和视觉能力,也就是说,人类感觉的90%已实现了电子传  相似文献   

17.
健康·新知     
好消息 找到与听力有关的关键蛋白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 市,听力的关键在于一 种耳中的蛋白,它可将 声音转化为神经电信 号,随后传送到大脑。 新发现的蛋白叫做 TRPA1,位于内耳毛细 胞的一端上,这些细胞 被认为是人体听觉机制 的核心部分。这种蛋白在内耳毛细胞的细胞膜中  相似文献   

18.
感觉补偿是指人的某种感觉能力丧失后,为适应生活需要,使其他感觉的能力获得突出的发展,以资补偿。例如,盲人丧失视觉,但其听、触、嗅觉会得到特别发展。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刊登加拿大一项新研究发现,先天耳聋者可能会突出发展一种超级视觉,以弥补听力丧失的缺憾。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大脑如同错综复杂的电网,为适应听力丧失的现实,大脑内部会发生电线重接。通常负责声音的大脑区域会学习使用视觉完成与听觉相同的任务。在神经连接尚未成形的生命早期,如果某种  相似文献   

19.
许慎 《新闻前哨》2009,(8):54-56
科普广播能否以新鲜的、强烈的、集中的、或者鲜为人知的节目内涵和新奇感人的音响来刺激听众的听觉器官.是吸引和扩大新的收听人群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其在创新发展中获得新的升华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睡眠不仅可使人的身体恢复活力.而且还能触发大脑中的“复原按钮”,以此帮助大脑保持灵活,为学习做好准备。研究还表明,睡眠可以减少由于大脑中连接点(突触)过多所造成的有害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